分享

亲情,从来不会顺遂到底

 新用户10656616 2022-09-22 发布于新疆
我和父母差了一代。
女儿和我差了一代。
在父母加速衰老和女儿加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夹在中间,三代人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总是碰撞得近乎惨烈,没有任何可以共生的余地。

每个人的爱都在付出的过程中,被另一种爱折磨得筋疲力尽,但又无力放手。
有多少家庭,也是在这种爱与爱的撞击中,磕绊前行?
比如保姆。
这次母亲住院,女儿就责问我们平时为什么不给请保姆。我们真是很无奈,这个话题说了几年说了无数次,都被父母否决,他们理由很简单,请了保姆难道就能解决问题吗?保姆就真的能把握他们的生活习惯吗?他们是没手没脚不能动了吗?多攒点钱给孩子们不更好吗?
每次讨论都是不欢而散。女儿就说以后不会再接受爷爷奶奶的任何金钱上的给予,甚至包括压岁钱。无言以对,心思复杂。
比如家政。
母亲出院,我们就提到这个问题,我说我过年过节都会请,女儿只要需要就会请,建议父母一个月请两次都行。
结果不出意料,我们请家政在父母眼里就成了偷懒和不会过日子。在他们看来,家政能来干什么?难道他们把家里收拾的不干净吗?至于两位近八十的老人上高下低带给我们的心理压力,他们只认为是我们瞎操心。
比如出行。
可能在他们的思维里,飞机始终是很昂贵的交通工具。每次我们回来或者女儿回来,基本都是飞机,基本都要给老两口说明机票很便宜很便宜。但回去之前,即便我们已经订好了机票,父母还是会说,火车票好买呢,卧铺一睡多方便。在他们的概念里,火车和飞机的时间区别好像不存在。
就算回来了出门,每次也都会交代,门口就有公交车,记得带零钱。而现在,女儿也学会了说,好的,然后出门打的。
比如吃饭。
父母买东西,习惯一次买很多,冰箱里各种肉类始终是满的,米面油总是超量存放。我们买东西,习惯一次买三天或者一周左右的。女儿买,是想吃什么,就在盒马生鲜现订现做现吃,冰箱里只有水果和饮料。
一旦在一起吃饭,就成了问题,父母总会做很多,也会剩很多。说再多次,就成了我们不吃他们吃。就算我们做饭,他们也会要求做不少,做完才知道,他们没胃口,只是照顾我们。
至于我们说尽量吃新鲜的,保证生活品质,说一万次,没用。
比如关心。
这是女儿最无奈的事,她不能理解爷爷奶奶的关心怎么每次都能细致到吃了什么饭,几点钟回家,领导如何,工作都在做什么,然后就总是千篇一律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注意安全的道理,女孩子在外生活的道理。
这一点,对我们一样。直到现在,女儿开始理解这就是长辈所能表现出的最亲的爱了,理解了也就学会了每次如何应对。
我们应付他们的爱,他们一样在应付我们的关心,甚至表达强硬,凡涉及他们生活习惯的,往往就一句:把自己过好,不要操心我们!

比如心意。
现在来说,父母对我们表达心意就是钱了,凡是我们回来,路费他们一定要承担。每次打电话,总是一句,没有钱就要说,没有多也有少。而每次走,都恨不得我们把家里搜一遍,能带走的都带走。
而我们给他们买任何东西,从来都不会得到肯定,不论是衣服,营养品,食品,甚至助听器,即便都接受,但每次的责怪从来让人心里没有什么满足和喜悦。
比如责任。
我们对女儿的态度,就是只要她觉得好,我们就不会干涉,不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感情。在我们看来,那是她的人生。
可对父母来说,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孩子就是孩子,多大都是,不盯着,走错路怎么办?父母不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吗?
而我们,就在中间纠结。也幸好女儿很好的理解了鞭长莫及的道理,一切指导都接受,可做不做就是她自己决定了。其实,这么些年下来,我们也一样。
但对于我们应该承担的子女的责任,对他们却永远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太多的超越了我们的不成熟。他们看不到我都已经五十岁了。
没有一处可以完美的契合。可也没有一方能彻底的放弃自己的态度。矛盾,争执,纠结,郁闷,几十年循环往复,从我青年,到了女儿的青年。
可是,父母还是父母,我们还是父母的子女,女儿还是我们的孩子,还是父母的孙女。
血脉亲情,从来无法隔断,也从来不会顺遂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