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后,妈妈吐槽孩子不自律: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狠心”的父母

 云水禅心hvnigc 2022-09-22 发布于山西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苦口婆心给孩子说了无数要好好学习的道理,说到嗓子哑掉,火气暴涨,孩子不但不听你的,说多了还嫌烦。
你想让他自律一些,放下手机,关掉游戏,拿起书本。
他却完全不理解你的苦心,反而觉得你就是想管他,想控制他,学习只是要给你完成的任务。
有句话说:“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你觉得自律是为了让他未来实现自由,孩子却压根不想自律。
就像俞敏洪老师曾说过的:“孩子他不会意识到,我要为未来牺牲今天的一点快乐。”
图片
自律,本身就是一件反舒适的事。
想让孩子主动自律,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律有时候往往比自律更有效。
与其盲目逼孩子自律,不如通过三个阶段,用他律帮助孩子养出自律。
图片第一阶段——父母“他律”
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妈妈在群里吐槽自己家孩子自律性太差:
每次做作业时,一会儿玩、一会发呆、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原本9点多能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11点。
有句话说:“人的本能行动有两大来源,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多数人的本能都是选择后者。
贪玩是很多孩子的天性。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上,除非个别天生自驱力很强的孩子,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很难做到的。
“狠心”的父母,才能养出自律的孩子。
所以,培养孩子自律,父母在初期最好先“逼”着孩子养习惯。
高考状元杨晨煜的母亲,在谈到怎么把孩子培养成状元时,曾说自己从孩子很小,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就已经在给孩子培养习惯了。
过程虽然痛苦,得时时盯着督促,但只要习惯定型了,后面就轻松了。
图片
那么,父母用什么样的“他律”方法,才最适合孩子?《培养自信自律自主的孩子》中给出了三个参考方法: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先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小目标。
比如每天读哪几页书等,然后再把任务目标一步步扩大到每周、每月、每学期,以此类推。
2、注重孩子自律性的阶段性培养
培养自律,也需要循序渐进。
一点一点来,才不至于激发孩子的逆反心。
比如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设定能够完成的任务量,随着孩子的成长再一步步做调整。
3、自律源于孩子的自我认可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沈奕斐曾说:“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觉得他很厉害,而不是你很厉害。”
图片
父母在帮助孩子养习惯的过程中,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偶尔一次没有做好,不要立马就冲孩子发火。这样不但对培养自律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想让孩子把自律这件事坚持下去,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价值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我产生认同感。

图片

第二阶段——环境“他律”
《儿童心理学》中写道:“当孩子明显遇到了困难时,成人应当立即提供帮助;当孩子干得很好时,成人应该减少帮助,逐渐降低对这一过程的干扰。”
父母用他律帮孩子自律,只适用于初期阶段。
当孩子做得比较好一些后,还是要选择及时退出,让环境去“逼”着孩子自律。
这里的环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
通过创造的外在他律环境,来约束孩子做到自律。
比如,朋友间的互相督促鼓励,家里给孩子创造的适合学习的环境或氛围等。
今年以679分、660分被清华录取的双胞胎兄弟曹业淳、曹业涵,他们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说,兄弟俩从小一起学习,遇到问题后,就会一起想办法争取做好。
这种互帮互助的状态,让他俩能互相督促一起成长。
图片
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并不是被动地依赖成人的指导,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而且大量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通过在和同伴的互帮互学时得到显著的提高。
就像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可能自己的自律性不是很强,可是在和自律性强的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后,或者家里父母做好自律的榜样后,孩子的自律性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其实这就是通过外部环境,约束和刺激孩子,让他们被动自律。

图片第三阶段——信念“他律”

教学多年,观察了很多孩子,发现决定孩子最终成就高低的,不是他能不能做到自律,而是他能不能做到持续自律。

一时自律容易,一生自律很难。
著名作家梁晓声老师在新东方直播间和董宇辉对话时,曾对他赞不绝口。
俩人聊到兴之所至时,梁晓声老师忍不住夸赞董宇辉知识面广,甚至用“亲爱的同志”称呼他,并感慨他到底读过多少书?
图片
听到梁晓声老师的赞许,董宇辉的回答直戳要害:“新东方要求老师每年读20本书。”
镜头前看似轻松的侃侃而谈,背后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自律这件事,当形成习惯,孩子从中体味到“甜头”,获得一个一个的小成就后,会渐渐找到自己的梦想和意义。
而他之后的所有努力,就不再需要父母逼迫、环境影响,而是在他的内心,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支撑着,让他自己走向心中的目标。
就像董宇辉曾说的,他坚持读书,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在有限的人生,能感受无限的意义。
有了目标和方向,便会通过自律去向它们靠近。
所以,终极的自律方式,是让孩子被信念“逼”着前进。
这时候的自律已经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被内化进孩子骨髓的努力方式。

图片

作为一个教师妈妈,教过很多学生,自己也有女儿。对于孩子的自律问题,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让我特别头疼的问题。
因为很多道理都是看似简单易上手,可等到真正落实到自己家孩子身上时,才发现问题特别多,困难也一个接一个。
存在这种现象,其实也很正常。
毕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有时间有精力,熟读所有育儿书籍,精通所有育儿理论,再从中分析总结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
有时候说父母容易焦虑,不是我们愿意焦虑,而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对教育孩子不得其法而焦虑。
所以,在深入学习了新东方家庭教育联手多位资深教育专家打造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后,我的所有教育焦虑都被终结了。
学习了这套课程后,从我自身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
不仅重新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家庭教育理论,丰富了原有知识体系。
而且,老师们讲述的很多代表性极强的案例和方法,可以直接上手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比如:
*1
图片

第一阶段的父母“他律”,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想培养孩子自律,先要让孩子听得进去你说的,而想让孩子听你的,你得先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那这里你就需要了解现在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和过去的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课程针对这个问题,对0—18岁全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做详细讲解。

让每一位参加课程的父母不但能找到孩子当下年龄段的问题,还能通过对孩子之前年龄段心理问题的分析,找出孩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原因。

再根据之后的年龄段的发展特点,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找出更好的修正方法。


*2
图片

第二阶段的环境“他律”,那这里就有一个隐藏的点:最好的环境,是父母做好榜样。

学习这套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本身就是父母在为自己赋能。没有什么教育,能抵得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你说一万句让孩子自律,不如你自己先自律起来。

这样,即使孩子偶尔懈怠,看到不放弃成长的父母,也能重新燃起动力。而且,和孩子一起努力的过程,你也会更理解孩子,更懂得孩子。

这套课程学习结束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颁发的业内证书,正规权威,含金量高,不仅能提升自我,还能多一个就业渠道。


*3
图片

第三阶段的信念“自律”,孩子到了这个阶段,父母看似可以放轻松了,其实不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同成长的时候,如果你能成为孩子的战友,那么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就好比课程中“高效学习策略”模块中的6S高效学习策略,当你掌握这块内容后,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境,你就可以从侧面给出一些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