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积累习惯》,成为语文高素养的人

 事奴 2022-09-23 发布于河南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积累习惯》,缔造成一个高语文素养的人#语文积累##语文素养##家庭教育加油站#

在人们眼中,能滔滔不绝地说、能洋洋洒洒地写的人,才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其实滔滔不绝说的洋洋洒洒写的都是他们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和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无以成语文之大厦。培养学生成语文积累的习惯,树立语文积累的新理念,是老师和家长们的责任。

学生应该从语言素材、言语经验、大量阅读等方面进行积累,从而养成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

语文知识的积累,它既包括字、词、句、段、篇等语言素材方面,又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经验方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积累,养成“积累学习”的好习惯:

第一、语言素材方面的积累

1用“心”阅读。

阅读中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

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与作者笔下人物进行角色换位,使读者的情与作者的情和谐统一,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

语文积累是一种文化火种的传承,是一种民族信念的潜移默化,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精凝的语言背后,潜藏的是睿智的心神;不论无意中的妙句还是有意的留白,均透露出无尽的韵思。

2学生做成语、鲜活词、近义词的积累。

初中生除了做好课文词语积累外,更要突出对鲜活词汇和成语的积累。作为父母都应该知道词汇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完成的,因此,要让孩子每周摘抄十条或更多的成语,成语的条目不规定,但要求做到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造句。这样坚持两年,学生的作文用语就生动丰富得多了。既可以提高学生词语使用的准确率,又能丰富学生的语汇。

3、做美文摘抄和读书笔记。

家庭要有着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里要储备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比如天文、地理、文学、古诗词、小说、成语故事、智慧故事、寓言故事、知识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1)阅读要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比较欣赏的语言材料摘录下来,如好词好句,好文段,乃至好的整文,以便于需时使用或平时记诵;

(2)阅读之后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主要对自己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如读了一篇好文章,心里有了感慨,或见到诸如古人遗物、生活异常现象等触动了心灵,将这些以札记的形式记下来,从而就有了思想的积累。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活跃思想,思想积累不仅能促进由思想到言语的升华,而且还能促成学生思想系统化。

4、学生要制作一个《错题笔记本》。

到了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往往在大容量的试题复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刚刚做过的试题又忘记的现象。过多的试题并不能促进学生的能力,但不做练习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孩子抄写原题(包括原来做错的地方),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清正确答案,旁边标注清楚错误的原因及其他情况。虽然这样试题做少了,但收效非常好,尤其在语言基础题部分的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

第二、言语经验方面的积累

最好的方法是:每周一篇《小作文训练》或坚持《写日记》。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们的认真写作练习。

《小作文训练》的内容题材可以不限。从自我介绍开始,到探讨生活、理论人生,他们试图以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世界,一句句诚恳的话语是那么热切期盼与人交流。

多次笔耕之后,文章的内容不再单调,文章的情感不再虚假,文章的语言不再生涩,他们写出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尽管他们的笔还是那么稚嫩,但他们没有放弃“搏击长空”。

第三、家长要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的新理念。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语文积累是个过程,不仅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

1、大家都知道积累的重要性,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呢?

我们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会被忽略。这样的语文积累只能造就出唯书唯上、缺乏灵性的“书呆子”,却很难培养出富有个性、

充满创造欲望的学生。

2、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高效地积累的内涵,需要纠正以下错误倾向:

(1)、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

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

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

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孩子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家长制定一系列的引导、激励方法策略。

(3)、语言积累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

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孩子才能自觉主动读书。

(4)、在文化积累方面,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批判创新明显不足,更重要的是缺乏鲜活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的引入;对待名家名篇过分依赖,缺乏批判心理指导。这样的人文教育不利于科学的文化精神、多元文化观念的形成,只能培养出盲目崇古、崇书、崇尚权威、亦步亦趋的文化屈从者。

(5)、生活积累方面,过多强调了解、感受、体验生活的必要性,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改造生活割裂开来。

只看到生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看不到语文学习又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认识生活的目的模糊不清,语文学习仍然是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

社会在发展变化,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应该赋予语文积累以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写在最后:家长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要尽可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孩子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