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伟望|寻找一种曼妙自然的精神享受——《茶器珍赏》赏读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9-23 发布于浙江




寻找一种曼妙自然的精神享受




——《茶器珍赏》赏读

文/袁伟望



《茶器珍赏》是浙江摄影出版社“茶事轻图典”丛书一种。丛书以茶叶的辨别、泡茶的方式、茶器的选择和花茶与健康四个不同主题,向爱好茶文化的读者展示博大精深而趣味无穷的茶世界。“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载有茶器二十八种之多。一部深厚的茶文化史,茶器占有着重要的篇章。习茶不可不关注茶器。

茶器,也称茶具,泛指制茶、饮茶时所使用的各种专门器具。《茶器珍赏》对茶具的起源、发展及种类的介绍,涵盖了中国古代茶具、现代茶具、国外茶具、少数民族茶具以及茶具的分类、组成、选购、使用及养护等多方面的知识。茶器是茶世界中特别值得“珍赏”的重要部分。读完全书,我感慨,一书在手,茶器知识尽含其中。

《茶器珍赏》一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谈“古代茶具的发展”,按时间,从“早期茶具”说起,说到“唐代”“宋代”,以至“明代”“清代”,且突出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譬如唐代,突出了陆羽与《茶经》所载茶具二十八种,每一种茶具既说形制,也说作用,且都配以图形,一目了然,并总结其特点为“材料廉价,制作方便”“外形简单,注重实用”“器具齐全,搭配合理”,让人清晰了解唐代茶具的具体特征。又如宋代,以蔡襄与《茶录》、赵佶与《大观茶论》、审安老人与《茶具图赞》等为例解说,让人感受宋代“追求形式的斗茶”和“华丽的点茶法”中宋代人崇尚黑色茶具的时代特征。第二章为“现代茶具的分类”,按材质分类阐述,如“玻璃”“瓷器”“紫砂”“金属”“漆器”“竹木”等,最后以“其他”给以包底囊括。每一类材质的茶具,既讲该类茶具的发展、特点,也说其选购与养护的事项。且重点突出“瓷器”与“紫砂”两类茶具。“瓷器”茶具除介绍发展、特点、选购、养护外,具体介绍瓷器茶具青瓷、白瓷、黑瓷、彩瓷四大类。彩瓷茶具又介绍其釉上彩、釉下彩,介绍其品种“青花瓷”“斗彩”“珐琅”“五彩”等。还附带介绍我国“五大名窑”与主要瓷器的产区。“紫砂”茶具除与面上的介绍相类,还突出介绍了人们为何会喜爱,以及紫砂“壶”的鉴别与鉴赏知识。

第三章,让我们了解“名家名具”,从明代“紫砂壶”创始人金沙寺僧到近代制壶名家冯桂林,共介绍了近30位名家及代表作品,如以“供春壶”著名的供春,制壶四大家之称的董翰、赵梁,以制作小圆壶著称的李养心、李仲芳,对紫砂工艺做出重大贡献的徐友泉,分别以“宜钧”“壶隐”出名的欧正春、陈鸣远,中国第二代紫砂大师领军以“曼生十八式”影响后世的陈曼生,等等。茶器名品也在名家的介绍中给以凸现,如供春的“龙蛋”“龙带”“印方”“刻角印方”,陈仲美的“三瓣盉形壶”,陈用卿的“弦纹金钱如意壶”,赵梁的“赵梁壶”与“长嘴狮子盖紫砂壶”,李养心的“菊花八瓣壶”,时大彬的“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紫砂珐琅彩壶”“三足盖壶”,徐友泉的“鼎式紫砂壶”“仿古壶錞壶”“褐砂中壶”,陈鸣远的“南瓜壶”“束柴三友壶”“蚕桑壶”“松段壶”,程寿珍的“掇球壶”,冯桂林的“五竹壶”,等等。珍品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第四章,介绍“国外茶具与少数民族茶具”,文字精简,却让人眼界大开。既让人了解欧美茶具的起源、发展、特点,也让人知晓日韩茶具及日本茶道,既说明了日本茶道,又展示出日本茶道茶具的种类,突出其茶碗与风炉,并细致介绍了日本的煎茶道、抹茶道,丰富人们对日本茶道的认识。中国少数民族茶具的介绍,在让读者了解其茶具发展、特点、种类的基础上,又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各少数民族独特的茶饮及茶具。如昆明的九道茶、藏族的酥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回族的刮碗子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白族的三道茶、纳西族的“龙虎斗”以及打油茶、罐罐茶、酸茶、姑娘茶、腌茶、盐巴茶、柚子茶等共十八种有代表性的茶饮,让人一次性明了中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茶饮特色。

最后两章,则以“茶具的组成”“茶具的使用”,突出茶具运用中的主茶具、辅助茶具以及所需的备水器、备茶器,强调茶具使用过程中的“持壶”“持杯”及“茶具六君子”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要求,以体现出饮茶者对茶艺的认知度及饮茶者的品德修养、性格特征。最后以不同茶具泡茶的要求,展示泡茶的技艺及所体现的茶艺精神。讲解步骤清晰,每一步骤都有相关演示图片配合。尤其是各茶具适泡茶类的介绍,非常明白有用,对人们的泡茶真可谓是“手把手”用心指导。如说明玻璃杯适泡绿茶、白茶和黄茶,且以泡六安瓜片、泡竹叶青茶为例,并配图片演示给以说明。每一种冲泡法后面,都以“小提示”给以温馨周到的泡饮注意事项的提示。如瓷器,除指明适用各种茶类外,突出展示青瓷适绿茶、彩瓷更宜红茶、黄茶、花茶等说明,并以“大红袍”展示其冲泡方法,以白瓷展示白牡丹茶冲泡方法。紫砂茶具,则展示其泡九曲红梅与宁红功夫茶的方法,金属茶具展示泡天尖茶的冲泡方法。所选冲泡的茶品,多是全国名茶,体现出一个“珍”字。日常习茶过程中,人们会有“名茶配美器”说法,《茶器珍赏》一书,既详细介绍历史上著名茶具名家与名器,又具体详细地展示各类茶具与各种茶类的冲泡方法,内容丰富而全面。全书选材精到,文字精简,选图精美,配图精心,既体现了丛书“图典”的特色,保持丛书体例的一致性,又让读者在茶具知识的具体学习与赏玩过程中,对茶器知识有系统而全面的掌握。有人说品茶具,享受天花板顶级的,再试一试入门级的,茶具的品级大体都在心中了。我想此书做到了天花板这一级的。编著者在序言中说:“饮茶不是单纯的品茶味,而是在茶具与茶的结合中,寻找一种曼妙自然的精神享受”。

《茶器珍赏》,名副其实的是“茶器珍赏”。这样的“茶器珍赏”,是真赏,是“珍”赏,更是像编著者所说是在寻找,寻找一种曼妙自然的精神享受。这样的享受,我感觉我是在知识层面上真正享受得到了,我还将因此而去赏读《识茶寻味》《泡茶有道》《花茶与健康》,去收获品茶、品茶具、品人生等更多自然曼妙的精神享受。

识器有道,道在其中。信然!



作者简介

袁伟望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袁伟望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