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2022学年山东临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9-23 发布于山东

临沂市2020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考试

语文

2022.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 下,日月星辰圈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盖天说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 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 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由此,该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 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字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字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益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 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 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益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 直不曾停歌,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字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难盖天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 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 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

从公元前2世纪浑盖之争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公元12世纪。学者们仍然在讨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款是就非。纵观中国

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 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 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 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 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 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 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 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 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 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字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 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天地关系、字宙结构,自古就引起人们的思考,以盖天说与浑天说的争论最为持久。在长期争论中,以实际天象作为检验的唯物主义思想原则再次得到了尊重。由于浑天说不借人为的假说就能很完满地解释一些基本天象,因而为多数人和历法 家们所接受。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中国古代科学很早就努力探索天 体运动的原理。这一思想不断被后来的学者接受,如沈括对不是每次朔都发生食的解释,郭守敬对日月运动追求三次差四次差的改正,明清学者对中西会通的研究,都体现了探求所以然的思想。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对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来说,都没有近代科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武装,要探求天体运动的 原理都不会成功的。古希腊学者用几何系统推演法,设想出天体绕转的具体形状,以预告它们的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 过观测,取得大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设计出一套代数学的计算方法,目的也是预告天体的位置。怎么能说用几何模型形象 地描述了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知其所以然,而以数字计算法求得相似的结果就不是知其所以然呢?星图和星表都能描述大体 的位置,几何作图法和解析法都能求出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法不同,结果一致,我们怎能扬此抑彼呢?事实上,中国 古代历法中许多表格及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学者们曾分别以几何学方法和代数学方法对中国历法中有关日 月合朔中一些问题的计算方法做过解释,结果是相通的。

此外,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许多天象都有深刻的思考并力图给予解释。盖天说和浑天说都努力设法解释昼夜、四季天体 周日和周年视运动的成因,对日月不均匀运动也曾给予解释;后代学者对气的讨论。右旋、左旋的争论,地游和地转的设想 等等,都反映了探求原理的思想。尽管他们是不成功的或缺乏科学根据的,但不能因为不成功而否定他们的努力。探索原理 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工作。

(摘自李慕南《古代天文历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浑天说,之前盖天说衍生出的相关应用价值遭遇了有力挑战。

B.浑天说不靠假说就可解释一些天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C.浑盖之争影响巨大,其规模和深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在人类文明史上亦少见,故成为旷世之争。

D.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探求天体运动原理虽不成功,却对此做出了大量努力,其科学精神依然值得肯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天说主张的“天上地下,天地等大”观点是错误的,在探求天体运动原理上就不会走向成功。

B.如承认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盖天说就是正确的,由此可知中国古代阴阳理论并非万能。

C.政治、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浑盖之争中,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政府并不重视自然科学。

D.中西科学家探求天体运行原理时所用方法不同,但所求的结果相通,可见科学是不分国界的。

3.下列选项所揭示的道理与材料二观点相通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B.“校之以仪像,覆之以暑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

C.《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将养树之道“移至官理”.悟得了“养人术”。

D.《石钟山记》中,苏轼对山名由来存疑,便通过“日风耳闻”得其真正原因。

4.在介绍浑盖之争时,两则材料在详略处理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5.假如让你以”'浑盖之争’给科学发展的启示”为题写一则读后感,请根据材料列出写作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忆平乐    冯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 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 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 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 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并且人人都以好奇的眼光观看这很有特性的城市。他们不但没有 抱怨,反倒常常怀着感激的心情说:“若不是抗战,怎么会看到这里的山水。”

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 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 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 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 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势。从空间我又想到:在战 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什么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 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 这寂静冲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 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 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 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 “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

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 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 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 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 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 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

“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 须增加。”

“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

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

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 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 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蒙眬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 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

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 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 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 下的钟正打十二点。

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 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 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 经历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 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朋友们常常因为对自己的民族期望过殷,转爱为憎,而怨恨这个民族太没有出息。但我每 逢听到一个地方沦陷了,而那个地方又曾经和我发生过一些关系,我便对那里的山水人物 感到痛切的爱恋。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 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 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

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屋里,只苦苦地思念着漓江上的寂静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的裁缝:前者使人深思,后者 使人警醒。

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 

(选自冯至散文集《山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京失守、武汉撤退的境况下,人们没有疲倦、抱怨,这表现出人们的乐观,又写出了 山水给人的力量。

B.从“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带形的湖”,意在表明虽然山水很美,但作者仍不免感到奔 波的乏味和单调。

C.作者将普通民众的“不变”与衣冠人士的“变”对比,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对后者的 嘲讽入木三分。

D.本文以时间顺序回忆了抗战时期的一段经历,既有描写,又有议论,景、事、理有机融

合,意蕴隽永。

7.对文中裁缝赶制衣服等相关内容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作者写几家裁缝铺异口同音地拒绝,表现了赶做衣服难度大,也写出了答应做衣 服的裁缝的美好品质。

B.文中说衣服“在我的手里”“沉重得多”,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受到的感动,照应下文作 者六年后深沉的怀念。

C.文章通过写“我”的惭愧、递钱时的感激与裁缝说“一件夹袍八角钱”时的平静自然,突 出了裁缝的淳朴善良。

D.平乐的裁缝是一个平凡的人物,与平乐的山水一样地纯净和朴素,却都在战乱时期给 作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8.冯至在《山水·后记》里写到:“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请结合文中对漓 江山水的描写,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6分)

9.文末写到“前者使人深思,后者使人警醒”,请结合全文理解“深思”和“警醒”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 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 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汉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 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 赵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 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 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 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 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 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 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楚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 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B.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 在大王之所用之

C.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 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D.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 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是苏秦游说六国联合一起抗秦的策略。从,通“纵”,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B.带甲,文中指身着甲胄,与杜甫“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中的“带甲”意思不同。

C.南面,即面朝南。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君王临朝听政,面南而坐。现在指方向。

D.社稷,土谷之神。社为土神,载育万物;稷为谷神,养育民众。后被用来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极力渲染楚国的强大,指出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没必要侍奉秦国, 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诸侯侍奉的对象。

B.苏秦分析了连横给楚国可能带来的弊端,指出秦国贪得无厌,而那些主张连横的说客 和大臣则是大逆不道、为国不忠的奸臣。

C.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两国国力此消彼长,不能和平共处。连横后果严 重,而合纵可以削弱各国,帮助楚国称霸。

D.苏秦极尽口舌之能事,使楚王深感单凭一己之力来对抗如同虎狼的秦国,未必能够取 得胜利,从而意识到其合纵策略的正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2)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14.依照苏秦观点,若不“合从”会给楚国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水绕舍,群鸥频至,诗人独居于此,一片清寂。首联以典型意象描写屋舍周围的环 境,为朋友造访作了铺垫。

B.颈联中写到诗人家贫且离集市太远,故盘中缺少佳肴,但还是拿出了久藏的佳酿,与 客人推杯换盏,兴味盎然。

C.尾联邀邻助兴的细节描写,以出人意料的笔锋,让人在率真淳朴的人情关系中领略到 诗人毫无矫饰的自然之乐。

D.整首诗一扫杜诗的沉郁之风,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客 至”的欣悦之情贯穿全篇。

16.本诗多处使用反衬手法,取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请举例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燕歌行并序》中,写战士们为保家卫国,不顾个人功勋,奋勇杀敌,勇于献身的句子 是“                                        ”。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写到因世道与其相违而使他无法追求理想抱负的两句是“                                        ”。

(3)中国古代诗词中,以草木的繁盛来衬托诗人内心悲凉心境的名句不胜枚举。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956年12月2日,老舍来到北京人艺,为全体演员念他的新剧本《茶馆》。他一边念 一边讲,有时还站起身来比画……念完后,群情激奋!大家    ①     ,纷纷申请扮演剧中的某 个角色。当时的蓝天野,也被剧本深深吸引,却没有主动申请,因为他始终没想好,茶馆里      ②     的人物,他能演哪一个。没想到演员名单公布,蓝天野被安排演一个比较重要的却不是他所熟悉的人物——秦仲义秦二爷,该怎么演呢?

在老舍等人的安排下,蓝天野和其他演员一道,首先做的是体验生活,他们跑遍了北京 城的大小茶馆,观察各种老北京人。蓝天野甚至还在路边算命的人那里算了一卦,其实是 为了琢磨对方的言谈举止。这样③的练习对蓝天野影响至深,使《茶馆》的演出获得 巨大成功。

后来他反复教导北京人艺的年轻演员,“你表演,别飘在那里,表演最忌讳    ④    ,你们的戏要落在地上”。在他看来,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扎根人民,坚持体验生活的创作传统。也就是说,艺术如果不为人民,就会变成无的之矢;脱离人民,就会变成无根之木;而 脱离了生活,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跃跃欲试         五行八作         身体力行          矫揉造作

B.跃跃欲试         三教九流         事必躬亲          浮光掠影

C.蠢蠢欲动         三教九流         身体力行          浮光掠影

D.蠢蠢欲动         五行八作        事必躬亲           矫揉造作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偏爱小满,原因有二。

一是喜欢这个节气。看一幅山水画,我最欣赏的是画面中远山近水之间的过渡,由深 至浅,由近及远,妙不可言,亦最有意境。小满        (1)        。北方的天气,往往春脖子较长,一不留神就会伸到夏这边来缠绵一阵子。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夏天,得从芒种而始, 小满只不过是夏天的前奏抑或预演。

      (2)      。“小满”之名,来源于作物,取意“万物小得盈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尤其喜欢这个“小”字,不但亲切,而且美好。“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小得小满,才是最舒服最惬意的状态。

      (①)        。王安石说:“晴日暖风生麦气。”这里的“麦气”,就是麦子的香气。那是麦 粒灌浆后,快要成熟时所散发出来的特有的味道。儿时的记忆里,         (3)        。每逢这个时节,父亲几乎每天都会领我到麦田里去,往地头上一站,一边“吧嗒吧嗒”地抽旱烟, 一边望着大片的麦田发呆,目光恣意。在我看来,父亲的那种神态,      (②)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①小麦当属最能体现“小满”之气象的作物 

②正是对“小得盈满”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B.①小麦当属最能体现“小满”之气象的作物 

②正是诠释了“小得盈满”这四个字

C.①作物中最能体现“小满”之气象的当属小麦 

②正是诠释了“小得盈满”这四个字

D.①作物中最能体现“小满”之气象的当属小麦 

②正是对“小得盈满”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名篇,其彰显的至情感人肺腑,其蕴含的宏志令人动 容。世间之人,大都像作者那样平凡,如果拥有一个远大理想足以慰藉平生。而奔赴远 大理想的动力,往往就是满怀于心的一份爱一—这份爱,可以是对家庭的,又未必仅仅 是对家庭的。

高三在即,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请以“爱与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 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2.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1.A(3分。其应用价值一直存在,遭遇挑战的是其基本理论)

2.C(3分。文中说政治和宗教没有介入浑盖之争,是一个积极的前提,得不出贬义结论)

3.D(3分。D强调的是探求事物的所以然,与文中观点有相通之处。A强调的是爱好和乐

在其中的重要性;B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文中有引用,证明的是古代浑盖之争重

实际校验;C强调的是从生活的普通现象中悟得人生至理)

4.①材料一论述相对详细,包括应用价值、主张、特点等;材料二介绍则较为简略。

②材料一主要为了论述其影响,故需要详写过程为此做充分支撑;材料二主要论证了古 代天文学家有探求原理的传统,简写过程只是为了引出话题。

(4分。一条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5.①任何结论的成立,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前提;

②科学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③要保持科学的纯粹性,就必须让科学独立于政治与宗教之外; ④科学理论要想发展,就需要各种观点不断地碰撞; ⑤科学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 ⑥科学的理论武装,是原理探求的基本前提;

⑦鼓励科学上的有效探索,就应该包容探索中的失败。

(4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4条得满分。答案只要根据原文得出,合理即可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6.B(3分。“不免感到奔波的乏味和单调”错,意在表明桂林山水之美,表现人们的积极心态)

7.B(3分。“直接”错,应该是“含蓄蕴藉”)

8.①抓住景色的主要特征,如水的澄清、山的奇兀等,真实再现了漓江风光; 

②用白描简笔勾勒出了行船中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漓江景色的清新之美;

③多用动词、短句等,并没刻意用过多的形容词和修辞去修饰、渲染,所写景色朴素自然。

(6分。一条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9.(1)深思:通过对漓江山水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破坏了美 好生活进行了深入反思。

(2)警醒:通过赞美裁缝的美好品质,对失去操守的“衣冠人士”进行讽刺批判,警醒我们 越是社会动荡越要保持操守和品格。

(6分。一条3分,答对两点可得6分。每条中,三个要点一点1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 成理亦可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D(3分)

11.B(3分。文中指披甲的将士,与杜甫诗句相同)

12.C(3分。“削弱各国”错,应该是“孤立秦国”)

13.(1)我听说在天下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去治理;在事情还未开始时就要先做准备,祸患 临头了才去担忧,那就来不及了。

(4分。“治”“忧”“无及”每点分别1分,整体句意1分)

(2)现在您放弃称王的大业,却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 策略。

(4分。“释”“事”“窃”每点分别1分,整体句意1分) 

14.①各诸侯国就会纷纷向秦国称臣。

②秦国就会从两路起兵攻打楚国。

③楚国的鄢、郢两城就会引起震动。

④楚国霸业不成,反会让秦国称霸。

(3分,每要点1分,答对3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参考译文】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 主。楚国土地方圆5000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撑十年,这是建立霸 业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能,真是天下无敌。可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秦国,那 么诸侯就不会称王,也不会入朝楚国的章台了。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 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为大王考虑,不如六国结成 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从武 关出兵,一路南下进军汉中。这样,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在天下还未混乱时 就要着手去治理;在事情还未开始时就要先做准备,祸患临头了才去担忧,那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您若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各国四时都来进贡,奉 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还训练士兵,任由大王使用。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愚 计,那么,韩、魏、齐、燕、赵各国的歌女、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赵国、代郡的良马、骆 驼,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 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的大业,却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 策略。秦国,贪狠暴戾如同虎狼,有吞并六国的野心,秦国是诸侯的仇敌,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诸侯土地去讨好秦国,这就是所谓奉养仇敌的做法。作为人臣,以损失自己国家 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的秦国,还去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暴秦之祸,这是没有顾 及到有可能到来的灾祸的缘故啊。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丧失 国土,大逆不道、为国不忠,没有超过这样的。所以,合纵联盟成功,诸侯就会割地听从楚 国;连横阵线成功,楚国就得割地听从秦国。合纵与连横这两种谋略,相差十万八千里。对 此大王到底如何取舍呢?因此,敝国国君赵王特派我献此愚计,想共同遵守盟约,任凭大王 命令。”楚王说:“我的国家,西边与秦国相接,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贪 狠暴戾如同虎狼,不可能和它友好。而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又不能和他们深入地谋 划合作,如果和他们深谋,恐怕他们反会投入秦国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楚国 就会大祸临头。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与群臣的谋划,也 没法依靠。我寝食不安,心神不定,如旗子飘荡不止,终无所托。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 诸侯,拯救危国,我完全同意参加合纵联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B(3分。古人好饮新酒,杜甫家贫无新酒,只能以旧酒待。“旧醅”与今天“久藏的佳酿” 不是一个概念;句中也未有“推杯换盏”之意)

16.①首联以鸥鸟常至之动,反衬春水遍地之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②首联第二句以鸥鸟常至反衬无人造访,写出了诗人独居的冷清。

③颔联以院落从不为客而扫反衬蓬门为朋友而开,写出了诗人客至的欣喜。

④颈联以诗人家贫与倾尽余杯形成反衬,突出了诗人待客的热情。

(6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3条得6分。每一条举例加分析1分,言外之意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11分)

18.A(3分①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蠢蠢欲动: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 人准备进攻,是贬义词。②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 各业的人。五行八作:俗称各种行业。二者用在此处皆可。③事必躬亲:意思是不论什 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用在这里不合语境。身体力行: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 实践,亲身体验。④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9.蓝天野被安排演秦仲义秦二爷,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却不是蓝天野所熟悉的人物。

(4分。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2分,答对3句得4分。每一句都应该是一个句子 主干完整的单句)

20.①比喻,分别用“无的之矢”“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生动地写出了艺术脱离人民与生活 的后果。

②排比,强调了艺术的宗旨,使论述更充分、内容更丰富;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 语势。

(4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两条得4分。具体一条手法分析1分,效果1分。答案合 理即可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21.D(3分。①本句的重点在于突出“最能体现“小满”之气象”,②正是……最好的诠释,语 气强烈,感情饱满)

22.①正是由春到夏的过渡期 

②二是极喜欢这个名字 

③父亲最爱闻这种香气

(6分。答对一条得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参考2022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