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日月相会之地谓之辰,四个阴阳周期为易学基础

 杰克8110 2022-09-23 发布于广东

易经、中医、命理、堪舆都是以这四个阴阳周期为基础理论框架,只不过运用了各自的术语,掌握了这一点,学习就很轻松。

“辰”在古代是个多义词,可以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的心宿二,可以指水星,但它主要指日月相会。《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注:辰,日月所交会之地也。”

古人将太阳周年视运动线路(即地球公转轨道)称为黄道,把黄道均分为360份,称为黄经。它是在黄道坐标系中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一个坐标值,由春分点起向东量度,共360度。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把太阳黄经的360°划分成24等份(每等份15°为一个节气),在这个系统中,天球被天赤道平面平均分割成南北两个半球。

“日月相会”这个概念,就是指日月交会的地方,日月什么时候最接近呢?朔日,两者黄经相等,最为接近。

通俗点说,就是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点成一线的时候,月亮离太阳最近,是为日月相会(见B图),称为“朔”,此日看不到月亮。此后月球每天向东行13°(26倍月球直径),两者逐渐远离。直到环绕天球一周,达到下一个朔日。

当月亮转到地球外侧,月亮地球太阳,三点成一线的时候,是农历十五,月亮离太阳最远,称为“望”(见A图),此日满月。C图为上弦月,D图为下弦月。

文章图片1

朔日的时候,月亮部分遮挡了太阳的能量,在大气层形成一个低温区域。望日的时候,月亮反射太阳能给地球,在大气层形成一个高温区域。高低温区域的空气流动,形成了“大气潮”,周期是一个农历月,这是月亮公转形成的阴阳周期。

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或者子时至午时为阳,午时至子时为阴,这是地球自转形成的24小时阴阳周期。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或者冬至到夏至为阳,夏至到冬至为阴。这是地球公转带来的南北回归运动形成的一年阴阳周期。

六十甲子周期。由于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一天的四分之一,简称“四分历”),需要四年才能形成整数,但需要五年才能回到视运动的起点位置,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标注,就是五年周期。五行的十二次轮回,就是六十甲子(年)阴阳周期。

在前面讲过,一年分为六气,把六气理论运用到年周期,一年一气,六气的十次轮回,也是六十甲子(年)周期。

这样的划分让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年都带有阴阳能量。

太阳和月亮的公转形成的阴阳周期,相对重要,这是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