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我的七彩石 2022-09-23 发布于浙江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画川居士的博客   欢迎您访问阅览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秋分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阴平阳秘。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收敛闭藏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饮食摄养。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精神养生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快走、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打太极拳、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旧文新发)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相约秋季     读懂秋天
 
                   收获的秋天,像一本画卷,赏心悦目,百品不厌
                   金色的秋天,像一本经典,尽情阅读,年复一年。

   
                             吹得透的忧愁  吹不透的秋风

    瑟瑟的秋风是书的封面。微风吹跑了夏的炎热,送来了秋的清凉。秋风是严谨的,毫不吝啬地将摇摇欲坠的叶子吹落,剥去了娇弱树干的伪装。只有此时,青松翠竹方显出英雄本色,任何虚伪在秋风中暴露无遗。秋风是善解人意的,阵阵秋风吹走人们心中的忧伤,吹落人们眼中的凄凉。难怪大师感慨“秋风秋雨愁煞人”,更有潇湘妃子叹咏“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望得穿的秋水  望不穿的沉醉

    悠悠的秋水是书的序言。“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夏来流过秋。秋水满载了春的芬芳,夏的热烈,又赋予了秋的神秘。它流淌着一个季节的情愫,一个季节的精华,沐浴在秋风中,体味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能没有超尘脱俗之快感?感叹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谁说缺乏昂扬奋发之励句?
   
                                读得尽的秋月  读不尽的思念

    朗朗的秋月是书的彩页。“明月几时有”,待到中秋月圆时。洒不尽的银辉笼罩着人间,抹不去的相思布满了心田。秋月一轮,映出了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映出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温馨安慰,映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绵绵乡愁,映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福,映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浪漫情怀。
   
                                数得清的秋叶  数不清的祝愿

   
萧萧的秋叶不是书的结尾。从依附到颤动,从飘摇到旋转,从沉默到安宁,从有形到无言,四季轮回,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秋叶绽放美丽的过程,它的结局不是结束,而是重生。它溶化为泥土,庇护了它前世的家;它升腾为空气,亲吻着它来生的嫩芽。一段生命的回归,没有埋怨,只有奉献;一种生命的轮回,没有悲哀,只有笑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然而,秋天的崇高情怀将直达永恒!
     秋天,读不尽,读不厌,读不懂。然而读不懂的岂止是秋天,还有那读秋的人。读秋的人,读秋天,也深情的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千遍也不烦腻;读你一生也不停息!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金气秋分桂飘香,风清露冷秋渐深

                                 画 川 居 士 的 博 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