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赢得欣赏的三种做法

 快乐英平 2022-09-23 发布于江苏

把自己当作工作的最后把关者,是内在的自我要求,更是赢得职场良好声誉的重要方法。



作者:胡浩
来源:胡言非语(ID:hutalking)

从一个几乎每个企业都能见到的场景说起。

曾受邀参与一家公司的团队晚宴,这家公司的文化氛围是比较活跃的,在聚会时领导们也都倡导多喝些酒,其中有几桌是新入职的员工,年轻人们轮番去找各个高管喝酒,高管们此时也几乎来者不拒,没什么架子,大家其乐融融。

年轻人们总是容易引起关注,我从他们那被酒精刺激得红扑扑的脸上,从他们祝酒时善良的笑意而又昂头饮尽时转瞬即逝的一皱眉,感受到了他们希望得到认可、希望得到关注,或者单纯希望得到领导对自己名字有那么点点印象的强烈动力

回忆起自己刚踏入职场的时候,也是如此,为了获得一点良好的印象或者不要被他人拉下,而不计一切地喝下自己从不喝的酒,急迫地要把态度让人看到,也许那番爽快又带着恭敬的态度能得到上级的欣赏呢?

若干年后,看到更多的人依旧如此,一方面觉得自己当年幼稚,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一个想出头的年轻人跳不出的阶段行为。坦率地讲,以很多管理者的内心想法而言,的确在团队聚会时,希望看到成员们愿意喝酒,希望他们互相比拼,甚至喝得壮烈倒下,但这最多让管理者们感到满意或者有印象,却不可能达到欣赏。

团队成员们努力用着他们认为适当的方法在争取“被欣赏”,而管理者们则在感慨“优秀的人太少,能让上级能够欣赏的人更少”,管理者们非常清楚团队成员一心向上的想法,但上述年轻人的做法却不会真正赢得欣赏,甚至名字和样貌在第二天就不会记得了,而年轻人们也纳闷了,昨天还能被领导搭着肩膀碰杯说话,今天看到怎么就像不认识,而且让人不太敢上前打招呼呢?

那什么样的人更能受到欣赏呢?这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尤其还要受到上级的特点,以及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总能找到一些通用的属性,我归纳自己非常欣赏的团队成员,以及诸多管理者的建议,分享三点做法。

图片

图片

把自己当作最后的把关者

在职场中,不会有人因为你加班、拼命赶工、牺牲个人时间而投入工作等对你产生欣赏之意,真正评估你的是交付成果

很多人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尽管已经很努力了,但时间就是不够,上级的想法又多变,与客户的关键会议要召开前一个小时还让你重新完善方案。你该怎么办呢?没有深度的思考和调研,只能花10分钟仓促地把新思路罗列上去,再用30分钟美化PPT(希望观众们受到绚丽PPT模版的影响而产生良好的印象),但往往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上级忘记了你帮他紧急响应的功劳,转头就责怪你做得不到位。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切记,展现出来的东西只有你自己能把握,因此要把自己当作最后的把关者,千万不能交出让人感觉是“半成品”的成果!一个人的成长中最大的考验之一,就是要不仅交出令人满意的成果,还同时要在令人满意的时间内完成。

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容易记住工作交付要求的最后期限,却没有尽力去做到最好,也就是没有把自己当作最后的把关者,反正还有上级要审核,预算不行再改、行动计划看他有什么意见再补充、还有什么漏缺等他指出来再说……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谁让他是上级呢?我已经在要求时间内交给他了。”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就会把固有的经验做法进行罗列,交付出没有任何惊喜的成果。久而久之,上级也习惯了这种模式,他们开始对你所递交的工作成果变得不那么“尊重”,因为每次都会找出很多的问题,他们成了最后的把关者,自然就不会认为其他人是最有价值的,欣赏从何而来?

把自己当作工作的最后把关者,是内在的自我要求,更是赢得职场良好声誉的重要方法。

图片

尽快描绘出最终成果的能力

很多人在一接手项目的时候,就开始埋头一步步去做,殊不知每天卷在各类项目中,做着各种计划表中很明确的事项,却并没有展现出令人欣赏的能力,往往在项目汇报会上,对细节的工作如数家珍,却难以清晰地描述出最终成果

这并不是说不重视具体执行而用“忽悠”的方式来画饼(的确有很多人是不能做事,却很能描绘有吸引力的场景,拿到信任和资源却毫无执行能力),而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大概知道“应该做”,却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去设计项目最终到底要展现出什么样的成果,获取什么样的价值?往往就依照“大概”去按照经验和专业能力就推进了,不会受到所做项目的成就感吸引,思路固化。

图片
一家企业每年都会在下半年耗资巨大来召开新品发布会,这也是营销部门的年度最重要工作之一,今年的发布会早在年初就开始启动,营销经理组建了多个项目组,原本以为一切都按部就班,但在提交预算方案时,CEO问了几个问题:

新品发布会对我们公司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衡量?

为什么要这些预算?是因为过去就这样花的,还是真的每一项都必要?

站在营销部的角度,如果不开新品发布会肯定会觉得“怎么可能”,但真的如果没有,影响是什么?

竞争对手都在召开新品发布会,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一定就要开?

如果今年继续开新品发布会,我们赢竞争对手靠什么?是更大的发布会人员规模?更多的预算?
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CEO觉得每年都做,已经成为了一个“鸡肋”,感受不到好,也说不出什么不好,但就是感觉到这样一个投入巨大且需要持续创新的项目被做成了“行政事项”,而营销经理对于第一个问题就没能回答清楚。

一个优秀的人才,一定会有极大的激情去想象自己所负责项目的最终场景,如果这个场景还不够清晰,那就应该当作项目最重要的问题立刻去识别出来。

尤其是向上汇报时,对方更愿意听到自己感兴趣的结果场景,并且上级是有能力对其做出判断的,而不是听一大堆具体的专业细节安排,人都不喜欢等待,正如在电脑上看一部并不太令人满意的电影时,人们不会立刻关闭,而是滑动到最后看看结局。

我以前有一位下属在这方面就有着非常优秀的能力,他的职场每一站都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欣赏。记得一次负责全国的客户培训项目,他并没有马上就拟定各种执行细节计划,而是用了两天时间进行状况分析并提交了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成果定义”,他认为过去的培训是一厢情愿,我们去各区域市场“轰炸”一遍,客户也给个面子来听一下,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他需要确认如下成果:

远景成果:让客户培训成为维系客户关系的重要手段,让客户感受到我司是最关心起职业发展的伙伴。(因为客户是某生产保障领域的工程师、经理、总工等,往往在他们自己的企业里并非主业,在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方面极其缺乏)

年度成果:(他列出了数个量化的项目目标,举例两点)1.通过客户培训与公司年度年度销售产品结构挂钩,推动核心业务增长(增长量=客户数量*培训后意向率*销售转化率);2.通过客户培训获得大量的新客户现场走访机会(很多新客户邀请来培训,但还没机会实地拜访),评估标准:获得90%以上参训新客户的拜访机会;

当上级看到这样的成果描述时,很明显能感到他对于工作的主动负责性和深度思考,甚至有不少超越上级期望的地方,并且这些成果会影响他的实施计划,同样的项目,同样的预算,不同的最终成果描绘,带来的行为和实施标准会是天壤之别。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斗志,尤其是一接手任务时,就要尽快能描绘出最终成果。否则,你往往只是被视作有专业能力的熟手,这并不会激发欣赏。

图片

图片

毫无保留分享知识和经验

这一点是很多人都认同却难以做到的,由于很多人在职场中没有安全感,特别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摸索出来的经验轻易被别人获取,从而让自己失去优势。事实恰恰相反,能够毫无保留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人是非常值得欣赏的,并且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在工作里总是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创新,他们的经验并没有停步,反而是在快速增加和不断优化。

能够毫无保留分享的人,不会把当下的所得当作“顶点”,他们相信自己还能不断成长,愈是分享愈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挑战,并且从中得到快乐。

分享其实是一种帮助自己做得更好的训练,在出手帮助他人或奉献来之不易的经验时,神奇地开启了自我的反省,并开启主动学习,督促自己变得更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销售玻璃防爆膜的公司里,某位员工的业绩在入职两年里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同事数倍之多,但他并不是拜访客户最努力的,也不是最聪明的员工。总经理心想,一定有绝招,如果其他员工学到了的话,整体业绩就提升巨大了。于是单独找这位员工谈话,希望他能否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位员工很淡然地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每次会带几块玻璃板去见客户,当着客户面贴上去给他们看。”

总经理想,这的确也没什么,很多销售都会这样做,还没来得及深问,这位员工继续说道:“不过我还多带了个锤子,敲给客户看。”

这一下子把总经理刺激到了,太绝了,怎么就没想到,这给客户的体验多好啊!

于是公司对销售拜访下达要求,所有人拜访客户都要带上这几样东西。一年下来,公司整体业绩提升了很多,总经理感到非常开心,可是数据显示,那位员工的业绩仍然遥遥领先他人,总经理不理解,又把他叫来谈话。

这位员工也不提要涨薪之类的交换条件,大大方方地说:“也没什么,只不过现在我自己不砸玻璃,把锤子交给客户砸。”

总经理震惊了,为什么别的人想不到?后来,这位员工迅速成长为了销售负责人。

神奇的地方恰恰在这里,有些人永远都只能是接别人的想法,而有的人却总是能产生想法,当然后者是值得欣赏的

也许你会说,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发展机会“僧多粥少”,人人都想领先他人,无私分享自己原本独享的经验和资料似乎不符合逻辑,这会让人冒着丧失竞争优势的风险,尤其是在那些只看结果的企业里。

但只有那些毫无保留进行分享的人会知道,分享可以帮助自己把目标定得更高,帮助别人成功,别人也会帮你成功,当然“别人”往往并不是那个接受你帮助的人,而更可能是因为你的做法而关注到你的、欣赏你的上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