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论》

 stone2015 2022-09-23 发布于上海

【经筋骨能量养生】中医《黄帝内经》---十二经络详解(动画)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第十三》解读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太阳膀胱经之筋,起始于足小脚趾爪甲外侧至阴穴,上行结聚于足外踝,再斜向上结于膝关节,向下沿足外侧(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结于足跟(仆参,昆仑),又循足跟上行,结聚于腘窝;足太阳筋的别支,自外踝别行向上,结聚于足腨(小腿)外侧络穴飞扬,上达腘窝中间委中穴,与足跟上行的一支并行而上(委阳,浮郄,殷门)结聚于臀,再向上挟脊而行至于颈项;颈部的分支,别入内行,与手少阳之筋结于舌本;颈部直行之经筋,上行,与足少阴之筋合结于枕骨,再上到头部,沿颜面下行,以结于鼻;下行经筋又分出一支,自睛明为目上网,下结于頄(qiu,眼眶高骨,颧骨);又有一支,自挟脊上行的经筋别出,从腋后外廉结聚于手阳明肩髃穴;另一支,从腋后外廉进入腋下,前斜上出足阳明之缺盆,再从耳后向上会手太阳足少阳之筋结于耳后之完骨;缺盆穴另出一支,斜上行进入眼下颧骨,与颜面下行的一支相合。足太阳经筋之病,足小脚趾强直不屈,足跟肿痛,腘窝拘挛,脊柱反张,颈项筋脉拘急,肩不能抬举,腋支缺盆扭痛,不能左右摇摆。治疗可用燔针劫刺(快进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穴,此病为仲春痹也。

图片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䏚(miao)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䏚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少阳之经筋,起始于足第四脚趾之窍阴,沿足背上行(侠溪,地五会,足临泣)结于足外踝之丘墟,再上循行胫骨外廉(悬钟,阳辅,光明,外丘,阳交)结于膝外廉之阳陵泉;经筋的一支,从外辅骨别行,上走髀,在前结于足阳明伏兔之上,在后结于尻(kao,尾骶部位);经筋之直行者,上行䏚季胁,再上走腋之前廉,连系于膺乳部,结聚于缺盆;又其直行经筋,上出腋部,贯穿缺盆,行于足太阳经筋之前,循耳后绕行之上额角,交太阳经筋于头巅,复从额角头维下行过耳前走颔,上行结于頄;其有一支者,从頄出,结于目外眦成为眼之外维。足少阳经筋之病,足第四脚趾摯引转筋,并牵引膝外侧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拘急,前牵引髀部疼痛,后引尻部疼痛;向上则乘䏚季胁痛,又上引缺盆膺乳颈部的维系之筋发拘急。若左有病,则右目不开,经筋上过右额角与跷脉并行,阴阳跷脉交于巅,阴阳相交,左络于右,故伤左额经筋,则右足不用,此即为维筋相交。病之治再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病名为“孟春痹”。

图片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tui)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足阳明之经筋,起始于足中次指三指之厉兑穴,结于足背(跗)上的冲阳解溪穴,从足面外斜上辅骨,上结于膝之外廉,再直行上结于髀枢,又上循胁,络属于脊;其直行者,上循骭(胫骨),结聚于膝;其一支经筋,结于外辅骨,与足少阳经筋相合;其直行之经筋,上循行至大腿伏兔,上结于髀中,聚结于阴器,又上行散布于腹,再上行之缺盆结聚,上行颈部,环绕上行挟口,合于脸之颧部,向下结于鼻,从鼻旁上行与太阳经筋相合。太阳为目之上网,阳明经筋为目之下网;又其支者,从面颊结于耳前。足阳明经筋之病,足中指和胫部强直转筋,足部跳动僵直,伏兔部转筋,髀前肿,颓疝,为腹筋急,牵引至缺盆及面颊,卒发口僻(歪斜),经筋拘急的一侧,眼不能闭合,若热则筋驰纵,眼不能打开;面颊筋寒,则拘急,牵引面颊而口角歪斜,若热则筋驰纵,收缩无力,故口歪僻。治疗口角歪斜此病以马脂膏,膏于筋拘急的面颊,用白酒调和桂末而涂;筋驰缓的,以桑木为钩,钩住嘴角来调整歪斜复位,即以桑炭放入地坎,坎的高低以病人坐的高度烤到面部为宜,用马脂膏熨帖拘急的面颊,令患者饮酒,吃烤肉,不善饮酒者也当勉强喝酒,这样治疗三次就可以治愈。其他经筋病之治疗,用燔针劫刺,治愈则止,以痛为腧穴,病名为“季春痹”。
 

图片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

足太阴之经筋,起于大脚趾端内侧之隐白穴,上结聚于足内踝骨前下之商丘穴;其直行者,上行络结于膝内辅骨下之阴陵泉穴,上循行股内侧,结于髀部,聚于阴器,又上腹部而结于肚脐,再循行腹内腹结大横腹哀等穴,结于两肋,散布于胸中;其在内行者,着附于脊柱两旁。足太阴经筋之发病,足大脚趾引足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牵引髀部而痛,阴器扭痛,向上牵引脐部和两胁痛,进而引膺中及脊内痛。治疗此疾病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为输穴,病名曰:孟秋痹。
 

图片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癎瘈及痉,在外者不能挽,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足少阴经筋,起始于足小指下方之涌泉穴,与足太阴经筋并行于足内侧,再斜上行内踝骨下之然谷和太溪,结聚于足跟之照海和复溜等穴,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筋而合,向上结聚于膝内辅骨之下,在此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向上循大腿根部上结于阴器,再循行于脊旁挟膂上至于颈项,结聚于头之枕骨,与足太阳经筋相合。足少阴经筋之病,当为足心转筋,且其所过和所结部分皆痛以及转筋。足少阴经筋之病,还主痫症和抽搐等;病在于外背,则腰不能前俯,病在胸腹之内侧,则病不能后仰。治疗当以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为腧穴。病在胸腹内而不宜针刺者,可熨帖患处,导引,饮之以药;若此经筋折扭扭痛,病发多次而每次加剧,当为不治之症,此名为仲秋痹。
 

图片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季秋痹也。

足厥阴之经筋,起始于足大脚趾上之大敦穴,上行结聚于足内踝之前中封穴,向上循胫骨,上结于膝内辅骨上之曲泉穴,然后上行于大腿根部内侧,结于阴器,络通于足三阴和足阳明各经筋。足厥阴经筋之病,则足大脚趾牵引内踝之前而痛,内辅骨痛,大腿内侧痛而转筋,阴器不用,若伤于内而耗伤阴精,则阴器阳痿不起,若伤于寒邪则阴器内缩,若伤于热邪则阴器阳挺不收。治疗法则当为行水以清阴,清化湿热;若其病在转筋者,当用燔针劫刺治疗,病愈则止,以痛为腧穴,此病名曰季秋痹也。

图片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太阳之经筋,起始于手小指上之少泽穴,结于手外侧腕部腕骨阳谷穴等,然手上行手前臂内侧,结于肘部锐骨后之小海穴,用手弹此处之筋之则应在手小指上,再上行入结于腋下;其支行者,后行至腋窝后廉,上绕肩胛,循颈部出走足太阳之前,结聚于耳后之完骨穴;又从此分支,进入耳中;而直行者,从耳出而上,又向下结聚于颔,上属于目之外眦。手太阳经筋之病,则手小指牵引肘内锐骨后廉痛,沿手臂内侧至腋下以及腋下后侧痛,绕肩胛并引颈而痛并引耳鸣而痛,其颈痛又引至下颔,其痛时目瞑,良久才能开眼;颈筋拘急,则为筋瘘,为颈肿;寒热在颈者,当用燔针劫刺之法,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若颈肿者,又要用锐针刺。筋为本支直行者,上曲牙,又循行耳前,属于目外眦,上颔,以结于耳角,其痛当所过之处为支转筋,治疗当燔针劫刺,病愈为止,痛处为腧穴,此病名曰仲夏痹。
 

图片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手少阳之筋经,起始于手次指靠小指之侧端之关冲穴,由液门中渚穴,结于手腕之阳池,从手臂中部上行,结于肘部天井穴,再上绕行臑外廉臑会穴,然后上肩之肩髎,走于颈部天牖,合于手太阳经筋。其支者,上于曲牙,循行耳前(角孙,耳门,耳和髎),属于目外眦(丝竹空),再上乘于颔,结于额角。其病,当为筋之所过之处,即为支之转筋,舌卷。治疗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病名为季夏痹也。
 

图片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

手阳明之经筋,起于手大指侧之手次指的端部商阳穴,经过二间三间合谷结于手腕部之阳溪,上行手前臂,结于肘外部曲池和肘髎,再循手臂上结于肩髃;其分支者,绕行肩胛,挟行于脊椎两旁;其直行者,从肩髃上颈(天鼎);又其支者,上行面颊,结于頄(颧);其直行者,上行出于手太阳之前,上于左头角以络于头,下右颔。其病当再循行所过部位,肩不举,颈不可左右以视。治疗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病名为孟夏痹也。
 

图片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手太阴之经筋,起于手大拇指之端少商,循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再行于手寸口外侧,上行手前臂,结于肘内尺泽,再上前臂内廉,由天府入腋下,出于缺盆,结于肩前之肩髃,又上结于缺盆,下结于胸里,散贯于贲(胃?膈?),与手厥阴经筋合,下行抵季胁。其病当再经筋所过之处,为支转筋痛,痛甚而发为息贲,又为胁急为吐血。治疗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病名为仲冬痹也。
 

图片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厥阴心包之筋,起于中指中冲,与手太阴之经筋并行,上结于肘内曲泽,再上手臂阴面,结于腋下之天池天泉,下散于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中,散于胸中,结于臂。其病当再经筋所过之处,为支转筋,胸痛以及息贲。治疗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病名为孟冬痹也。
 

图片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名曰季冬痹也。

手少阴之经筋,起于手小指之内侧少冲,结于手掌锐骨之神门穴,再上行结于手肘内之少海,手臂内廉上行,过青灵穴,上入腋窝,与手太阴经筋相交,挟行乳内,结于胸中,循膈下行系于脐。其病当为胸内拘急,心下承为伏梁,下为肘网拘急。其病当再所过之处,支转筋,筋痛。治疗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其已成伏梁,且吐血不止,当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驰纵不收,阳痿不举。背部筋拘急则向后反张,前腹部筋挛急则前俯不能弯曲。焠刺针法,是刺寒急之病,若是热病则筋纵不收,不能用燔针,此病名为季冬痹也。
 

图片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也。

足阳明经筋,手太阳经筋,筋急之病则发口眼涡僻,目眦拘急不能卒然视物,治法当如上方也,治疗当用燔针劫刺,病愈则止,以痛处为腧穴。

编者注:人有十二经络,也有十二经筋

人体十二经筋循行自有特点,膝为'筋之府'(所以要经常跪着走以养筋),胆经的阳陵泉为'筋之会'(所以要常拨动以舒筋),脊椎督脉上有个'筋缩'(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经的膝下有个'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点按以散筋)。而凡和'摇动''震颤''拘挛''强直''抽搐''火气''眩晕''抑郁'等有关的病症,都与肝经有关。而男性生殖器古时名为“宗筋”,即是诸筋汇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从源头来解决肝的问题,同时也解决生殖的问题。

 道宗秘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常采用适宜手段保持手足上12条经筋维持健康状态,就会远离经筋病痛。

常常调节我们脚下的'地筋',我们的力量就会源源而发。到过上海杨浦大桥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宏伟壮观。但是您发现了吗,是谁在支撑着它?承载着它的巨大负荷的,是那些粗壮有力的铁索,也就是这座桥的'筋'。我们要打造的,也正是这样的铁骨'铜筋

精彩内容
图片

十二经筋的循行 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顺(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手太阴经筋  

图片

手太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过敏性鼻炎、感冒、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手厥阴经筋

图片

手厥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心悸、冠心病等。 

手少阴经筋

图片

手少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老年痴呆症、胸闷、心悸、冠心病等。 

手阳明经筋

图片

手阳明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面瘫、落枕、颈椎病、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手少阳经筋

图片

手少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颈椎病等。 

手太阳经筋手

图片

太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落枕、颈椎病等。 

 足阳明经筋

图片

足阳明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失眠、小儿多动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颈椎病、打嗝、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增生等。

足少阳经筋  

图片

足少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落枕、颈椎病、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足太阳经筋  

图片

足太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头晕、落枕、颈椎病、感冒、胸闷、腰腿痛等。

足厥阴经筋  

图片

足厥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近视、抑郁症、打嗝、乳腺增生、闭经、子宫肌瘤、跟痛症等。

图片

贵在分享感恩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