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秸秆还田与茎基腐病的关系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9-23 发布于江苏

  通过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对小麦茎基腐病及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增重作用,可能与秸秆还田所带来的微生物数量变化有关。

    通过对秸秆还田区与未还田区小麦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5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因此,秸秆还田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高于未还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秸秆还田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由于玉米秸秆中留存有多种病原菌,当秸秆翻入土壤中后,一些病菌并不能随之灭亡。如玉米茎基腐病随着田间病残根逐年增多,土壤含菌量不断积累,呈加重发生趋势;玉米全蚀病的病残体遗留田间后,其病菌除侵染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水稻等作物。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后,会加重下茬作物小麦或翌年玉米根部病害的发生。从这次试验中也可看出,秸秆还田土壤中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有所增长,但真菌的增长率是最高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日趋严重。小麦茎基腐病菌的寄主范围广,除侵染小麦以外,还可侵染玉米、水稻、谷子、高梁等。这也正是随着秸秆还田土壤中真菌的增长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陆宁海,杨 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霍云凤,石明旺,陈锡岭.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

转载于 老燕说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