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开始重新审视氢产业,“氢相关股票”迎来新曙光

 AIpatent 2022-09-23 发布于上海

本文1490字,阅读约需4分钟

摘   要:在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全球都在加速构建氢社会,使用燃料电池的卡车等商用车和船舶,未来很有可能迅速普及。

关键字: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汽车(FCV)、氢社会、氢战略

人们开始对燃料电池等“氢相关股票”进行重新评估。日本丰田汽车生产、销售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未来)”等,是利用氢技术的先驱。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其光芒被电动汽车(EV)掩盖,人们对其的期待值下降。然而,以欧美为中心,出于环境方面考虑,正式开始重视氢能的利用。氢相关股票正迎来新曙光。

 

(图片均来自网络)

● 美国燃料电池卡车公司“尼古拉”成为话题

以欧美为中心,环境限制法规日趋严格,人们开始对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进行重新评估。今年6月,开发卡车等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尼古拉汽车”公司在美国上市,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该公司的股价一度超过90美元,其市值甚至超过了美国的福特和日本的铃木、斯巴鲁。以尼古拉的上市为契机,人们对巴拉德动力系统(Ballard Power Systems)、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布鲁姆能源(Bloom Energy)等燃料电池相关公司也开始重新评估。

●“EV用于乘用车,FCV用于商用车”的区分

在股市中,EV巨头特斯拉的股价暴涨引发关注,同时引起关注的还有尼古拉等公司的FCV。市场上甚至出现预测,认为未来汽车行业将会出现“乘用车是EV,卡车等商用车是FCV”的区分。

与EV相比,利用氢等作为燃料的FCV具备“适合长途运输,燃料填充时间短”的特点。特别是卡车等商用车,需要空间来确保货物的装载量。商用车和乘用车不同,除实用角度外还需要考虑商业因素。从商用车角度出发,人们开始重新评估FCV的价值。然而,FCV普及的问题在于,加氢站的设备投资巨大,但是如果以商用车为目标,则可首先在卡车等行驶较多的主干道进行设置,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 欧洲将于2030年前积极投资50万亿日元(约合3.2万亿人民币)

同样,欧洲也在积极开展构建氢社会的活动。2019年12月,欧盟(EU)欧洲委员会推进“欧洲绿色协议”,目标到2050年实现区域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同时,在2020年7月举行的欧盟委员会上,欧盟宣布了“氢战略”,表明将积极投资氢产业,作为脱碳化的关键。根据这一战略,欧盟表示到2030年为止将对氢相关产业投资近50万亿日元(约合3.2万亿人民币)。为了实现脱碳化,除推进乘用车电动化之外,卡车、船舶、飞机以及工厂现场等也需要推进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欧洲将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能源。 

● 作为先行者的日本也将参与日益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在日本,除了丰田于2014年开始发售“MIRAI”之外,本田也发售了燃料电池车“Clarity Fuel Cell”。特别是MIRAI将成为东京奥运会的官方用车,旨在向世界宣传日本的FCV和氢能技术。此外,日本政府提出的“氢·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显示,到2030年日本将普及约80万台FCV。在氢的活用方面,日本虽然被认为处于世界前列,但将来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 岩谷产业、ENOMOTO、第一稀元素化学工业等公司备受关注

汽车制造商包括有丰田、本田以及卡车制造商日野汽车五十铃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包括有电装(DENSO)等。除了雅马哈汽车(YAMAHA)正在开发4轮FCV外,丰田自动织机也正在开发燃料电池叉车。

另外,氢相关的代表品牌之一的岩谷产业除了在国内外建设加氢站外,还拥有制造液化氢的技术经验。ENEOSHoldings东邦燃气东亚合成丰田通商等多家公司加入了联合公司“日本加氢站网络”,致力于日本加氢站的战略性建设以及高效运营。

此外,除加地Tec公司正在制造加氢站用燃料电池的氢压缩机外,ENOMOTO也正在推进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用双极板的研发。同时,H-One正在着手研发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第一稀有元素化学工业正在推进锆化合物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材料的应用;三菱化工机正着手研发用于加氢站的制氢设备等。另外,山王正在制造高纯度氢精制所需的“氢渗透膜”;爱知制钢的高压氢用不锈钢在丰田的MIRAI中得到采用;神钢环境舒立净正制造氢气产生装置。


翻译:李释云

审校:李涵、贾陆叶

统稿:李淑珊

欧洲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超过加油站

显露出增长势头,量产化开始加速——分析“全固态电池”相关股票

“全固态电池”排名股市股票关键词搜索榜单第四

本田修正独立路线,加强与通用汽车的合作

博世:重型卡车用氢燃料为货运交通创造未来

垃圾堆变身“无限能源”:美国发动氢能革命的潜力

丸红等在福岛县浪江町进行氢能供应链构建调查

氢燃料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对抗格局形成的背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