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釉里红的前世今生

 景德镇瓷器 2022-09-23 发布于江西

它是优雅别致、名贵稀有的的代名词,它以色彩绚美著称,是景德镇得天独厚且别具特色的重要陶瓷品种之一,它是青花釉里红。

作为釉下彩瓷,青花釉里红,顾名思义,是青花和釉里红同时出现在一个器物上的装饰方法。在青花间用铜红绘以纹饰,青花幽蓝润亮,釉里红浑厚壮丽,艺术风格高雅朴实。

青花早于釉里红出现

从出现的时间来看,青花应该是釉里红的兄(姐)

青花瓷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那时的工艺尚不成熟。而釉里红的创烧时间是元朝中后期。釉里红烧制工艺不易掌握、成品率低,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极大,经过明朝初期的繁盛流行后,明中期后逐渐消失。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烧制成功,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再现江湖。雍正年间,由于官窑体系对窑业生产的重视,釉里红烧制技术逐步稳定,渐渐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时期的釉里红发色鲜红深沉,图案线条清晰,在单独用于陶瓷装饰的同时,有人开始尝试将其和青花结合。

青花釉里红出现在雍正、乾隆年间,这种以氧化钴料和铜红料在瓷坯上绘画,然后施以透明釉,经过高温一次烧成,青色和红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器物上的装饰方法,改变了之前釉下瓷器色彩单一的情形,是陶瓷工艺历史上一个新的突破。青、红两色互相映衬,既清雅又妖娆,既深沉又热闹,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钴”和“铜”的高贵交集

由于烧制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历来价值不菲,十分珍贵,若是柴窑烧制,稳定性就更不可控制,“十窑九不成”是常事。以10个立方米容量的柴窑为例,大约只有一个立方米的窑位适合,10%最好的席位啊,就这样让给了青花釉里红!

之所以说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是因为用于青花发色的钴料在1300度高温方可良好发色,而用于釉里红发色的氧化铜则在800度以上即会挥发,出现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要让二者都有良好发色,需要从釉料配置开始,包括对窑内气氛和温度的把握等,整个制作工序要求十分严格,稍有闪失,将前功尽弃,少有成品,甚至满窑皆损。

釉里红是由金属氧化物铜经1250C1280C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而呈现深沉红色。如果还原不充分,就会呈现绿色,而按照传统釉里红的烧造标准,出现绿色的釉里红被视为残次品(废品)。


从图案纹样到艺术创作的突破

诚然,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其制作水平代表了生产力水平,表现内容也反映着社会风貌。过去对釉里红发色的严苛标准在今日有所释放和延伸,尤其当艺术家们将青花釉里红运用到陶瓷艺术品的绘画创作当中时,红中带绿的发色,更适合表达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效果,不仅没有被打入废品“冷宫”,反而备受推崇。

最初实现青花釉里红陶瓷艺术创作突破的,是以梅健鹰为代表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院的设计艺术家们。梅健鹰是著名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家、画家,有着国外留学经历。解放后,他受邀回到祖国,上世纪50-60年代,主持建国瓷设计、人民大会堂用瓷设计,与青年教师张守智等人先后在景德镇建国瓷厂进行人民大会堂国宴青花餐具和茶具等设计,并在厂里师傅的指导下,学习运用陶瓷材料,在瓷坯上进行艺术创作。

梅健鹰等设计的人民大会堂用瓷

在此期间,梅健鹰们进行了许多艺术创作实践,包括运用国画章法,使用青花和釉里红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既具有国画水墨的淋漓气势,又散发瓷器本身的透亮浑厚,一改200多年来宫廷风格图案纹样的单一画风,融入了国画绘画艺术,让青花釉里红这一工艺品种有了“艺术”的“身份”。

青花釉里红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陶瓷爱好者的关注,也让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心心念念,投身其中,探索、创作青花釉里红作品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名家大师。

古老的青花釉里红技艺被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也有着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瓷“旧迎新,盘点2017拍卖出的高价瓷!

施于人,一位陶艺大家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

从不同款识,看九段烧风骨!

钩沉|“青花大王”王步当年画瓷作坊今何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