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妻情深,相濡以沫?这非庄子本意,不如相忘于江湖才是坦荡境界

 药师海印月 2022-09-23 发布于山东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显得仁慈义气。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悠游自在,互不照顾来得好。南怀瑾先生对于'相濡以沫'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后人多用'相濡以沫'来形容夫妻间不离不弃的感情,虽然俗语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还有许多相爱之人患难中真情常在,犹如涸泽中两条相濡以沫的小鱼,艰难地生活着。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世俗之人来说,与其患难见真情,还不如根本无情,在安定的生活中因无此需要而各不相帮,无风无浪才好,至于那些无事生非,本已得享平淡恬静,却仍不安分的人,便更相形见绌、不堪一提了。'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更为坦荡、淡泊的境界。人为的仁爱毕竟是有限的,当人需要仁爱来相互救助时,这世界便已不好了,大自然的爱是无量的,所以人应相忘于自然,如同鱼相忘于江湖。


南先生深入讲解,鱼离不开水,所以养鱼要故意挖个池塘放上水,才能把鱼养住。那么,道是'自本自根'的,但人找不到,怎么办?'无事而生定',即你的心中,一天到晚要'无事',心中无事,就是真正的定。

真正的定要做到'于事无心,于心无事'的境界,能入世做事情,但心中没有事,为俗事操劳忙碌,'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但心中不留事,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无事而生定。

孔子告诉子贡,有静定而得道,能够找回自己本有的道。因此做了一个结论,'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孔子开始说,养鱼必须挖塘放水,让鱼在里面悠游自在,而修道必须要做到心中无事,才能生定。进一步来讲,如同鱼在水里面不知道有水,真得了道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有道。


到此想到了另一只小鱼的故事。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仍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果说相忘于江湖是一种'道'的境界,那么为自己找一个'边',便是陷入了自己的心结中。


《红楼梦》中提到一个参禅的故事: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闻言便将衣钵传给了惠能。

因此,当宝玉写下禅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时,黛玉立即给予点破:'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林黛玉补上的这八字正是《红楼梦》的文眼和最高境界。无立足境,无常住所,相忘江湖,才会放下占有的欲望;本来无一物,现在又不执著于功名利禄和琼楼玉宇,自然就不会陷入泥浊世界之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