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肠系淋巴结炎与腹痛

 了然3z5ctoaa2w 2022-09-23 发布于广西

图片

我家老大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就没有消停过,一到学校就生病,回到家就没有事了。除了上次说的其他原因外,还有就是肚子痛。还好我们讲课的老师有讲过,肠系淋巴结的治疗。现在发给大家看看,因为是老师讲的课,那咱就不标原创。下面开始。

西医认为:肠系淋巴结炎是引起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及18岁以下青少年。具有反复发作性的特点,又归属儿童再发性腹痛,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或者感染后,近年来有发病逐年上升的趋势。

腹痛,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包括大腹痛,脐腹痛,少腑通和小腹痛。

肠系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其中腹痛是主要表现,腹痛位置不固定,脐周和右下腹多见;长表现为隐痛,痉挛性疼痛;多数为阵发性疼痛,少数为持续性疼痛。症状轻者,会说肚子疼,少数为持续性疼痛,症状中等者,需要蹲在地上几分钟后缓解,症状重者,持续性疼痛,甚至不能上学。

常见于跑跳时遇冷风,吃冷饮以后,很多孩子也可能没有明确诱因。一般表现:(非必须)

1.低热,咳嗽,咽痛,倦怠

2.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便秘

3.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同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偶尔在右下腹触及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

如何确定肠系淋巴结肿大

可以借助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中医治疗:饮食调整,保暖,结合长桑君脉法分析食物不耐受对疾病的影响。通过脉诊(长桑君脉法),患儿多为左寸上脉或者左寸上脉二级或二级以上,小肠热,大肠热,胆热型常见。

发病机制:

《素问举痛论篇》相当于中医学的腹痛及瘰疠范畴,腹痛病名始见于《素问举痛论篇》:寒气容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素问举痛论篇第四十》: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膏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涩之痛。

中医治疗方案一:伤寒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中医治疗二: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中医治疗三: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我家孩子属于第一种,喝了第一种,效果不错,腹痛减少继续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