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志异》:真正的聪明,都带些“傻气”

 青于墨啊 2022-09-23 发布于江苏

设为星标 - 不错过每天更新~

文/青于墨
图/来自网络
首发公众号/青于墨(ID:mojiangde)


我们会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厉害的人全靠天赋。而事实上,如果你真的见过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你会看到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是向着目标死磕的傻气。

天赋固然重要,但一味凭借天赋,是走不远的,这世间多的是“伤仲永”的例子。

真正大智慧的人都在下笨功夫,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

而有些“小聪明”的人却企图寻找捷径,静不下心来,只会一事无成。

而那些看上去有些“傻气”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记录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在很多故事中,不难发现,蒲松龄是推崇“拙”“憨”“痴”等性格特质的。

做人,没必要表现得人人都能看到的小聪明,有些“傻气”才能收获一个不错的结局。



01
《聊斋志异》中,狐鬼花妖都能幻化成美丽的女子,如婴宁、小谢、小翠、白秋练、葛巾等,这些女子不仅会成为书生们的知己,甚至生活在一起后书生的境遇也会逐渐好起来。
“才子佳人”的故事模板下,我们也可以看到蒲松龄对于男性的要求也很高。——故事的男主角,一般都是才子,而且他们要相信那些美丽的女子,要一番赤诚地与她们交往,而不要去质疑她们的身份。

《婴宁》中的男主角王子服,有一天他跟表兄吴生出门游玩,初见婴宁,他就被那个美丽的女孩所吸引,“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王子服回家后,怅然若失,像丢了魂一样,不吃饭也不说话。吴生为了安慰王子服,就编造的关于婴宁住处的谎话。

但是王子服却信了,独自一人,步行数十里去山中寻找,这才有后面的故事,王子服最终与婴宁生活在了一起。

没有心机的人,才能与佳人有融洽的生活;盘算太多的人,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配不上佳人,甚或有更难堪的结局。

《葛巾》中的常大用,虽然特别牡丹,但为人却不够洒脱。

牡丹花精幻化的葛巾、玉版分别嫁与常大用和其弟,婚后家境一日一日富裕起来,有什么磨难也总能轻松化解。

常大用疑心葛巾、玉版可能是“花妖”,于是想试探葛巾。

葛巾听出了常大用的用意,脸色骤变,叫来玉版,两个人一起抱着孩子消失不见了。

与《葛巾》形成对照,我们可以看看《黄英》篇。

这个故事中的马子才酷爱菊花,在得知黄英的身份是菊花精后,反而更敬爱她,所以他们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黄英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女孩长大后,嫁到一个官宦世家,黄英一直到老,也没什么变化。

精魅取天地灵气,她们是纯粹的;而吃五谷杂粮的人,却会有很多盘算。

显然,蒲松龄是希望人也可以是洒脱的、正直的、简单的。



02
结合中国古代从屈原开始就有“香草美人”的写法,写对一个佳人的追求往往可以类比成对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的《阿宝》篇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意味。

《阿宝》故事的主角孙子楚,天生六指,性格“迂讷”,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当真。
有人打趣说孙子楚应该向美女阿宝提亲,他就真的请媒人提亲。阿宝提出两个条件:一是截去他天生的枝指,一个是去掉他的傻气。

孙子楚都照做,但阿宝就是戏弄他而已。
于是痴情的孙子楚魂离躯体,追随着阿宝去了。

一腔痴情的孙子楚,魂被巫招回家之后,又害了相思病,又魂化鹦鹉,再次飞到阿宝身边。

正是凭着这股“痴情”,孙子楚终于抱得美人归。

孙子楚读书应试,有人拿偏题怪题骗他说这些题目是通过家里的关系拿到的,建议他按这些题目准备。

孙子楚就这样信了,认真准备,结果那一年考官出题一反常规,正是孙子楚准备的那些题。

不论是对爱情、还是对学业,孙子楚的“痴气”,反而引他走向成功。

这就是蒲松龄所称道的“寄慧于憨”“憨者慧之极”。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带些“傻气”。因为纯粹,所以心无旁骛,所以一番努力之后便能得偿所愿。


03
即使“非人类”没有幻化成人形,蒲松龄所称赞的,也是那种没有利害计较的君子。

《聊斋志异》卷一《酒友》篇中的车生,就有一种洒脱不羁的风度。

车生爱饮酒,床头的酒瓮里经常有残余的酒。因此就招来一个“酒友”:

“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大卧。”

车生看看自己的酒樽,空了,知道是狐喝掉了,忍不住笑道:“此我酒友也。”

车生看清了“酒友”的真面目,依然把它当作自己的好友,并且与狐相处得很愉快。

因此,车生的这个“酒友”也为他指点发财的门路。
蒲松龄敬仰的人格特质,就是“拙”,即使无人知晓自己的底细,也依然要守住底线。

《长清僧》的故事就能体现蒲松龄对这种人格精神的肯定。

品行高洁的长清僧,死后灵魂飘出,至河南界,适逢一个官宦世家的公子从马上摔下身亡,就这样长清僧借着公子的身体又活过来了。

如果“长清僧”以“公子”的身份继续生活,那么,公子家的妻妾、奴婢、财产,一切都将属于他了。

但“长清僧”固守本心,一口咬定:“我僧也。”他严格按照僧人的方式生活,拒绝酒肉、妻妾、以及金银绸缎等,后来回到山东长清县那座僧寺继续做僧人。

蒲松龄的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劝说富贵中人要看破红尘,而是为了赞扬“拙”的人格力量——

不为诱惑、利益而丢掉本心,慎独、修好身,守好心,这是古代士大夫重视名节的传统,也是蒲松龄的道德追求。

成年人的世界,耍的那些小聪明,多半都能被人识破,只是很多时候别人没有必要拆穿而已。
当你因为用小聪明占到了一点便宜,殊不知耽误的是你自己。

《曾国藩家书》有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有一颗敬畏之心,坚信那些最朴素的道理,带些“傻气”,才能轻装上阵,到达幸福的彼岸。

文/青于墨

图/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