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光明、经济三家中央重点党报,你了解多少?事实上,这三大党报分别侧重于政治、文化、经济,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简要了解这三家权威报刊的“前世今生”。 1人民日报人民日报(People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受到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 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中央机关迁入北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60多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任何时候都能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从而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 图文来源:人民网 2光明日报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宣部代管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是面向知识界的重要报纸,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创刊之初,毛泽东同志欣然为光明日报题词:“团结起来,光明在望。” 1949年1月北平解放,此后,根据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曾提出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主要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报纸的意见,中共中央指定由中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中国民主同盟接收原北平《世界日报》的产业及人员。该报除了主要进行军事、政治新闻报道外,同时还兼重教育新闻报道。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世界日报》停刊。此前,《世界日报》是北平发行量最大的日报,社会影响极大,其规模、设备、编辑、作者队伍堪称全国一流水平。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0日于北平原地复刊。 光明日报最初由民盟主办,当时民盟集中了较多的中国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素有办报的传统,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报经验。1949年5月14日下午,民盟总部在北京饭店举行第11次会议,商讨接手、改造《世界日报》的事宜,就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的未来充满光明,会议通过决议将报名定为《光明日报》,同时决定5月16日正式接收报馆。 当时光明日报社社址在北平西长安街32号,编辑、印刷厂在石驸马大街90号,报社社长未署名,当时报社设有8个部处组,分别有联系电话。 1949年7月起,《光明日报》就陆续开始创办多种以知识界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术及文化专刊·周刊,开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虽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作出重要贡献。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光明日报的宣传工作,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 光明日报一直以来充分关注和及时报道知识界的各类活动和新闻动态。改革开放之初,光明日报就曾对陈景润、屠呦呦、王选、华罗庚、蒋筑英等一大批知名学者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充分发掘和深度报道。 光明日报1978年对屠呦呦团队 研制“青蒿素”的报道 光明日报对当代毕昇——王选的报道 光明日报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报道 60多年来,光明日报的各项事业伴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除《光明日报》大报外,还有《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和《书摘》、《博览群书》、《留学》、《新天地》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拥有现代化办公条件的报业集团。 目前,光明日报在全国设有40多个记者站,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读者遍及社会各界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文来源:光明网 |
|
来自: skysun000001 > 《政治改革党建反腐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