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江 ![]() 毛泽东题写的“人民日报”四字报头 6月15日成为《人民日报》的创刊日新创办的华北《人民日报》,由张磐石任社长兼总编辑,王亢之、袁勃、安岗任副总编辑。邓拓调任中共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 张磐石(1905—2000),山西寿阳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抗日战争中,战斗在太行山根据地,是华北《新华日报》负责人之一。1946年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长。 1948年5月中旬,为两报合并做准备,晋察冀日报社离开河北阜平县新房村和麻棚村,前往平山县县城南边的里庄。6月上旬,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人员也到达里庄。两支队伍会合后,按时出版了新的《人民日报》。 华北《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创刊。创刊号上发布了华北解放区正式组成的消息,并发表了社论《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代创刊词》。创刊时的华北《人民日报》对开两版。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启事》,宣布说:“中共华北局决定两报合并,统一出版本报。本报受命于今日创刊。《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即日停刊。” 从这时起,华北《人民日报》实际上已担负起中央机关报的职责。因此,6月15日,被确定为《人民日报》的创刊日,从那天起编排期号,一直延续到今天。 里庄,是位于平山县城西南约五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当时约有百户人家。据1994年出版的《平山县志》中《乡镇村》一章所载,里庄“曾属井陉,名十五里庄,农为主”。这说明,今天的“里庄”村名,实际上是对“十五里庄”的省略称呼。 为什么将新的人民日报编辑部设在里庄?目前笔者还没有找到可靠的文字记录。 从现址分析,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处于丘陵环抱之中,背靠大山,便于疏散,但交通却相当不便。里庄距离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约30多公里,距当时的华北局、华北军区所在的烟堡村两三公里,距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王子村仅一两公里。这样看来,将编辑部设在里庄便于华北局的领导。 且里庄邻近县城,交通方便,报纸印出后的发送和日常纸张供应也都比较方便。 当时的人民日报设编辑部和采访部。编辑部负责编辑稿件、制作标题、撰写社论、画版、校对,当时大约有100多人。另有采访部,即专职记者部。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即人民日报采访部,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的双重身份。采访部(新华社华北总分社)记者采写的文稿,主要由人民日报刊登,这在当时看来是很顺理成章的。 由于华北《人民日报》同时也是中央机关报,是一份覆盖地域极为广阔的报纸,原来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记者的配置随即显得有些不足。因此,凡在华北、中原各战场的新华社分社或各战略区前线报纸的记者中,都指定一人或数人兼任人民日报记者。 当时《人民日报》上来自各战略区的消息,主要由新华社前线记者和人民日报兼职记者从各地发来。 创刊时的《人民日报》发行44000份。这些报纸的大致分布是:太行区42个县10462份,冀南区41个县8272份,太岳区26个县5773份,冀鲁豫区57个县3691份,北岳区28个县676份,石家庄市2190份,中央和华北局机关2280份。这些报纸,主要是靠人背马驮来实现投递的。至7月间,《人民日报》发行到47000份。 华北《人民日报》创刊后,毛泽东、刘少奇非常关心这支新闻队伍的成长。当年10月2日,刘少奇发表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此后不久,毛泽东接连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消息和评论,妙笔退敌军。《人民日报》的辉煌岁月,就这样开始了。 正式承担起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使命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出版北平版和平山版两个版本,其中平山版是229号。 194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平山版在报眼位置刊登了《本报移平出版启事》:“本报自近日起正式迁移北平市出版。北平解放后先设之本报北平版,改版《北平解放报》。现华北全境已基本解放,我们的报纸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新闻报道。本报迁平后,当更加强城市工人、学生及城市中一切劳动人民生活的报道,加强工商业的报道,加强改造和建设城市的各种报道。” 1949年5月1日,由人民日报社创办的《人民晚报》创刊,每日出版4开4版。 此前,《人民日报》于4月27日至5月1日连续刊登《人民日报出版晚报启事》 ,本报适应广大读者要求,定于5月1日创刊《人民晚报》。 《人民晚报》为期三个月,至7月31日第91期终刊。 5月下旬,上海解放。6月,江南甫定。筹备成立新政权的工作即提上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 7月6日,华北局审计委员会给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磐石发来通知,批准人民日报社的新编制为340人,其中报社部分为200人,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编制为140人。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人民日报社与新华社在编制上继续保持重叠部分。应该说明的是,这个编制所指的,是人民日报社的编辑部和管理部门编制,不包括印刷厂工人的编制。 7月初,华北局向中央报告,拟定了华北局新的组织分工。其中第三项是,按前所约定,原属华北局的人民日报、新华书店、通讯社(即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均交中宣部。 这份报告被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他批复道:“请周(恩来)办。”此后又批示:“请周复一信。”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于7月17日对华北局请示的几项组织隶属问题作了批示,除了华北军政大学仍留华北局系统外,余皆同意,均由中央接收。 7月18日,人民日报总编室举行会议 ,布置《人民日报》自8月1日起转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安排。社长张磐石讲话说,中央给我们的任务是8月1日起转为中央党报。在人事上,胡乔木任社长,我为副社长,调邓拓担任总编辑,安岗为副总编辑。会议对胡乔木关于改进报道、版面安排的意见,对报社组织机构、人事配备进行了研究。 1949年8月,《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但是在这一天报纸的版面上却没有反映。报纸期号仍按以前的顺序下排,为407号。从这天起,报纸每天出版一张半,为六版。 责编:张欣羽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