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农业篇(簸)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手持'箕’上下摇荡以去杂物    

   农业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簸”(bǒ bò),形声字。《说文》:“簸,扬米去糠也。从箕,皮声。”“皮”,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为手,皮的本义为用手剥兽皮。“箕、皮”会意:手持箕上下摇荡,扬去糠粃、尘土等物,读bǒ。《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由簸米时的动作特点引申出一般的上下颠动、摇荡的意义。“簸”与“箕”连用,构成动宾式复合名词“簸箕”,指扬米去糠的农具,这种情况中,读bò。



古文释义



《广韵》《集韵》补火切《韵会》杜果切《正韵》乌果切,𠀤音駊。

《说文》扬米去糠也。

《诗·大雅》或簸或蹂。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补过切,音播。义同。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