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抽象篇(弭)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弓耳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弭”,形声字,通'彌’,从弓从耳,“弭”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弓,与弓有关;耳,人耳,似耳的事物,弓臂末端上弦的凹槽形似人耳。造字本义:弓耳,引申义假借'彌’的'结束’义。



古文释义



《唐韵》绵婢切《集韵》《韵会》母婢切《正韵》莫礼切,𠀤音敉。

《说文》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

《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注》今之角弓也。

《疏》李巡曰:骨饰两头曰弓,不以骨饰两头曰弭。孙炎曰:缘谓缴束而漆之,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

《释名》弓末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

《诗·小雅》象弭,鱼服。

《传》象弭,弓反末也。

《疏》弭者,弓弰之名,以象骨为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则反曲,故云象弭为弓反末也。

又《广韵》息也。

《玉篇》止也。

《左传·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又《玉篇》忘也。

《诗·小雅》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笺》我念之忧,不能忘也。

又《玉篇》安也。

《史记·田完世家》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

又《玉篇》灭也。

《後汉·赵壹传》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

又按也,低也。

《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注》弭,按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弭节裴回。《注》司马彪云:弭,犹低也。

又地名。《左传·庄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注》弭,郑地。

又《释名》纳弭也。弭弭,两致之言也。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