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我劝你一定要克制裸辞

 富书 2022-09-23 发布于北京

作者:晋良(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同样没有完美的工作。咱们能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最近听到一位朋友抱怨工作不顺心,他觉得领导没能力、同事不给力、客户没耐心、这种环境自己也没法争气。

要不是工资还行,再加上外面机会不多,他早就辞职走人了,不会这样耗着。

可妥协的过程是煎熬的,他感觉每天上班自己都是浪费时间。为了赚钱,从事一份不顺心的工作,实在太难受了。

听到这一番话,我劝他还是要尽可能发掘当前工作价值。因为不顺是现实中常有的事,这种问题不会因为你换了工作,就会消失。

换句话讲,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同样没有完美的工作。咱们能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觉得工作缺少幸福感,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吧。

工作不顺,

问题出在哪里?

咱们都知道,工作是一种双向选择,雇主可以选择合适的人,员工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老板。

整个过程,就是薪酬与劳动力的互换。但同时,工作也是一种载体。

比如医生、律师、教师、销售、程序员,这些职业承载的,是个人与社会的连接,让咱们有机会发挥专长,最后为大众提供价值。

而感觉工作不顺,是咱们表达的一种信息,它并不是载体。

信息基于个人感受,有好有坏,有积极有消极。

换句话讲,当你觉得自己上班不开心,此时必然有另外一部分人觉得工作很美好。

因为人具有高度主观的意识,要么就是借助心流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要么就是游离于工作之外,自己整天想这个、抱怨那个,从而难以自拔。

其实坏老板、狗同事、笨客户,哪里都有,咱既然选择吃打工这碗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哪怕不顺心的现象非常普遍,咱也不能将锅甩给工作本身。

毕竟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出在我们内心的情绪上。

个人情绪,

为何会产生委屈?

咱们都理解,人一旦感觉工作不顺,必然是受到了委屈。

无论是开头朋友的吐槽,还是此刻阅读文章的你,对公司的些许不满,这些都是事实。

可除此之外,人性中的一个弱点,咱也要意识到,就是“归功于己,归因于外”。

比方说,股票投资这件事,一有波动,就有人哀叹,自己亏钱了,太不容易。

可股市上涨的时候呢,许多人都会拿着案例吹嘘,显示自己的英明。

工作中也是一样,旁人做事不合你的心意,咱自己就倾向于拿着“显微镜”,仔细数落对方各种问题。

可旁人帮助你的时候呢,例如领导的指点、同事的支持、客户的理解,咱就容易认为,这是自己人格魅力太强,把一切视为理所应当。

华为亚太片区总裁田峰,接受作家田涛采访时曾提到:

“看人,本质上像看孩子一样,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尤其你跟别人性格不同,别人的缺点会突出。

这时你一定要克服自己心理的惯性,宽以待人,要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要求全责备。”

看到这,估计你会有疑惑,改变自己的情绪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么?

当然可以。

因为调整情绪,可以帮我们规避误区。


你所看见的,

真是全部真相?

职场人常犯的3种误区,大致有三类:

(1)过度归纳。

比如你有过一些不好的约会经历,于是心里就容易认为,约会是让人失望的,以后不想去了。

再比如你遇到过一些“坏领导”,对方很缺德。被伤了一次后,即便日后换了工作,自己也会觉得新领导不是啥“好东西”。

(2)预先偏见。

比如同事说,公司来的新人很难相处。后续你与对方共事时,就容易带着这种观点先入为主。

新人没感受到你的善意,就会以同样的消极态度来回应。这反而迎合了自己最初的预期,觉得这人有问题。

(3)自证预言。

比如你听到别人感慨工作不顺,然后将他们的故事,跟自己的体验关联到一起,得出结论,工作是“万恶之源”。

久而久之,你的身边全是这种消极的声音,如同掉进“沼泽地”,令自己深陷其中。

以上这些咱们所听见的,所看见的,不一定是事实的真正面貌。

长期自信,

决定事实面貌?

现实中感觉工作郁闷的人,大多都遵循短期自信。

比方说你今天上班,心里很期待一天内诸事顺利,毕竟是活在当下。

倘若出现了问题,就会打破这种期待。短期自信没法实现,心里就会不爽。

那些感觉工作顺心的人,则是将视角立足于长远,追求长期自信。

他们不在意一天当中的得失,允许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经历一些失败,并且能理性看待最终结果,然后又能时刻坚信,自己未来能成就大事。

商业作家帕弗利纳曾指出:

只有当你全然接纳现状时,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因为高质量决策需要基于事实,而不是空想。

同样的逻辑,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之后才能看淡短期的得失。

工作中郁闷与否,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下雨、天晴,我们周围始终存在美丽的风景。

毕竟,只有小孩子才论对错,只有年轻人才论成败,聪明人只论长远。


心力不足,

又该如何解决?

就算咱们调整好了状态,内心不再浮躁。可被不顺消磨许久的人,还是容易遇到心力不足的问题。

这就像开车上坡,后劲不足。尽管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真想摆脱不顺心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心力支持,是很难实现的。

对此,积累心力的方法有两种:

(1)渐进式训练。

不用逼迫自己觉得工作很顺心,而是争取一天找到一个工作中的价值感、或是发现领导与同事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

找到了,就放在心上,这些都是聚集心力的筹码。

(2)少跟别人比较。

现实中总会有人吐槽,自己诸事不顺。他们的故事,有些感染力极强,稍微了解一些,就会让你触景生情,觉得自己也很郁闷。

还有一些人,很愿意分享自己工作顺心的一面,他们的成功,稍微留意一些,就会让咱们产生自卑,觉得自己工作不如人家。

但,你毕竟是为自己而活。

旁人的故事,无论起伏,都只是他们自由表达的产物,并不是衡量咱们内心状态的参照物。

最后的一些话:

其实工作郁闷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简单的是,一次情绪爆发,一句裸辞不干,就会立刻终结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虽然解脱速度很快,但咱们也都知道,现在工作不容易找,贸然裸辞风险很高。

复杂的是,想在不换工作的前提下,扭转郁闷心态,实现对工作态度的转变,绝非易事。

虽然很难,但咱们没得选。

就像商业作家帕弗利纳提到的观点:

没人能拯救你,没人会双手奉上你梦想的工作,没人能替你减掉身上的脂肪,如果你不主动解决问题,问题就永远不会被解决。

“如果你想要不一样的结果,就必须跨出一步,自己去创造,完全承担起人生的责任。”

点个在看,最后,我想用卡尔文·柯立芝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咱们一同共勉:

“这世上没有什么能胜过坚持不懈的精神,天赋不能,有天赋但不成功的人到处都有;才华不能,有才华但没成果的也大有人在;

教育不能,受过良好教育的废人也遍地都是,坚持和决心才是真正无敌的品质。”

参考来源:

《聪明人的个人成长》作者:史蒂夫·帕弗利纳。

《华为访谈录》作者:田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