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先贵说快乐是必需品,但这是有前提的

 楷威映画记 2022-09-23 发布于北京



知乎出品的谈话类节目《荒野会谈上线第四期。本期话题基本上围绕蒋先贵作为00后的价值观展开讨论,甚至他被几位嘉宾当成加缪一样的人物。但他当然是不能代表同龄人的大多数想法。

就像先贵自己说的,他认为生活的必需品是快乐,其他都不重要,甚至说没有存款也不担心。但这一切还是有前提的,就是他已经赚到钱。现实中,在他已经开启自己的艺人职业生涯时,身边普通的00后还没有挣到钱,这才是现实。

当然,这不是说先贵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说他通过努力到达了这个层面,越过了某些所谓门槛,他有这个资本去想一些在别人看来比较奢侈的事情。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想法超前,与大众不同的人。

李松蔚总结得对,拿先贵所说的“冬天”来举例,很多找他做心理咨询的人,是自己无法越过那个寒冬的,而心理咨询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也是一种暂时的辅助或者拖延跨越寒冬的时间。而只有那些能自己冲破困境的人,才真正能够走出一片天地,或者说自我疗愈及成长。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像先贵那样从艺术展里获得灵感,抚慰自己,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能力的。


另一方面,先贵能够和自己的孤独、虚无去对话,他认为这些是它身体或者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才能获得一种自洽和某种意义上的妥协,而妥协意味着带着“枷锁”寻找快乐。而更多平凡的人,他们思想的层面还到不了这个高度,他们也就没有在先贵看来实现自我解脱的那种可能。

现实中更多的年轻人,也许是席瑞所说的那种看不到理想或者价值实现的可能,就减小对工作带来的预期。这句话或许也可以换一个层面理解,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打了折扣。当然,最常见的心态,应该是大家看到所谓的成功并不是一定或者常态的,平凡才是现实,也许认清这个才能获得洒脱和从容,不会被别人认为没有追求而愧疚,也不会因此就陷入懈怠的情绪中去。

松蔚提到当年自己选择专业甚至职业的状态,是被动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这一点得到几乎所有嘉宾的认同。在知道不要什么的情况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的呢,也许不是喜欢,可能是大多数人,或者是社会赋予的价值判断,比如哪个专业或者职业更实用更赚钱。李松蔚当年知道心理咨询层面的工作,还是通过赵本山的小品《话疗》

而无论你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在面对信息爆炸和特殊的疫情时代,每个领域的人都要或多或少地重新调整自己的期许和目标,特别是那些需要做大调整的人,也是面临大挑战的人,可能不是没有选择,而是新的选择太多,而无从下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