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果家族》作者莫言,作品完稿于1986年,当时莫言31岁。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期间,村民在我爷爷的带领下在公路两旁及高粱地里,多次伏击日本侵略者。站在民间立场上写抗日战争: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爆发出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不管什么人危害了“我”的利益“我”都奋起反抗。 在抗击日本鬼子的同时穿插着余占鳌和戴凤莲、恋儿的恩爱情仇:戴凤莲因父亲贪财而把她嫁给了酿酒的单老板的儿子;恋儿是戴凤莲的侍女。全文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五部分组成。 在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一带,生活着一群有血性的人种。有个叫戴凤莲的女子,该当要出嫁的年龄了,爱财的爹妈将她许配给烧酒作坊单家做媳妇。哪知单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症麻风病,流脓血淌黄水谁嫁他谁就毁了。轿子头余占鳌实际上是土匪头子,也许是出于拯救戴凤莲的目的,在她嫁到单家没两天,他就将单家父子杀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凤莲留住准备散伙的长工们,成了烧酒作坊的新主人。为头的罗汉大叔,继续主事。他还负责饲养东家的两头大黑骡子。 日本人说来就来。进村抓民夫为他们修公路,罗汉大叔与骡子一起被抓去。公路横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桥不行了,不可以载重汽车,要修石桥。罗汉大叔搬石块过程中遭遇监工毒打,产生逃跑念头。夜间本已成功脱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骡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将刘罗汉剥皮示众,激起民愤。 一民女喜欢上余司令下属任副官,前往找他时误入余司令叔父处,并遭其强奸。任副官以离任相要挟,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将难求。余司令为严肃军纪,挥泪斩叔。 《红高粱家族》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以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小说集中笔力,讲述一次抗击日军的伏击战的经过。余占鳌率部队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埋伏,准备狙击从桥上经过的日本人的汽车队,为罗汉大叔报仇。戴凤莲亲自为部队战士送饭,途中被前来的鬼子枪弹击中。余占鳌与敌人激战,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少将,双方伤亡惨重。戴凤莲血洒高粱地,成为抗日烈士。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突出了一种没受道德规范的民间激情,高扬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宣扬暴力,无法无天的性爱。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罗汉大叔,也有戴凤莲。 ![]()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 激情的作品只属于充满激情的年龄和激情的年代。那个年代诞生出 《红高果家族》,颠覆意义应该是很强的。正义、爱情这些神圣的字眼,在书中完全走了样。余占鳌、戴风莲等人,他们就像高密乡野生的一片片红高粱原始而真实、鲜活的生命。 ![]() 《红高梁家族》虽然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与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抗战题材的小说给人的感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塑造的是几乎完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而《红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日的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梁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 ![]()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伟人?在红太阳的照耀下,英雄好汉的头上无一例外顶着光环。那光环如此耀眼,让人目眩神迷,让人忘了英雄好汉拉的屎也是臭的。是男人,就难免花心;是女人,就难免发春;是人,就会有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是英雄,必然杀人不眨眼。《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实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没有进化完全的半人半兽的存在。在高粱地做爱,在高粱地抗战,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他们活着,不标榜道德;他们冲锋杀敌,不呐喊口号;他们死前不交党费。 ![]() 《红高粱家族》的主题被诠释为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个性解放精神,重建创造精神等,其意图是借助高密东北乡民间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来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呼吁中华民族要自尊自强,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质。 ![]() 《红高粱家族》的主题思想既张扬个性解放,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既要求自由发展自我,又讲究自我控制与自我负责,理性和非理性的互相联系、渗透与制约。《红高粱家族》既描写与肯定了“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旺盛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充盈的感性生命的自由与欢乐;同时,又描写与肯定了他们的另一侧面,即“社会的人”的“理性生命”。余占鳌面对劫贼的劫财劫色,目睹戴凤莲这一弱女子向自己求助的“亢奋的眼睛”,实难苟安,只得冲上去铲除劫贼。他遵循的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准则。有些论者将“高粱地野合”说成是余占鳌占有戴凤莲,实在冤枉。 ![]() 《红高粱家族》作品引发了人、人的命运、人的价值、人生、死亡、生命力、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方面在哲学的层面上的深刻思考。作家用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达,在对民族性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识、自我赞颂与自我批评中,去追寻民族文化心理与民族精神力量。弥漫小说全篇的是一种刚健暴烈、自由激昂的生命状态的赞美基调,让人产生热血沸腾的感觉。 ![]() 生命力在红高梁世界的意境中弥漫浑朴自然的高密东北乡是一片内涵丰富、生机勃勃的传奇黑土地,莫言用优美的笔调营造了一个红高粱世界。“无边无际的红高梁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梁凄蜿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红高梁地为作品表现民间原始的生命力和野性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叙述的自然背景及历史场景,爷爷等先辈们在这一如火如荼的高粱世界的浸染下锻造了狂野而又坚韧的生命意志。 ![]() 生活在这片红成一片光洋血海的红高梁里的人们,虽然面临饥饿、贫穷、仇恨和死亡等诸多痛苦与磨难,但是苦难反而激发他们身上奔腾的血液、高昂的斗志,高密东北乡的人们张扬着蓬勃的生命力、张扬着自由个性、享受着美好的爱情,出现了许多表现原始生命力的场面。作者把戴凤莲30年的生活描绘成“红高粱般充实”,“整个《红高梁》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森林般的红高粱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而每一个人物和画面均充满着深刻的寓意。”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隐喻着生命的热力与不屈,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人格的象征。 ![]() 而个体生命的张扬、毁灭、解体都与红高粱相融合,传奇人物也常常与红高梁联系在一起,因而获得了同一种品格。比如小说里景与人得到完美的结合,景物处处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如那无处不在的茁壮、浓密、顽强的红高粱,它们能哭能笑、能吟能叫、会喜会悲、会怒会怨,又如那款款流动不息的墨水河,及墨水河河边“丛生着灰绿色的芦苇和鹅绿色车前草,还有贴地爬生的野葛蔓,枝枝直立的接骨草”,“河滩上的狗蛋子草发疯一样生长,红得发紫的野茄子花在水草的夹缝里愤怒地开放”。 ![]() 莫言善于用色彩来凸显、宣泄生命的自我感受,使生命在缤纷色彩中绽放。热烈而悲怆的红色是贯穿全书的主色调。红色强烈地显示一种生命的意义,象征着生命的诞生和死亡,因为血色能唤起生命的躁动和升腾起生命感,也能产生残酷和恐怖感,同时也被赋予复仇的英雄情绪。野生的红高梁象征着原始的欲望、激情和生命力量,爷爷余占鳌等祖辈们具有了野生高梁般鲜明的性格。” ![]() 莫言呼吁后辈们应该去寻找先辈们传统精神的力量和迷失的精神家园,这里的人们酣畅淋漓地喝酒、醉酒、祭酒,任情狂野地享受生命,在高梁酒浸染下,生动演绎了酒壮英雄胆、酒成英雄事的一幕幕豪壮的场面。而红高梁酒经常和血气、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爷爷往酒里撒尿偶得独门配方,使高梁酒酒味醇厚,象征着强悍生命酿造的本色。戴风莲、余占鳌和冷支队长喝下掺了罗汉大爷鲜血的高粱酒,伏击日本车队前爷爷与冷支队喝酒时的豪迈,高粱酒的精神浸透着中华民族的骁勇血性,激扬着旺盛不息的生命意志。 ![]() 在那血海般辉煌而又凄婉的高梁地,红高粱和高粱酒的血液在东北乡里的乡亲们身上再生和奔腾,红色的高粱和高粱酒创造了一种情绪,构成了一种意象,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象征和暗示。孕育着红高粱的高粱地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冲破几千年来被压抑和摧残的人性的束缚,弥漫在这片土地上的是蓬勃喷涌的生命力和无所畏惧、自由自在的开拓精神,是中华民族品格重要的精神基因,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反叛精神的灵魂和生命在那片红高梁地里呼啸。 ![]() 莫言把高密东北乡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生命本体意义的角度切入,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家长里短、童年记忆、故乡见闻、家族历史、乡景民俗、先人的野性活力、奔放的生命形态、感情纠葛、土匪的争斗和传奇经历,安置了余占鳌、戴凤莲等人集合勇猛与凶残、伟大与卑琐、人性与野性等多重性格,重现气势磅礴的民族力量与粗犷强悍的民族根基,寻找中华民族那种勇敢坚毅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作品从全新的角度描写中华民族抵抗外辱的战争场面,没有设置与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的“政治主题”和典型历史事件,淡化了政治意识色彩,而是设置了主观时空,对历史进行虚拟性的想象,抗日战争题材故事变成了家族秘史和个人野史。生动地描写了中国普通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淳朴态度和生命之气,深刻地去表现民族血性精魂里的那股原始蛮性的激情和力量。 ![]() 《红高梁家族》的主题重点阐述了生存成为生命的最高原则,悲壮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在灾难中不屈的精神,给人一种坚强地生存下去、继续活下去或要活得更快乐更痛快的精神和力量。“塑造出一个充满生命意义和力量的带有理想色彩的民间世界,表现出强烈的'种的退化’的忧患意识。”小说反复强调对先辈的崇拜:“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而面对生命力旺盛的先辈们,后辈们只有自愧与仰慕。在这异化的社会里,适合红高梁生长的高粱地已消失,红高粱成了梦境中一个精神和心灵的栖息地。在寻求和回望先辈生命的辉煌的过程中,莫言痛惜原始生命力的消退,痛感现代人人性的龌龊,呼唤着生命力的张扬和人性的回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