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背痛的针灸治疗

 xyf4345 2022-09-23 发布于浙江
腰背痛很常见。西方学者研究发现,腰背痛的终生患病率可高达总人群的84%,显然,这是一个高发病。
从临床来观察,腰背痛是一个症状综合征。其往往与长期久坐,或长期弯腰工作相关。运动医学认为,腰椎稳定性下降及周围肌群肌力减退是发生职业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
我从中医来分析,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与外邪侵袭相关,特别是寒邪。
太阳经是人身的樊篱,主卫外功能。当外邪(主要是寒邪)侵袭时,太阳经阳气旺盛,正邪交争于太阳层面。若人体阳气不足,正不胜邪,则邪气会滞涩于太阳经,导致气血失和,太阳经的筋脉失于濡养而处于拘挛状态,导致不通则痛。而太阳经的主要部位就在后背,包括整个背腰部位,这也就导致了背腰容易出现疼痛。
其二与劳损相关。
肝主筋,筋和则气血和畅,不会出现疼痛。若肌肉过度紧张或劳累,就容易造成筋急,筋急则气血失和,脉络不畅,也会造成不通则痛。
西医对待腰背痛,往往是用镇痛药对症处理,少部分有效,但大部分疗效并不明显,而且有极大的副作用,比如,容易成瘾,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容易造成男性荷尔蒙减少等等。
我用中医来治疗腰背痛,主要是用汤药、针灸和推拿这三种方法。我的体会是,这三种方法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不但能治疗急性腰背痛,还能缓解慢性腰背痛,甚至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疼痛程度,疗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从汤药来看,需要温通太阳,我常用一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和畅气血的中药。比如,常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乌附麻细姜桂汤、葛根汤等。
我临床常用针灸来治疗腰背痛,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腰背痛患者,都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我常取远端穴位,比如,后溪、听宫、中渚、委中、束骨、绝骨诸穴。
后溪属于小肠经,能通督脉和太阳经;听宫属于小肠经。我的临床经验是,循经取穴时,若中间不通则取两端。显然,后背痛(特别是肩胛区域疼痛时)同时取这两个穴位,即是这个理念的临床实践,疗效还是非常满意的。
古人的经验是背痛取中渚。我试用过,疗效不错。我常不用中渚,而改为董氏奇穴的三叉三穴,此穴从液门直刺,透过中渚,直达第四五掌骨的结合处,这就相当于贯穿了三焦经多穴,也贯穿了后溪穴,疗效更高。
凡腰痛,我常同时取束骨、绝骨、后溪这三个穴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都属循经远取,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腰痛,都有应针之效。
另外,《四总穴歌》中有一句“腰背委中求”。我临床常用委中穴来治疗腰背痛。我的体会是:此穴既可针刺,也可刺血,而且刺血的效果更好。特别是适合于瘀血所造成的腰背痛。
这种腰背痛往往呈刺痛,且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多,多有外伤史。我的方法是,嘱病人双手扶住桌子站立,暴露膝盖后面的委中穴。医者寻找穴处的紫黑色血络,用直径0.7厘米的注射针头刺入血络并留针,让紫黑色瘀血顺针管滴出。一直到血色由紫黑变成红色,即可出针。
委中刺血治疗瘀血型的腰背痛,最有速效之功,往往血出而疼痛立止。其疗效之高,常令人叹为观止。

提示: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禁私下套方,若有需要,请找当地医生辩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