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 ![]() 曾庆汉,五经富石印村人,1943年生。幼聪颖,在四维学校读书,毕业后跟堂叔学做木匠,家具,雕刻,精益求精。手刻的老爷、神佛、龙凤等作品,受华侨欢迎,漂洋过海被带到泰国、新加坡、加拿大等。他虽非师出名匠,却志于雕刻,尝刻祖师爷像供家中,雕联铭志:虽无始祖巧夺天工艺,但有鲁班刻苦励志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五经富流行到广西去制糖,需要大量的粄印,即印糕点之模具,用木刻,叫糕印。其舅曾文华对庆汉说:“与时俱进刻糕印。”庆汉于是为糖印制粄印,流传于十里八乡。为谢文华之恩,作联: 千山叠翠文星耀, 万水扬波华夏歌。 庆汉极有内才,其父、祖皆书香门第,父亲绍争跟乡贤若愚关系好,共同在陂头圩曾联翩校长办的国文专修读书,学有所成,并且传出《家礼》、《交际大全》等古籍于庆汉,且反复叮嘱,字是门楼书是屋。庆汉一生铭记父言,练字不辍,虽寒暑风雨不移,其志如磐石,其心似钢铁,至今抄的笔记盈箱塞柜,令人肃敬!为做好一件事他可以废寝忘食,长时不懈,此乃一痴也。 某年村里迎老爷,请庆汉作联,庆汉无论务农劈柴烧水洗澡皆心系联创,作出“圣到门前春不老,神游巷肚福无疆”,甚为满意。 乡贤曾云祥与庆汉亦师亦友,为了建好冷水坑宫,设计好对联,他多次登门与庆汉联手作出“冷炉复暖公公德,淑水常温婆婆心”,此联一出,顿受乡中赞扬。 ![]() 后来石印村有名的老爷宫皆隆请庆汉乡贤为神宫庙宇刻神像,题庙联。庆汉用数月时间,如鸡孵卵,不离宫庙,全心创作,充满热爱于敬畏,自己采购油漆,亲自书写神像祝联内外,一时名动石印。联为: 伯公显灵,银台灯火泽百姓; 伯婆施恩,宝鼎香烟佑万年。 庆汉更有广泛收集名联佳句,乡中文采的习惯,他常年身边都有烟纸壳,残纸碎页,身上都会带数支笔。一旦郊游讲论闲谈有一两句惊人走心之语,立即书于纸片,待晚上归家后抄录编于笔记本中,并记上年月日。此习惯维持数年之久,未曾懈废。虽大学生,自叹弗如也。好句如: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耄耋忆念峥嵘岁,白发常怀少壮时。 而今庆汉年已耄耋,仍每日写日记不断。虽只有三言两语,笔锋颤抖,字不成型,但那敬文重字之念,胜于年少。老汉常叹:千秋事业原非易,万代根基由来深。后贤常至其家中请教,庆汉会说:“汝等知三多五福否?汝等知四书六艺否?汝等知何为九州,四海,五湖,三山五岳?”此常规之知识,一被问来,常不能答上。庆汉便会手书笔录于纸片,诲人,并说:“知识不是生带来的,是学才会的。不知道不足耻,不学,羞耻也。” 庆汉最喜欢民间乡里,红白礼文,祝文祭文,结婚喜庆说好话,以及入祠堂文创作。其《石印景桓公拜文》堪称一绝。大寮村自闲,礼庆汉为师,请庆汉为家中长辈作灵像联,庆汉随笔书来“依然含笑堂前日,犹是承欢膝下时。”“慈颜常忆膝下肘,笑貌每思堂前日。”并以“松柏常绿,云山自闲”为佳句勉之。自闲心服口服,珍之宝之! 有乡人要去吃酒席,不知如何讲好话,来请庆汉传授两句,庆汉随手书:“踏进新房喜洋洋,阖家平安福满堂。添丁添财添富贵,代代都出状元郎。”入新屋,人来请老汉赠句,老汉书:楼高高,发多多。楼阔阔,子孙发。层层起,层层高。子孙代代乐呵呵!人皆称好话要用锦绣包住藏家!庆汉见民间宗祠、公馆、亭台楼阁有佳句,即使骑车废上十里八乡半天日程,他也会拿笔去记,如小蜜蜂采花粉,不辞远!但得蜜,不辞劳苦与远也。还有排仔村公馆有这样的联,庆汉亲自上去抄: 下通州市,采得佳肴待高客。 排辈让座,敬老尊贤主宾欢。又宗祠言:把祖宗一柱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 庆汉亦曾到过唯一居,见其门目为读书为善,养和种德,乃作联: 养和种德传家久, 为善读书泽世长。 庆汉为石印村景桓公祠作的拜祖文成为榜样被传唱,连石印行运行军乡贤听后皆赞道,老汉能否教我们?由于文章较长,此处省略。对祖公赞:一生积厚德,百世传家风。饱含着浓厚的拜祖敬祖心。 某年,石印村宗祠书斋门楼的联全部由庆汉提供创作,一贴上去是原创。有岐凤学校老师说,这些敏才,他怎么会!众乡人看后评价说:庆汉有内才,有内才。庆汉性格比较孤僻,其实这是他个人清高。他只对书本、古籍青眼有加,对平常的俗世都不过问。 庆汉为镐德围作的联至今流芳:四时吉庆和谐世,八节平安人寿年。庆汉亲手抄录“天南武城”的箴言做成书法作品,并且说,祖公传训,一要积福,二要学忍,这是宗族兴旺之道。后来,这些石印村的壁字箴联被带到各地去作为家训来齐家修身。 庆汉从四十多岁开始专心练字,每天练蝇头小字百千,十年都没有变过。我亲见,他练字的时候冬天冻得脚发抖,只要字写好了,照样笑得像小孩子。他练字练得肚子咕咕叫,只要出作品,他说可以不用吃饭。庆汉虽然不是大学生,可是他的字十个大学生有九个不如也。执着出奇迹,我接下来会将庆汉乡贤的部分对联字句公开,以飨大众。 庆汉他会拜土地神,拜三山国王庙,拜老祖地,各种拜文,张口即来。他教出去的弟子,都可以当红白喜事的老大,主持,到龙尾、埔寨去,都没给五经富丢脸。他为进益堂药方撰写对联: 术著岐黄从祖业,药疗顽病济苍生。 庆衍传经祠堂要联创,庆汉创作:“庆衍先贤留厚德,传经后裔继家风。” 乡中一位郎中请庆汉题联,庆汉写道:春风春月春光好,仁心仁德仁寿长。 石印村背靠虎岽,面临龙江,庆汉为村题大局联:龙江春水秀,虎岽青山明。 还有五经富老寨肚联:山环水绕凝聚宝,人杰地灵抱隐珠。 庆汉为龙江虎岽还题了首得意之联: 龙江碧水鱼翔舞,虎岽青山鸟对歌。 某旅馆开业,庆汉题: 业从今日始,喜而吉也; 客自远近来,欢且庆之。 某年,五经富三山国王庙迎神,庆汉题联: 三山无私昭日月,国王有道冠青天。 五经富还有许多小店,小店要人气,有时也需要联来助。某便利小店,庆汉题道: 货如轮转财源广,客似云来生意兴。 店小心公门若市,利薄货好客常来。 庆汉的舅子做印刷业,他题联: 印花样新颖,顾客至上; 刷品种繁多,质量第一。 老汉为人作哀章挽联,亦为一绝,他教出的老大出手也威风,如为慈母挽:淑顺一生垂懿德,慈颜万载树母仪。 除了对联外,庆汉掌握了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他时常用笔来抄写,人问他为什么抄了一遍又一遍,他说每抄一遍都有新的体会,温故知新,所以好文不厌百回抄。有时庆汉会谦虚地说,人老了容易忘,不抄了不记得。所以大家都知道庆汉跟谁最亲,跟笔和本子。笔与本是它的命根子! 在五经富二村新开一家茶叶店,店主请庆汉为其创联,庆汉写道:“闻香且止步,知味暂停车。”常人面对白纸黑字,容易困倦,庆汉那是越深入越津津有味。我多次看到冬天,外面下霜大冷,他的脚都冻得发冷,可是他的笔却没停过。他爱书,且以书传家,常寄语学子:墨林育秀士,书府孕良家。 他虽然中风以后言语艰涩,服了华佗再造丸后有所减轻,仍好学不倦,且常写“学海寻珍累也喜,书山探宝苦亦甜。” 某年岐凤学校请庆汉书联创作,庆汉一口气创了有十多首,都送给学校老师了。如,“园丁辛苦一堂秀,桃李芳香四海春。”又有“教似春风吹桃李,育如化雨润心田。” 庆汉的本子上写了五经富各个有名门楼景点的对联,人家捞圩带钱包,他带纸笔,将门楼佳句抄!如自由庄。“自力更生新宝训,由勤致富旧箴言。” 有和平里“和乐竹林千载茂,平安门第四时春。” 有大缘亭,半山亭等名亭之联,他更是信手拈来,反复抄写,虚心涵咏。我见过许多读书好的人,但是读书像庆汉这样快乐的人不多。 庆汉在深圳某书香门第家中看到这样一首联,便抄回来:家有藏书成大富,室无翰墨变清贫。从此这首联句成为庆汉劝人树立读书家风之依据也。 某天云祥拿半联请庆汉对“大雨淋漓,洗凡人之心迎圣驾。”长联不用平仄对太工整,庆汉随口对出:神威显赫,去一身红尘奉安康。云祥不禁赞庆汉才思敏捷。庆汉说:见笑了,资质驽钝。 庆汉吃淡茹蔬,极为简朴,有人笑其陋,庆汉说:为人一生三不笑,一不笑出牙,二不笑理想,三不笑老。且书联督子孙:勤俭持家方得半橼避风雨。艰辛创业,期望子孙得兴隆。 有关庆汉的文人逸事有不少,可始终都离不开他的好学,尊重知识,以及勤笔记录。庆汉记录的本子是堆满书柜。书柜是他自己木匠功夫做。古人讲,少年的时候热爱读书,白首的时候还没有放下卷子,用这句话来形容庆汉一点都不为过。 我们家乡五经富有庆汉这样的文化老人,文人节气,深感温馨难得,一个乡中老人,一生天地好,独喜收文藏墨,养成书写之习惯,广采博收,堪为人敬!故特书记之,有诸多写得不到位的,敬请见谅。吾有感,寨藏隐士,乡有文人!而作诗《赠庆汉》: 四十年来不间书, 笔头写尽许多秃。 人生在世心如铁, 一技成才功业著!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