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周岁为成年人,开始要承担责任了,古人以冠笄之礼庆祝

 益之道 2022-09-24 发布于湖北

男二十而冠

《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要举行冠礼、笄礼。在我国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为成年,要举行冠礼以示成年,而女子许嫁为成年,要举行笄礼。我国台湾地区就是据此以年满二十为成年的标准。

成年,是自然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开始。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区别是根据年龄对自然人作的一个划分。

我国民法一直是以十八周岁作为法定成年年龄,主要是考虑十八周岁之后,一般来说自然人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已经成熟,可以为“法律上”的任何事,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能负责任。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进行了拆分。《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为未成年人。”沿用了以前的规定,也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致。但要注意这里的“十八周岁以上”包括本数,“不满十八周岁”则不包括十八周岁。

女许嫁而笄

之所以要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它的法律意义有哪些?主要是因为:

(1)根据宪法规定,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就《民法总则》而言。

①成年人原则上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原则上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第十八条。)

②父母只是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同时,只有成年子女才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民法总则》第二十六条)。

③未成年人适用监护制度。(《民法总则》第二十七条)。

④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其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起计算。(《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一条)。

(3)就未成年人保护法法而言,年满十八周岁是该法保护的界限。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都给与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未成年人在能否成为一些法律关系主体方面存在区别。如,收养法规定只有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才可以被收养;劳动法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招聘,婚姻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结婚等。

(5)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如犯罪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使用死刑。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十八周岁时,应该使用公历,如果出生证明、户口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为农历时间,应转换为公历,再按照转换后的公历时间为起始点计算是否年满十八周岁。再就是我国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年龄存在周岁、虚岁之分,而且虚岁可能比周岁大一岁或者两岁,所以民法总则规定的是周岁,而非虚岁。

周岁=今年—出生年(已过生日)。

虚岁=今年—出生年+1。

司法实践中有一个现实问题,在校十八周岁以上的大学生是否有权要求其父母承担学费或抚养费?由于高考的普及,大多数十八周岁以上自然人还在求学,其生活来源还是由其父母提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这个司法解释注意保护、支持年满十八周岁在校大学生请求父母给予生活费和学费等正当费用的权利,肯定此类案件审理的价值导向。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民生的案件时,必须情、理、法交融适用,不能“一刀切”的适用年满十八周岁负全部责任的规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