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在广西41:还原真实的韦昌辉,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桂临塞上 2022-09-24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无论在太平天国的阵营里还是大清朝廷的阵营中,韦昌辉的名声都不好。两边在描述他的时候,对他的前缀用词都基本是贬义词,清朝廷称他为“逆首”、“枭首”或者是“贼首”;太平天国阵营中则称之为“北奸”。

也可以这么认为,韦昌辉就是在两个对立阵营中都是不讨喜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而造成的!

韦昌辉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养成的呢?本文威叔就来解读一下。

1

韦昌辉的出身大家一看词条也都知道了,威叔也写几篇,有兴趣的看官可以翻来看看,总之简单一点来说,他就是一枚妥妥的“富N代”。

他的家庭条件优越,就跟现在很多有钱人家一样,家长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走“社会精英”这条路线的。现代家庭就是给自己娃报各种兴趣班、课外班、读当地最好的学校,每天吃得好用得好,以期待孩子以后考个名牌大学,以后有个好工作;而韦昌辉出生的年代,有钱人家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

因为在古代士农工商中,“士”的身份是最高贵的(“士”就是当官,代表了身份地位),所以,这就造就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是最有社会地位和受人尊重的。

所以,他爹就送他去读书,以期待他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2

这也是时世所迫。韦家祖上自康乾年间来到桂平金田,经过几代打拼经营,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成为“家境殷实,资产颇丰,良田几百亩”的当地大户了。虽然也是地主的身份,但是,他们由于是“来人”,所以被当地的地主阶级所不屑,难以融入当地的“富人圈”(也就是地主阶级)。

当地的缙绅大户还时常打压、挤兑他们韦家。没办法,韦家一个是在当地根基不稳;另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里没有出一个读书人,连个秀才都没有,更不要说当官的了。

面对经常的敲诈勒索薅羊毛,韦昌辉的爹真是憋屈,敢怒又不敢反抗,因为没底气啊!

3

韦昌辉也是聪明,“生性聪慧,敏而好学”,年纪小小读书却是很用功。因为他自小就目睹了他爹被当地缙绅一次次羞辱和压迫,他也迫切地想改变家庭的身份和地位,作为韦家长子,他发狠要出人头地!

另外说一下,韦昌辉最初的名字叫韦志正,他弟弟叫韦志俊,开始的时候,他父亲是想把两兄弟都送去读书的,无奈弟弟韦志俊天生是多动症,私塾课堂的板凳就像是有针一样,让他坐不住,让他舞棍弄棒还对路数。

就这样,读书以图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的重担就压在了韦昌辉的肩上!

只不过,人生不是那么顺当的,当地的缙绅大户怎么可能会让他有出头的机会?韦家的势大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果再出来一个读书人,那就要反过来被碾压了,所以他们加大了阻挠韦昌辉读书的力度。最终搞出了“'进士’挂牌削匾事件”,断送韦昌辉的科举考试之路。

所以说韦昌辉从小时候起,心压力就是很大的。一边是被外族大户打压欺辱,一边是想发愤图强努力读书。他这么小的年纪能扛得住吗?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他的多性格:阴狠、忍耐、不屈、反抗、睚眦必报......很难用一个词完全概括。

4

他的这些性格在他后来的人生路上都一一展现出来。那是他得势后的一个发泄过程,他要把他小时候所遭受到的各种不公和不堪都发泄出来!

比如说他在冯云山推荐下入伙“拜上帝会”后,攀上当时的实权派,二把手萧朝贵,二人交往打得火热。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韦昌辉的首要事情就是报仇!他要报小时候被欺压的仇。

他率领“拜上帝会”会众一一收拾那些缙绅大户,并把他们的资产充公,使得太平天国的库银大增,有力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提前。

不可忽视的是,他对太平天国的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他,太平天国运动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爆发!因为他不但“散尽家财,尽族入伙”,并且还积极筹备粮草、钱财、武器等。

5

太平天国爆发后,他作为太平军的总后勤负责人,第一要务就是能稳定支援全军的粮草物资需要。首义六王的其他五王负责冲锋陷阵,攻城略地;他负责粮草装备供应。

一路北上,他一路在后面打土豪搜刮钱财。每到一地,他先是把当地缙绅大户掳掠一番,那时候的他顺风顺水,除了地主老财,还是能做到秋毫无犯的,这也给他带来了好名声。太平军之所以能够从起义之初的两万余人,扩充到几十万,他功不可没。

试问,如果太平军一路走一路打家劫舍,谁还愿意追随?所以在当时,太平军就是一支“仁义之师”,加上有田同耕,有粮同食,有衣同穿的天下大同思想指引,吸引了众多人加入太平军,这也使得太平军虽然一路披荆斩棘,但是还算顺利地到达了金陵。

从这个总后勤官的工作中,还是能窥探到这个韦昌辉还是很有能力的!

6

历史给韦昌辉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如果说遇到冯云山是韦昌辉的运气,遇到萧朝贵是他的福气,那么遇到杨秀清就是韦昌辉的晦气!

冯云山对韦昌辉有知遇之恩,只可惜早早在出桂之战中就身殒王事;萧朝贵对韦昌辉有提携之恩,结果也在战长沙中重伤身死。这两个人让韦昌辉有了崛起的机会和发挥能力的用武之地。也正是这样,让杨秀清起了妒才之心。

韦昌辉的能力太突出了。读书多,又会做生意,脑子和统筹能力都是一流的。定都金陵后,实际上的话事人只有杨秀清,韦昌辉是他的副手,石达开则是在外领兵打仗,卧榻之畔岂容人酣睡?作为全才的韦昌辉已经威胁到杨秀清的地位!

所以打压在所难免!

7

这就悲催了,韦昌辉正从年少时候的被打压欺辱中走出来,结果被杨秀清又在他身上重来一遍,还能忍受吗?以前是无权无势,挨欺负了只能忍着,现在呢?都贵为太平天国的实际二把手了(洪秀全只是精神领袖),还被杨秀清这样打骂,作为北王还有脸吗?还要脸吗?出去还怎么混?

这样的情势下,加上洪秀全的拱火,“天京事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只是韦昌辉至死都不会知道,他终究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北奸”只不过是按在他头上的一个罪名而已。

就跟宋高宗对待岳飞一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也成了洪秀全和杨秀清两人博弈中的牺牲者。

杨秀清也没想到,如果他能好好利用韦昌辉,可能可以更进一步也说不定。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最后使得二人都成了太平天国历史里的负面人物。

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