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偶看1956年中央关于农业纲要文章中,对于“吃饱饭”的随想

 天童老僧 2022-09-24 发布于上海

翻看手机新闻,偶看到1955年在毛主席主持下,中央关于“1956年至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农业发展40条)”的文件,从中感受到“吃饱饭”来之不易。

从“纲要”中不难看出,中国历史上粮食单产之低。“纲要”提出的粮食单产目标是,到1967年黄河、秦岭以北地区粮食产量由1955年的亩产150多斤(历史上少有的高产年份)增加到亩400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由亩产208斤,增加到亩产500斤。长江以南地区由亩产400斤增加到800斤。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粮食产量之低(还是历史上少有的高产年),不是现在人们所能想像的。

当时(1955年)农村的历史背景,是翻身农民(非常贫困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互助组,后来经过实践,互助组远比单干的农民产量高,日常生活、劳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轻易解决了很多单干户劳心劳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吸引了广大农民自发地参加互助组,这时共产党和政府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发动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农村除了少部分家里劳动力充足,生活富裕的农户,基本都参加了互助组。经过一段时间,农民发现互助组,体量小,有很多事办起来不容易,又是自发地在本村几个互助组联合在一起,初始自称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初始不干涉各个互助组事务,只是在互助组遇到了难题而伸出援手。基层党组织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引导农民自发组织合作社。到了1955年,农村的初级社、高级社(这时合作社的各称已不用)遍地开花,除了极少数的的农民未参加之外(这时入社是自愿的,沒有任何强制),基本都加入了初级社和高级社,由于农民都组织起来,粮食产量在历史上比较高的年头。

关于农村合作化、人民公社问题,不是像某些人讲的那样,是拍脑门,是学习苏联集体农庄的结果,而是自下而上,先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党的基层组织发现,宣传、引导,毛主席和中央经过实打实的实地调研,从理论上总结了走集体之路的优越性,进而指导中国农村发展集体之路。

参考书,《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共三册,在书中毛主席为很多文章写了前言。

人民公社是毛主席在河南省农村视察时(具体地点记不清了),发现一个乡的办公地方大门上挂着一个XXX人民公社的牌子。毛主席询问人民公社是咋回事,当地负责人汇报了人民公社情况。毛主席详细调查研究这个人民公社情况后,称赞到,人民公社好啊,一大二公。

现在谈谈吃饱饭的问题,从“纲要”中不难看出当时粮食单产之低,从“纲要”提出粮食增产目标,看到1967实现亩产“上纲要400斤,跨黄河500斤,过长江800斤”,当时人口不到4亿,到70年代未人口已达到8亿,粮食增产没有人口增长快,“吃饱饭”问题是极难解决的。

在现有土地上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只有提高单产产量,别无它法。提高单产产量,必须做到毛主席总结出来的“八字方针”,其中,水、肥、种,缺一不可。水,经过多年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到了70年代未期基本能够支持种地需求。肥,毛主席在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之后的密月期,70年代的西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制定了“43”计划,用43亿美元进口我国急需的,而西方国家向我国封锁的技术、设备。其中有13套生产化肥的设备,到了1982年13套设备全部投产,自此,我国化肥产量雄据世界前三位置,肥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水和肥的问题解决了,种子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吃饱饭”问题仍然无从解决。

70年代未在中国饭碗问题上立下不朽功勋的农业专家袁隆平,终于在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中获得空前成功,将水稻产量由5、6百斤,一跃提升至1000多斤以上。

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东北很多农业科研院所,经过10凣年的辛苦攻关,也拿出很多优良种子,在水、肥不缺的条件下,玉米亩产由5、6百斤直接越过千斤大关,小麦也由300多斤窜至600多斤。

黑龙江省搞改革在全国是最晚的省份,最后退出计划经济的省份。83年才开始搞改革,仅仅开了几个服装露天市场,批了几家私人小饭店,这就是改革了,所有物资还是由国家统购统销,到了87年左右,到饭店吃饭还要粮票。84年左右农村才开始改革,分田单干的。这个时期城里人供应粮不够吃,农村吃不完,买卖粮食必须有省粮食厅调令,否则抓住一律没收。

没有毛主席号召兴修水利,没有毛主席亲自制定的“43”计划,进口13套大型(最小的年产30万吨)化肥生产线,没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专家不辞辛苦,研制优良种子,“吃饱饭”的问题通过单干就能解决?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的大豆问题,不知道通过单干能否解决。中国农村单干了几千年都没能解决“吃饱饭”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