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李头儿(小说)

 新用户3134eDv6 2022-09-24 发布于陕西

      老李头儿是学校的保洁员老师,今年69岁了。

      年近七十岁的老李头儿,一天天的就没见歇息过:一会儿扫扫这里,一会儿擦擦那里;一会儿在这里修修剪剪,一会儿在那里补补添添。这样说吧,有老李头儿在,学校里老是跟过节日一样,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叫人待着非常舒心。

      听年龄大的老师们讲,老李头儿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很长很长了,说他是五朝元老一点儿也不过份。真的,在他手里,至少已经过去了五六个校长了,每一任领导对他的工作都相当满意。老师们也都说,有了老李头儿,咱们学校就像有了个勤快的保姆,给大家把心操得稀碎。

      老李头儿不算在学校里担任教学工作,光是在学校里搞保洁工作,也都快二十年了,还像在教学一样热情如初兴致勃勃乐在其中。他现在一边干着活儿,一边听着歌儿,哼着小曲,手里的活儿一点儿也没受耽搁。唯一有空闲时间停下来做的事情是,拿他那个大肚量的水杯子,仰起脖子大口大口地喝水。老李头儿也抽烟,但是他很谨细,都是去集上买的烟丝儿,自个儿拿白纸卷起来抽。有老师给他发烟的,他就感谢得不得了。老李头儿是个记人好的人,有老家里树上的柿子核桃之类的东西,就拿来跟大家分享。

      我们这帮小伙子分配进来的时候,老李头儿已经在这里干了快十年天气了。他对这里的熟悉程度,叫我们很是佩服。得空的时候,我们喜欢让他讲讲学校的发展史,很有意思。

      “这里原先是一棵粗大粗大的桐树,一个人展臂都抱不过来。”他站在一个花园那里说,“那边也是一个,跟这个一样粗壮。它俩就像两个哨兵一样,守着大门,迎着大家。”

      我们站的地方,已经是个三层实验楼。想想这里以前的样子,我们感觉变化真的是很大 。

      老李头儿对学校的感情很深,他把这份工作看的很珍重,做的很细致。我问了一下年龄大的老师,原来老李头儿就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那个时候学校规模还比较小,一个年级一个班。老李头学习挺不错的,考上了高中读了一年,可惜特殊时期开始了,学生都放回家参加劳动了。老李头儿一个好好的考大学的好苗子,就这样给耽搁了。后来,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后,村里干部叫他回到学校当了民办代课老师。他当初学习本身就好,又爱动脑子,把个民办代课老师当的成绩蛮好,学生喜欢,同事喜欢。后来,通过考试,就成公办教师,热情更高了。

      他转公办的那一年,刚好自己女儿进了学校读高中。同事们都说那一年他是“双喜临门”,因为女子是全乡第一名考进来的。女子考上了大学的那一年,儿子又读高一,姐弟俩一个踏着一个的步子陪着他。

      老里头退休的那一年,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大家都说,老里头教书育人两不误,把学生教育好了,自己的儿女也没耽搁,大号的双丰收。

      几十年了,一家三口都跟学校有这么深的拉扯,老李头儿跟学校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了。恰好学校要更换门卫师傅,——那个时候学校的门卫都是学校年龄大的老师或者退休老师担任,同时负责收发报纸。领导就跟他说他可不可以继续留下来,做这个工作。他欣然接受,就顺便把行李搬到了门房,转换了工作岗位。

      那些年代学校上课下课还不是电铃,而是手打铃。由于时间点要求很严格,他一天还忙的很。经常上厕所都要攒时间,一路小跑。收发报纸的事情,就得攒空隙,麻利来回。等到学校有了电铃之后,老里头儿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清闲下来,而是主动承担起了学校的保洁工作。当时也不叫保洁,就是打扫一下卫生。用他的话来说,是自己个习惯。同事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么些年了,老里头儿真是把学校当成家了。

      在学校的撤并浪潮中,学校成了村小。老里头儿的孙子三年级之前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经常跟孙子说,“咱们家三代四口人都是跟这里有缘份。”

      人这一辈子,有两个地方是一定不会忘记的。一个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一个是自己工作过的地方。老里头儿已经把自己融化在了自己的学校里,就像一棵树,一棵草,一块砖,一片瓦,成了学校的一部分。

      上边下来检查的领导和外边来考察学习的同行,都说学校最美的风景是学校图书楼前面的假山和喷泉。可是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都会纠正说:“不,最美的风景是在旁边忙碌的老里头儿。”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