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精神气质

 杞乡青年 2022-09-25 发布于宁夏

儒雅、博学、智慧、谦逊、良善、亲切……这些都是教师精神气质不可或缺的。然而,教师的精神气质里还需要具备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那就是批判精神。

在青年教师发来让我帮忙修改的教案中,我发现,他们有时全部照搬了名师的教学设计。在听一些青年教师的课时,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很难跳出名师教学设计的影子。

凡名师上过的课,一些教师总是不假思索地原样照搬,为己所用。很多青年教师接到上课任务后,往往先求助于网络或书本,快速搜索、翻找相关名师教学资源。一旦获得,眉开眼笑。

在很多学校,语文教师人手一本教学参考书,这对教师的教学绝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倘若因为手头有了这样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思考、研究了,就拿着这些“凤凰的毛”当作“令箭”,按名师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那是绝对不行的。

图片

我们绝不否认名师对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水平、精湛的教学艺术是青年教师努力学习的宝贵财富。但面对这些,我们要有以下思考。

其一,名师的课是完美的吗?能代表理想课堂吗?非也。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艺无止境。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二,纵使名师的课是“完美”的,极其精彩的,然而,经典是不可复制的,它仅仅适合名师本人。如果不加任何改变地拿来使用,纯属生搬硬套,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呢?

其三,所有的语文课都要上成一个模子吗?尽管这是个“名模子”,但也不可能。

名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研究的“范式”和学习的“范例”,供我们借鉴、探讨。我们要深入解析、领会,悟得真谛,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风格和思想。这才是名师教学资源的真正价值所在。

图片

教师的精神气质里必须拥有批判精神。教师具备了批判精神,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才能在改革的潮流中拥有鉴别力;教师只有学会批判,才能播下批判的种子,才能在自己的课堂里培养出有个性和创见的学生。

没有一种教育思想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为理想的。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拥有勇敢的批判精神。如果教师缺失了批判精神,只是一味地对名师、大师顶礼膜拜,生搬硬套、不加反思地学习他们,这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是毫无益处的。

当下的小学教学界名师崇拜之风盛行,这不一定是好事。偶像崇拜当然可能会带来教师对于自身学养的自觉提升,会推动教师自身专业的自主发展,但同时,教师也应当学会理性思辨,学会对名师、大师的教学作辩证思考、理性分析,既知其教学艺术精彩之处,又洞悉其教学的不足,而后结合自身,寻找一条切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拥有了批判精神,在教学上就不会成为一个“拿来主义者”。他不唯书,不唯上,积极寻求变革,甚至否定自我,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在教育教学上精益求精,永不知足。而且,在具有批判精神气质的教师熏陶感染之下,那一群孩子呢?个中意义,不可估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