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带你倾听心的声音,找到人生的意义

 谈芯说科技 2022-09-25 发布于重庆
《心。》是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心”字后面用的是句号。
稻盛和夫把自己一生的经营理念,都整合在这本《心。》中了,也正是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我们就分析下这本书究竟有多用心。
封面上红色的“心。”分外抢眼,这里的句号,一是代表:一切始于心终于心;二是代表稻盛和夫的一生也圆满了,这本收官之作更值得珍视。
稻盛和夫不用说了,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了,一生三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还创立了稻盛哲学,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稻盛和夫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这本书的封面,由曾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的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操刀,这也是他首次为经管类图书进行设计。
封面设计采用了篆书“心”字,呼应了书名《心。》,然后用金色的凹点向周边一圈圈扩散,采用的是暗纹,手感与众不同。
《心。》的装帧设计借鉴了庄子《知北游》中提到的“大美、明法、成理”。
内文版式朴素简洁。
章名页上也用足了心思,跟封面篆书的“心”字呼应,还通过颜色渐变来体现章节的更替。
在开篇的导读里,稻盛和夫阐述了写这本书的目的。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迅速地提高,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遭遇到了诸多问题。
究其病根,那就在于只要自己好就行,不知餍足的利己之心。而要让现代文明能够存续,就必须抑制这种不好的利己之心,把价值观转换至以利他之心为本。
我们在赚取利益时,不择手段,只追求事情的结果和个人胜利的果实。不但失去了道德,也丢失了同理心。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强调的修身齐家,其基础就是从心开始---正心。《大学》有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但为什么推荐要看稻盛和夫的《心。》呢?因为这是稻盛和夫在现代社会中实践过的一套企业和人生经营的法则,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需要去瞎揣摩的。
细节都做好了,那内容更是值得好好读一读,稻盛和夫既没有讲道理,也没有讲故事,而是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读来感觉不到波澜壮阔,但是就这么简单的平铺直叙,却让人感觉到到“心之所向,无所不能”。
书中从构筑人生的基础、动机良善、以强大心灵成就未来、贯彻正道、培养美好心根等五个角度,传授了其所有的经验。
在他的一生里,一路荆棘,也是鲜花喝彩满地。如今,都波澜不惊地放进他坚毅而温柔的心里,为我们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
稻盛先生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认为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坚守了自己的内心。
在《心。》这本书里,耄耋之年的稻盛先生直言不讳地阐述着其关于“心”的思考,其是如何磨炼自己的心性,获得人生幸福的。而幸福,是每个人在世应该拥有的。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我们每个人面对一切事物,包括身体,都由自己内心塑造,同时,内心的想法也影响和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
大乘佛法里也有句话: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稻盛和夫也认为:人生由心灵编织而成,发生在眼前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
五百多年前,中国有“阳明心学"。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意思是心即是理。
《心。》一书更像是老先生的一封家信,告诉我们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一旦确认目标就坚韧地付出行动,直至成功,字字箴言。
这本书不论你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而且等你践行到不同的层次,依然可以不断有收获,常读常新的一本好书。
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名言:“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消除了对自我的关注。”
人性复杂,不管怎么说,逃不开利、权、欲、贪。
人生最顶级的修行,是与“自我”断舍离。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让心变得单纯、良善,人生就会越来越顺遂。
稻盛哲学绝不是“佛系”,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稻盛和夫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推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鼓励敢想敢干。
“利他之心”贯穿于稻盛哲学始终。在本书中,稻盛和夫还提出“感恩”“节制欲望”“反思”“谦虚”等人生哲学。
人这一生,本就不易,不要再被世俗禁锢,而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几千年的东方哲学,如今却在稻盛和夫这里开出了一朵花,如果你能认真体会,可以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安静下来,去听听心的声音,去反思自己,重塑自己的三观。
如果你不甘于平庸,想改变自己或者突破瓶颈,亦或者对人生感到迷茫,困顿,可以看下稻盛和夫这套《干法》《活法》《心。》,从经营之圣身上取取经,找到人生问题的解药!
这套《干法》《活法》《心。建议你边学边实践,常看常新,不但你的人生会发生蜕变,还能提升你的格局认知。

谢谢你的关注@绝对赢家,喜欢的话点个“在看”吧!

人生态度有两个:一个叫一个叫想赢的人不会混,想混的人不会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