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闭但不闭塞的四川盆地,对中国的地缘价值不只是后撤地和避难所

 新用户3596Ds5V 2022-09-25 发布于四川

古往今来,文明是自然环境的馈赠,某个地域上民族与历史的发展,决然离不开滋生和繁衍它的地理环境。四川盆地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地缘板块,四面关山阻隔,形成了相对的封闭性,在免遭战火屠戮的同时,也容易形成一方割据;但在另一方面,深居内陆远离沿海又使四川盆地扮演了整个国家的后撤地和掩护所。那么四川盆地对中国而言,地缘价值有什么?

文章图片1

四川盆地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封闭但不闭塞的四川盆地

纵观巴蜀地理,长期以来外界总认为四川盆地交通闭塞、文化滞后,因为四川盆地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巫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大娄山、云贵高原,海拔均为1000米至3000米,而盆地底部为海拔200—750米的丘陵与平原,被连绵群山四面合围合;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重山关隘,猿猴难攀援。但四川盆地的封闭是相对的,或者说是封闭但不闭塞。

文章图片2

四川盆地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巫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大娄山、云贵高原。

文章图片3

四川盆地存在着两条出川通道,一条是天然的,一条是人工的。

因为四川盆地存在着两条出川通道,一条是天然的,一条是人工的。天然的通道便是切开川东平行岭谷的重重大山的长江,“夔门天下雄”,长江出夔门经三峡到达荆楚之地;而人工的通道则是“剑门天下险”,剑门蜀道是过剑门关、棋盘关后,穿行在米仓山、秦岭这些大山中往关中平原去的山路。这两条通道既是四川盆地的东、北两大门户,更像是一个控制着四川盆地开放和封闭的开关。

文章图片4

剑门蜀道是过剑门关、棋盘关后,穿行在米仓山、秦岭这些大山中往关中平原去的山路。

文章图片5

剑门关隘口形成于白垩纪,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文章图片6

瞿塘关,又名夔门,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四川盆地在四千多年前,开启了一个辉煌、神秘的古蜀文明,它是中国不同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另一文明起源,随着千里岷江从川西高原倾泻而下,繁衍在冲积河道纵横的成都平原之上。当时的古蜀先民如《华阳国志》所说:“蜀人几为鱼”,于是,在岷江流域的两侧高地,西侧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东侧则建立了神秘的三星堆。

文章图片7

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因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文章图片8

古蜀文明的代表-三星堆

地理环境成就四川盆地的文明史

古蜀文明从第一代蜀王蚕丛到第三代蜀王鱼凫,从名称即可看出,他们主要在山林中从事养殖采集的渔猎生活。而到了第四代蜀王杜宇时开始教人务农,成为四川的农神,然而,季节性的岷江泛滥,让杜宇只得重用来自湖北荆楚的鳖灵为相来治水,治水成功后,杜宇让位,鳖灵即位,是为第五代蜀王—开明,于是二位被蜀人分别尊为望帝和丛帝,一起开创了都城郫邑(今郫县),至今郫县望从祠仍然是蜀人寻根问祖的地方。

文章图片9

古蜀国的世系表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古蜀文明的考古发掘

“郫”的含义是地势低洼之地,于是,鳖灵建立的开明王朝决定把都城迁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为了体现与郫邑的区别,此地便命名为新都。古蜀国与春秋战国一同拉开中国的历史大幕,但又独立在周王室各路诸侯之外,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领兵伐蜀后,古蜀灭,蜀人消隐,川人浮现。此后四川盆地通过蜀道与关中平原相通,也自此进入华夏文明的历史之中。

文章图片12

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领兵伐蜀后,古蜀灭,蜀人消隐,川人浮现。

文章图片13

四川盆地的地缘价值是财税粮源之地,秦靠它益强富厚,打破了秦、楚、魏三者的平衡。

从西秦岭山深处出来的老秦人,历经万难,艰苦卓绝地经略关中平原,开拓了关中、四川盆地两大粮仓,奠定了华夏一统的物质基础,并在商鞅变法的铁血背景下,构建了华夏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框架。此时四川盆地的地缘价值是财税粮源之地,秦靠它益强富厚,西汉刘邦争雄天下,巴蜀提供物资不可少,史载“蜀川土沃民殷,货贝充溢,自秦汉以来迄于南宋,赋税皆为天下最”。

文章图片14

自古至今,汉中都与巴蜀唇齿相依,是抵抗北方侵入的第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15

汉中盆地其北有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谷等通道与关中相连,其南有金牛、米仓、荔枝等道与川中相接。

而秦国成果征伐巴蜀,除了背后复杂的国力、误判甚至是“带路”的因素外,也暴露了四川盆地虽然四周有关山叠嶂,利于防守,但也并非牢不可破。从地缘的角度而言,四川盆地的精华虽然在川西的成都平原,但是防守核心却在汉中。作为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河谷盆地,汉水自西向东流过汉中域内,其北有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谷等通道可翻越秦岭与关中相连,其南有金牛、米仓、荔枝等道与川中相接。自古至今,汉中都与巴蜀唇齿相依,是抵抗北方侵入的第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大巴山系的米仓山便是汉中往来巴蜀的必经之地

这其中属于大巴山系的米仓山便是汉中往来巴蜀的必经之地,作为秦巴山地的结合过渡区,米仓山几乎呈东西向弧形展开,弧背指向的北面便是素有“陕西江南”之称的汉中平原,弧心对应的南面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而在汉中之西北的陇南山地,则是北方势力绕开秦岭-大巴山阻隔攻入巴蜀的唯一通道。

文章图片18

陇南山地,由秦岭山脉西延部分和岷山东延的支脉摩天岭组成,这里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文章图片19

长江主要支流的嘉陵江有多条支流均发源于陇南山地,通过白龙江等嘉陵江支流,便可通过陇南山地进达巴蜀地区

陇南山地北接陇中黄土高原,西临甘南高原,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是甘肃最湿润的地方,截然不同于甘肃干旱少雨、气候干燥的形象,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葱郁,河溪清澈,是岷山、秦岭、摩天岭等几大地貌单元的交融汇合区,嘉陵江上游最重要的支流-白龙江、西汉水正发源于此,同时这些河流也是汉中平原-陇西高原-陇南山地-四川盆地联通的战略通道。

文章图片20

嘉陵江的源头

文章图片21

陇南山地向东通陕西,向南通巴蜀,东南通汉中,是河西走廊、关中盆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之间的枢纽。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中国清初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曾断言,四川盆地“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也就是蜀地险则险矣,却难长期自守。究其根源,除了四川盆地虽有山川险固,但战略要地皆在盆地之外的秦岭、陇南山地和汉中,若失了秦岭则汉中、安康失去屏障,而失了汉中,巴蜀纵有米仓山-大巴山的剑门之险要也难以自顾。特别是由于四川盆地的封闭性,面对的往往是已经整合了中国其他板块力量的外部势力,以一域抵全国,焉能不败?

文章图片22

米仓山在陕西省和四川省边境,西接摩天岭,东接大巴山(狭义的),是汉江、嘉陵江分水岭。

文章图片23

四川盆地“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也就是蜀地险则险矣,却难长期自守。

就如一生辗转于残明、清朝,亲眼目睹四川战乱连年的欧阳直,在其著作的《蜀乱》一书中所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那样,当天下已定,四川是最后需要解决的板块,便是“天下已治蜀未治”,而“天下未乱蜀先乱”则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四川盆地之外的人看来,巴蜀属于同一个文化区,但实际上以“巴文化”代表的川东与“蜀文化”代表的川西,地理空间上东西并列,而文化气质上泾渭分明。

文章图片24

以“巴文化”代表的川东与“蜀文化”代表的川西,地理空间上东西并列,而文化气质上泾渭分明。

文章图片25

“天下已治蜀未治”,而“天下未乱蜀先乱”则有更深层的原因

“崇力尚勇”是川东巴渝地区古代巴人的民族天性,他们吃苦耐劳、勇敢善战,而川西成蜀地区的古代蜀人则更愿意守在“天府之国”悠闲度日,更容易满足当下的富庶。自东汉末年在蜀中称帝的公孙述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李自成齐名的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张献忠,历经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明夏、大西政权均割据四川盆地,却未有以四川起步征伐天下的例子,唯一的例外蜀汉,也是因为占据汉中才有所作为(即诸葛亮六次北伐)。

文章图片26

【2018第六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表演

文章图片27

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是四川盆地仅有的出川征伐案例。

有趣的是,这些割据四川盆地的政权无一例外全由川外人士建立,这也意味着占据四川盆地的地方政权不但要面对“巴与蜀”的天然分立,还要平衡本土的世家大族,比如蜀汉政权中,以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为代表的元老派、以诸葛亮、魏延、蒋琬、费祎为代表的荆州派、以法正、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以黄权、李恢、谯周为代表的益州本土豪族之间矛盾重重,诸葛亮北伐的断粮危局正出于此。

文章图片28

四川盆地的地理隔绝也让出川与入川变得一样困难。

文章图片29

巫山红叶

这种内耗大大降低了割据政权的组织能力,同时四川盆地的地理隔绝也让出川与入川变得一样困难。秦岭-大巴山与巫山三峡纵然为割据四川的政权修了一道“护城河”,但对于域外板块的势力而言,这条“护城河”也可以化为牢笼,将四川盆地的地缘潜力封锁在巴蜀以内。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除了内部的原因外,也跟四川盆地在地理上不利于蜀军北越秦岭图略魏国有关。

文章图片30

享誉“天府之国”2300多年的成都平原

文章图片31

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的阻隔,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常年被挡在四川盆地之外。

四川盆地不容忽视的地缘潜力

尽管如此,四川盆地的经济潜力不容忽视,就像近代康藏研究的奠基人任乃强所说“若以四川盆地与黄土之黄河平原比则无亢旱之虞,与冲击之江浙平原比则无卑湿之苦,与三熟之广东平原比则无水潦之患,与肥沃之松辽平原比则无霜冻之灾”。正是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的阻隔,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常年被挡在四川盆地之外,川西的成都平原由此享誉“天府之国”2300多年(参见《成都为何自古蜀国起3000年都是四川盆地的中心城市?皆因成都平原》)。

文章图片32

安史之乱唐玄宗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又选择南避入蜀,以避潼关以东的兵锋,再利用四川的财力、物力再作恢复。

文章图片3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面对华北华东的沦陷,蒋校长也将赢得战争的希望,押在了四川,重庆成了战时“陪都”

所以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四川盆地一直扮演着避难所和“备选地”:唐朝从建立之初即开始依靠四川;安史之乱唐玄宗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又选择南避入蜀,以避潼关以东的兵锋,再利用四川的财力、物力再作恢复;1937年日军全面展开侵华战争,面对华北华东的沦陷,蒋校长也将赢得战争的希望,押在了四川,重庆成了战时“陪都”;乃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毛熊钢铁洪流北方压境时,四川盆地依然是大三线建设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

文章图片34

四川盆地是大三线建设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

文章图片35

维州之战一举扭转唐蕃战争中唐军战略防御上的被动局面,四川对西藏的威慑初现。

当然除了财税粮仓之地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四川盆地还有一层地缘价值便是以川制边。唐与吐蕃,曾经在川西爆发过激烈的维州(今理县)之战,一举扭转唐蕃战争中唐军战略防御上的被动局面,四川对西藏的威慑初现,到了清乾隆帝时,又以平定大小金川稳固了川西嘉绒西藏的形势,“治藏必先治川,使四川各上司相安无事,则川藏大道才能畅通无阻”成为共识。

文章图片36

未来四川盆地将成为中国经略中南半岛与南亚次大陆的出发地。

如今硝烟战鼓已经远去,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四川盆地的山川之险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但地理位置所赋予四川盆地的地缘价值并未褪化,反而愈发重要,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与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交汇之地正是四川盆地,未来四川盆地将成为中国经略中南半岛与南亚次大陆的出发地,我们拭目以待。

Audiomachine - Breath and Life.flac1:48
来自维达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