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科铁镜》学术渊源探析

 欧热塔乡 2022-09-25 发布于江西

小儿推拿是临床治疗儿科疾病的常用手段,因其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无痛苦、适应症广、疗效确切,患儿易于接受,而在儿科领域广泛运用1。“小儿推拿”一词最早由明代龚云林在《小儿推拿秘旨》中提出1。在此之前小儿推拿只是以“按摩”的名称散见于各医著之中,并未形成体系,临床运用亦不广泛。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和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亦均出自明代。在《幼科铁镜》之前存在的小儿推拿专著共四部:《小儿按摩经》(以下简称《按摩经》)、《小儿推拿秘旨》(以下简称《秘旨》)、《小儿推拿秘诀》(以下简称《秘诀》)2、《幼科百效全书》(以下简称《百效》)。

夏鼎的《幼科铁镜》是一部推拿与方药相结合的中医儿科临床专著,颇受后世医家青睐。该书版刻有60余种之多,为儿科医书之最,足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学界对于该书亦十分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特色、治学思想、临床应用等方面,例如黄坚《〈幼科铁镜〉辨证探析》、刘小鼎《〈幼科铁镜〉急惊风证探析》、黄英志《〈幼科铁镜〉的治学思想与学术特色》等,而从文献学方面开展的研究尚少。笔者在研究儿科文献时,发现《幼科铁镜》与《幼科百效全书》体例类似,内容多有重合,因此借助中华医典、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数据库,试对其学术渊源进行探析。

1 夏鼎及《幼科铁镜》

夏鼎,字禹铸,号卓溪叟,清初安徽贵池人,康熙八年武举。据《贵池县志》卷39《人物志·方技》载:“夏鼎,字禹铸,康熙八年武举,精岐黄术,尤善为小儿医,起死回生,百试百验,著《幼科铁镜》6卷,精理奇方,多前人所未发,海内传之采人。”3清抄本《幼科铁镜》夏鼎自序4中言其医术得自父亲夏初明亲传。夏初明,主要生活在明代晚期,少年习儒求学于裕山(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并向当地一位精于小儿医术的外乡老翁求教医术,后悉得其传5。夏初明行医44年,医术日益精湛,晚年时将其医术传于儿子夏鼎。

嘉庆戊寅本《幼科铁镜》载有“原序”言“坚请再四,先生浃辰笔就,半月梓成是书”6。该序见于嘉庆戊寅本和三让堂本,序末无落款署名,据“余中表卓溪夏先生,固以儒世其家者也……至于婴儿科术,得传于家姑翁初明公”,知序者与夏鼎是表兄弟及门人关系,说明夏氏是应门人之请,而撰此书,且仅费半月即成之。

《幼科铁镜》初刊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7]598,1949年前有62种版本。其中,康熙年间版本有4种,分别是,清康熙味经堂刻本、清康熙敬业堂刻本、清康熙三多斋刻本、清康熙文渊堂刻本。而康熙年间的版本现存的就有4种,这说明当时《幼科铁镜》一经面世即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可谓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从侧面也反映出《幼科铁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笔者查阅了味经堂本、敬业堂本、三多斋本、嘉庆戊寅本、三让堂本以及清抄本和1954年科技卫生出版社据光绪乙未贵池信天堂刊本的排印本(以下简称信天堂排印本)等7种版本。这7种版本除了序跋外,内容上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卷1身面图胸口处文字:味经堂本为“□□用灯火”,敬业堂本、三多斋本、信天堂排印本为“用灯火”,嘉庆戊寅本、三让堂本、清抄本为“痰壅用灯火”,其余则为个别文字之错讹。其中,嘉庆戊寅本错误最多,此外该本还有10处校者栗云和的注文。诸本均分6卷,唯清抄本未分卷。本文所据为信天堂本的排印本,信天堂本是光绪年间夏鼎同乡刘含芳重刊,刘氏在序中言“因思吾乡前辈活人之术,乱后湮没,后之学者,无所凭式,有病无医,每多贻误,爰命梓人复锓梨板”。清抄本是笔者所见唯一有夏鼎自序的本子,有独特的文献价值。

《幼科铁镜》全书共6卷。卷1为医德治法总论及推拿、艾灸、灯火穴位图说8幅,包括面、手掌、手背、手侧、足、身面、身背等图与推拿、灯火燋方法。卷2~5,辨治脐风、胎毒、惊痫、麻症、吐泻、夜啼、疳症等儿科病症79种,每症下皆有证候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并在诸症后附亲历验案43则以佐证其疗效之可靠性。卷6论述95味儿科常用中药之药性、功效,按寒、热、温、平四性分别阐述之。同时,列举小儿常用方剂75首,方剂前均标明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中医古籍总目》7]600还载有《幼科铁镜集证》2卷,仅1种版本,即1926年上海文武书局铅印本,现藏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笔者未见原书,但据《中国医籍大辞典》8]920载:“《幼科铁镜集证》二卷。清·夏鼎撰,约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卷上包括九恨、十三不可学、十传等医论;卷下包括麻疹、夹食伤寒、腹痛、痢疾等儿科病症”,由此可知其内容与《幼科铁镜》一致,或是将《幼科铁镜》的6卷重编为2卷。

2 编写体例

《幼科铁镜》是为数不多的一部以推拿和方药相结合为编写体例的儿科医籍。这种编写体例始见于《秘旨》,继之于《百效》。在此之前的儿科医籍或是单纯论述方药治疗,譬如《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源方论》;或是单纯论述推拿治疗,譬如《按摩经》《秘诀》。

《秘旨》是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早年的一部儿科专著,约成书于明万历甲辰年(1604)9,是现存最早的推拿单行本。此书虽名为推拿,但实则是一部推拿和方药相结合的书2。该书分为3卷,卷1为小儿推拿手法及穴位介绍,卷2以歌诀形式论述小儿常见病,卷3为小儿病常用方。

《百效》是明代龚居中所撰,约成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8]916。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该古籍属孤本,几濒失传10。全书分上中下3卷。卷之上为急救推拿奇法,卷之中为分门症论,卷之下为诸方总录。卷之上以小儿按摩、推拿诊治为主要内容,并绘有多幅推拿穴位图;卷之中论述胎热、胎寒、胎惊、胎风、痱疮、黄水疮等59种小儿相关病症,每症下详述证候、病因病机及诊疗,其中方剂有编号,方便读者在卷下诸方中查阅11;卷之下共收录200首方,并附“治小儿经验棋盘局方歌”及龚氏儿科治验记录。龚居中是龚廷贤的晚辈族人,该书继承了《秘旨》的编写分类和部分病症内容。较之《秘旨》,该书内容分类更加明确。全书分为小儿推拿、小儿病症、方药3部分。对于小儿病症没有采取简略的歌诀形式,其病症内容更加清晰、详实,理法方药俱全,且增加了验案。

《秘旨》首创小儿推拿和方药相结合的编写体例;《百效》则继承《秘旨》这一体例特色,并增加亲历验案,形成推拿、方药、验案模式;而《幼科铁镜》则承袭了《百效》的特色。经比对发现,《百效》和《幼科铁镜》都具有以下2个特点:①二者卷数虽不同,但都可大致分为推拿、病症、方药3部分,其阐述病症内容及处方表述形式基本一致;②二者均图文并茂,推拿与用药相辅相成,后附有案例佐证,形成论病处方用药加案例的模式。

3 内容来源

《幼科铁镜》和《百效》内容皆共分为3部分,小儿推拿、小儿常见病症、诸汤方。夏鼎在《幼科铁镜》辨热疟似惊风伤寒篇中提及:“后例杂症,余半出书传,惟于疑惑处辨之,经验者著之,不效者删之,于书所未传见症想出治法,不过十之四、五,独惊类以及热疟、脐风辨法前所未传,推拿传法亦误。”12]35可知,《幼科铁镜》的小儿病症部分除惊证、热疟、脐风等病症辨法是夏氏的独创,其他部分则大都是在前人之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推陈出新而成。

3.1 小儿推拿

《幼科铁镜》中小儿推拿内容主要集中在卷1,其他卷亦有零散分布,在全书中所占篇幅虽不多,但夏氏将小儿推拿置于篇首,首创“推拿代药赋”,亲绘8幅推拿灯火图,足见其对小儿推拿的重视。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是指具有特定名称、特定操作方法和特殊主治功用的一类推拿方法。它涉及多穴位、多手法的联合运用,常常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不同医家对复式手法原文理解、各自师承、运用及体会的不同,所以造成复式手法常常存在同名异法的情况13]3。因此分析《幼科铁镜》复式手法与其之前小儿推拿诸书复式手法的情况,或可溯出《幼科铁镜》小儿推拿方面的学术渊源。

《幼科铁镜》仅记载3种复式手法:黄蜂入洞、掌中水底捞明月、天河引水上洪池。黄蜂入洞一法,历代医家对其描述不太一致,存在“一名七法”的情况14。例如《秘诀》认为黄蜂入洞操作部位在两耳,“黄蜂入洞,属火,医将二大指,跪入两耳数十次,能通气”15]13。而《按摩经》《百效》和《幼科铁镜》认为黄蜂入洞操作部位在手掌,操作时屈小指,揉外劳宫,有祛风寒的功效。水底捞月亦存在“一名六法”的情况13]9。例如《百效》论述水底捞月操作方法,先清天河水,然后右运劳宫,边运边吹凉气。亦可左运内劳宫,但功效相反16]15。而《秘诀》记载水底捞明月操作方法为“以水置病者掌中,医人用食指杵从内劳宫左旋,如擂物状,口吹气,随指而转数回,径推上天河。”15]13《幼科铁镜》中则是用冷水旋推旋吹(图标方向为向左旋,图1)为水底捞月,用冷水从此(指总筋)随吹随推至洪池为引水上天河12]9。比对发现,《幼科铁镜》实际是将《秘诀》水底捞月的手法,拆分为水底捞月、引水上天河两个复式手法。由以上比对可知,《幼科铁镜》《按摩经》《百效》黄蜂入洞手法相同;《幼科铁镜》和《秘诀》的水底捞月手法类似,皆用冷水放于掌心,从内劳宫向左旋推旋吹,但《幼科铁镜》省去了《秘诀》中后半部分“径推上天河”;天河引水上洪池是《幼科铁镜》独有的手法(表1)。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手掌正面形(味经堂刻本)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手掌正面形(味经堂刻本)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幼科铁镜》复式手法与其他文献复式手法对比

表1

《幼科铁镜》复式手法与其他文献复式手法对比

书名 黄蜂入洞 水底捞月 天河引水上洪池
《按摩经》 屈儿小指,揉外劳宫 先清天河水,后五指节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若左运呵暖气,功效相反 无相关记载
《秘旨》 一掐心经,二掐劳宫,先开三关,后将左右二大指先分阴阳,二大指并向前,众小指随后,一撮以上 先掐总筋,余法同《按摩经》 无相关记载
《秘诀》 医者将二大指,跪入两耳数十次,能通气。亦可扳耳、掩耳门 先从内劳宫用冷水向左旋推旋吹,后径推上天河,如此重复数次 无相关记载
《百效》 屈儿小指,揉外劳宫 手法同《按摩经》 无相关记载
《幼科铁镜》 屈儿小指,揉外劳宫 从内劳宫用冷水向左旋推旋吹 用冷水从总筋,随吹随推至洪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幼科铁镜》治疗脐风、惊风二症,独创脐风灯火十三燋(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肚脐、脐轮、共十三燋)、元宵定惊十五燋(囟门、眉心、肚脐、脐轮、合骨、鞋带各穴共十五燋),这两种灯火燋法实际是《幼科铁镜》在《按摩经》《秘诀》《百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按摩经》“蛇丝惊……用火于胸前煅四燋”“老鸦惊……煅囟门、口角上下、肩膊、掌心、脚跟、眉心、心演、鼻梁各一壮”17]466。《秘诀》“胎惊……用灯火于脑顶并二涌泉穴,各一燋”15]21。《百效》治疗惊风,亦常将推拿与灯火灸法相结合,其中囟门、眉心、人中、肚脐、脐轮、鞋带穴等都是其治疗惊风常用灯火燋穴位,如“软脚惊……周脐各四燋”“昏迷惊……鞋带各七燋”“天吊惊……灯火囟门四燋,两眉二燋”16]24-33

3.2 病症

《幼科铁镜》共论述79种病症。卷3中记载:“后例杂症,余半出书传,惟于疑惑处辨之,经验者著之,不效者删之,于书所未传见症想出治法,不过十之四、五,独惊类以及热疟、脐风辨法前所未传,推拿传法亦误。”12]35这段文字说明《幼科铁镜》大部分病症传自于“书”。笔者运用前所述诸多数据库,对《幼科铁镜》之前的儿科书籍,如《颅囟经》《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活幼心书》《幼科发挥》《按摩经》《秘旨》《秘诀》《百效》等20余部儿科书籍一一查阅比对筛选。初筛后,将范围缩小至和《幼科铁镜》体例、内容特色均相同的两部儿科著作,即《秘旨》《百效》。

《秘旨》病症共计38种,均是以十几字的歌诀形式论述病症,与《幼科铁镜》的每一病症均以理、法、方、药、论展开论述的形式截然不同。故其是“书”的可能性不大。

《百效》病症共计有59种。将两书病症比对后发现,有胎热、胎寒、胎惊胎风、胎黄等47种病症完全相同,而不同的部分主要集中于惊病、热疟、脐风,这与卷3所记载的内容吻合。《幼科铁镜》在每个病症证候表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用药等方面与《百效》相同,而在诊断要点、治疗用药方面增加了夏氏父子的诊疗心得。例如胎寒,《百效》认为胎寒证候表现是“面青唇白,腹疼泻白,啼哭不已,曲足握拳,口噤不乳,四肢厥冷”。病因病机是妊母怀胎时,多食生冷,或外感多服凉药,内伤胎气。主张用理中汤治之,若变为盘肠内吊,用钩藤膏治之。《幼科铁镜》承袭以上论述,并有所补充,预测胎寒发作时间。其认为胎寒,若未感外寒则在婴儿落地二、三日之内发,若胎寒复感外寒则在半日或一日之内发。在治疗上不仅主张用理中汤、钩藤膏等内服汤药,还主张推拿和灯火灸疗法相结合,提出治疗过程中须预防呕吐,给出预防呕吐方药,并说明胎寒与脐风的鉴别点。再例如胎热,《百效》认为胎热证候表现是“满口热气莽莽,或舌肿而红紫,口气蒸手,或大便闭结,小便短赤,目内红赤”。病因病机是妊母喜睡火炕,好食煎炒或误服温剂,致热蓄于内,熏蒸胎气。治用大连翘饮。《幼科铁镜》承袭以上论述,并指出婴儿生理性之红色与胎热之病理性红色的鉴别点在于 “盖本色红而淡,淡而正。热色深红而燥,燥而色杂”,并补充外治法:针刺放血泻热。《幼科铁镜》较之《百效》,在疾病的治疗上更加的多样化,对病症的发展有明确的把握,能及时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并给出与之相似疾病的鉴别点。

就病症内容而言,《幼科铁镜》是在《百效》病症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展,并根据自身经验新增惊痫活症辨、惊痫死症辨、辨阳疟兼痫、痛风等32种病症。

3.3 方剂

《幼科铁镜》共收录方剂75首。其中70首方剂与《百效》相同,包括天保采薇汤、松蕊丹、屈膝散3首异名同方,分别对应于《百效》的百解散、松叶丹、驱风散。二书中这3首方无论是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还是制法、用法都相同。

方剂呈现形式方面,《百效》每一首方剂均有编号、方名、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剂量、制法、用法;而《幼科铁镜》方剂中仅有编号、方名、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很少涉及剂量、制法、用法,内容远不如前者详实。例如姜半散,《百效》载“二八、姜半散。治吐不止,将成慢惊。半夏二两,姜制,銼如豆大;生姜去皮,三两,切片如绿豆大;肉桂去皮,二钱。上姜半共炒,令香熟下桂,再砂,微有香气取出,去桂,以绵纸掷地上,出火气为末,每用二钱水一盏煎半盏,陆续服。”16]97而《幼科铁镜》载“[十二]姜半散。治吐不止,将成慢惊。半夏、生姜、肉桂。”12]70可知夏氏一方面继承了龚氏的方剂编号方式,另一方面对方剂药物剂量、制作方法等核心内容加以保密。

4 小结

综上所述,《幼科铁镜》编写体例上深受《秘旨》和《百效》的影响,尤其对《百效》的编写体例特色全部承袭;内容上,推拿与《按摩经》《秘诀》《百效》存在渊源,病症和方剂,承袭了《百效》的内容和特点。可见,无论是在编写体例还是内容上,《幼科铁镜》与《百效》二者重合度都非常高。由此可推断出《幼科铁镜》是以《百效》为蓝本,兼参详《按摩经》《秘旨》《秘诀》等书而进行撰写。然而《百效》现仅存孤本,几濒失传;《幼科铁镜》却流传广泛,版本达62种之多。在某种程度上,《幼科铁镜》对《百效》内容的保存、流传作出了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