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自然博物馆,为何建在了宜兴?

 江苏城市论坛 2022-09-25 发布于江苏

9月19日,无锡自然博物馆开工,地址在宜兴市周铁镇。无锡当地媒体和宜兴市融媒体中心都较为热切报道了此事。江苏城市论坛也发布了推文《重磅!无锡自然博物馆开建,放在了宜兴》。

在江苏城市论坛小编看来,无锡把一个市级公共服务项目放在其所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是不太符合通常规律和合乎常理的。

众所周知,江苏县域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尽管县和县级市在级别上与地级市差一个等级,但大家在项目竞争上却是大胆开放的,互相之间凭实力能力去谈。这种百家争鸣导致百花齐放的态势,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均衡特质的源头。

譬如苏州。把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对外宣传可以说是落户苏州的985,把太仓港划归并宣传为苏州港太仓港区,但迄今为止也没有看到冠名苏州的一个市级公共服务项目在太仓出现。

苏州没有,同样的常州、镇江,乃至苏中苏北的地级市,好像也没看到有先例。

大家都没有,而今无锡大胆走出了这一步,可谓是惊人的。也难怪网友粉丝们有些许猜测了。

江苏城市论坛小编看介绍,无锡自然博物馆这个项目还是相当高级的。

首先定位就不限于无锡,已经放大到整个太湖。这将是一个太湖流域物种变化、人文变迁,以及无锡太湖的生命演化、太湖治理的活态展示馆。

其次建筑设计,由世界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负责。安藤忠雄是自学成才的世界建筑大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却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1995年更是获得了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的代表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等。

此外,无锡自然博物馆背后还有一盘大棋。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的无锡自然博物馆,也是大拈花湾项目重要的经典文旅产品之一,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我们知道,无锡灵山脚下的拈花湾项目算是成功的,而大拈花湾是更大的一个手笔。

据说宜兴大拈花湾将构建拾心之境、生命方舟、五音乐歌、云水长街四大精品,通过水、陆等方式实现联动,采用一个景区、两个入口。期望年游客量500万人次,提供近1.2万个就业岗位,集聚3万到4万产业人口。项目建设周期也比较长,6到8年,一期力争在2023年先建成开放。

总投资高达200亿元的大拈花湾项目,打出了世界级心灵度假目的地的口号,更是被无锡作为锡宜一体化先导工程发动。

显然,无锡要在太湖边打造又一张文旅新名片,甚至意图在太湖治理、转型发展上树立示范。

回到我们的正题,无锡为何要将重金打造、寄予厚望的一个项目放在宜兴?江苏城市论坛小编猜想,可能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是以无锡的成功经验,结合宜兴的太湖资源,要合力搞出点大名堂。

无锡太湖开发了几十年,太湖旅游、太湖名片是周边城市行动最早、搞得最成功的。从太湖牌到太湖山水、到太湖新城,无一步不是走在了最前列。甚至如今苏州的太湖动作,都是在学习无锡当年。而走得最早、跑得最快的无锡,其本市的太湖资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但其所代管的宜兴,太湖还几乎是一块处女地。

无锡有旅游、文旅、新城、游乐等不断迭代演进的太湖资源开发经验,可谓国内领先独步,目前看也只有常州的“无中生有”可与之一较高下。

宜兴太湖一旦嫁接无锡经验成功,那一定是不得了的一个项目。事实上,大拈花湾项目很可能是有这个潜质的。

作为大拈花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无锡自然博物馆,来到宜兴太湖边,无疑给前者这个大项目带来了强心剂,对投资者的信心、游客的号召力都将大大增强。

二是无锡要拓展发展空间,西进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而宜兴是长三角西部的重要节点。

近期江苏城市论坛推文《地少项目多,无锡怎么办?》提到,无锡将实施产业用地全域更新行动,以盘活存量为重点,加快低效用地退出,为优质项目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上述行动可以从侧面得知,随着开发强度的增进,无锡可用的地越来越少了,以后要省着点用、多给优质项目用。

事实上,无锡也是面积较少的地级市;规模小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比如镇江。无锡还是江苏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当苏州还有大把大把的地可以用的时候,无锡开始捉襟见肘了,怎么办?

目前来看,无锡依托太湖岸线(尽管是个断头飞地)把发展空间拓展到宜兴,无疑也是互惠共赢的。至于未来是否能把宜兴变成自己的市辖区,那是上面的事,可以暂时搁置,先搞起来、发展起来再说。

从这个上面看,无锡还是相当敢想敢干的。

而站在宜兴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发展,其东部地区能从无锡经验、无锡资源中得到快速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在线调研,你是否希望宜兴与无锡合并变成一座新的太湖之城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