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将失传的千年乡音: 黄梅太白渔歌

 荆楚文史哲 2022-09-25 发布于广西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和文学群
太白渔歌,太白湖区的传统民歌,是黄梅人传唱千年的乡音。太白湖方圆百里,湖天连接,曾经樯桅片片,朝暮歌声不绝于耳。很久以前就有“倾倒太白听渔歌”的说法,黄广相交处,万顷水茫茫。湖光山色秀,渔唱韵幽长,是黄梅古十景之一。   

让我们先来听两段渔嫂的歌:

“太白湖上波连波,太白湖水会唱歌。太白湖景美如画,太白野鸭舞婆娑。”

“太白湖水天上来,风吹浪花万朵开。百舸争流千帆秀,朝暮歌声动我怀。太白湖水波连波,春波水上望阿哥。哥撒渔网鱼出水,妹点竹篙船如梭。太白湖水梦里过,湖山抱水风景多。阿妹无心看美景,浪里穿行找阿哥。太白湖水泛清波,对岸住着妹阿哥。妹想哥来云不见,隔着湖面唱情歌。”

水乡的清凉是不是扑面而来?

黄梅的太白渔歌,是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是一首首山水田园诗。灵山秀水也吸引了众多热爱山水的文化人在此停留。东晋时期,中国田园诗鼻祖陶渊明,曾偕同佛教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渡江北上,来到太白湖边。陶渊明在黄梅舒城寨躬耕隐居,慧远则在舒城寒不远的张家湖,卓锡柘林寺。

晋代青州人宋益,为番禺令,弃官隐居黄梅之黄龄洞,为历朝封侯,世称“福主菩萨”。宋公来梅前,曾遍历名山大川,至彭蠡渡江,登黄莲嘴,进古长安驿,在这里见夕阳西下时渔家炊烟袅袅,听渔歌阵阵,感觉有如仙境,不由得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

“云如船,风如酒,扬起渔网长江楼。云里游,天上走,船上渔家笑声流。天是湖,云是舟。撒下鱼网收金斗。水蓝蓝,稻灿灿,夕阳西下见炊烟。白米饭,鱼儿宴,渔家生活似神仙。”

“太白湖来水茫茫,围湖趁早赶时光。银网撒开如满月,鱼家儿女打鱼忙。”看着美景,听着醉人的渔歌,宋公毅然决定驻锡于此。太白镇西庙儿咀上的水府庙,就是宋公飞仙来梅始驻锡之地,飞仙去后,乡人修以祀之,已二千余年。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由于渔民生产生活、婚姻、恋爱多在船间,由此萌生出大量男女之间互相倾诉爱慕之情的渔歌,太白渔歌的“渔歌互答”,也尤以情歌对唱吸睛。

你听!男:桥边河水绿悠悠,好个跳板无人修。情郎心想来修跳,不知长流不长流?情姐肯留不肯留?女:我与情哥住港边,桁条相搭屋相连,别人说我跟哥好,实实在在没沾边。冒吃羊肉惹身膻。

男:日头落了山要阴,龙王去了水翻腾。木桥去了路不在,坝破庄稼活不成,情姐去了冷郎心。女:想郎想得心里慌,洗澡忘了脱衣裳。淘米忘了筲箕滤,给牛喂水撒把糠。抓谷猫吃醋打汤。
男:昨日与姐同过江,姐头栀子花奈香,你摘花儿相送我,我推船儿你过江,二人共踏江上浪。女:姐奈坐在灶门口,想郎想得眼泪流。娘问女儿哭么事?湿柴烧火烟好瞅。拌筯害我丢了丑。

男:这山望见委山高,望见委山插早稻,早稻田里出白米,好想跟姐抖个嘴,姐嘴里头赛糖蜜。女:远望厘(庐)山起乌云,起了一层又一层,前头走的如来佛,后头走的观世音,神仙也有思凡心。

男:南风不刮北风刮,燕子含泥不含沙。鱼儿不离江湖水,蜜蜂不离采野花。情郎不离姐的家。女:我问青山何时老,青山问我几时闲。我问湖水翻么浪,湖水问我白么头。难比青山水长流。
渔民所唱之歌,随口编唱,很富于动感。 “一双桨,一条船,一网撒向湖中间。人儿笑,鱼儿欢,浪花飞溅船两边。一把叉,一根索,一 条翘嘴入筐中。翘嘴白,白露风,喝进肚子腮不动。跳两下,胡乱冲,肚皮翻白浮水中。用湖水,煮湖鱼,味美酒烈醉渔翁。云天外,风浪里,鳜鲂虾蟹满船舱。”

“银网撒开如满月,渔家儿女打鱼忙。一网鲜鱼一身汗,渔郎四季水为乡。逐浪白鸥绕船飞,绿水青山共悠长。玉兔东升晚风暖,笑语满湖鱼满舱。湖面千帆白云过,妹唱情歌哥来和。隔水唱出千重浪,唱来春风暖心窝。”

你看,女人摇桨坐船头,唱着婉转的渔歌,男人抛网,甩出优美的弧线,渔网入水瞬间,水花四溅,满满的期待随网沉入湖底,拉出水面又是沉甸甸的惊喜,汗水和着湖水潮湿了他们的脸庞。当夕阳西下时,湖水流金,波光潋滟中帆影点点,渔歌互答。
你听渔歌怎么表达人们心里的喜爱:

“渔歌当香饵,鱼群追着走。水上更比水中美,笑声淌进花雨楼”。“风送爽,妹招手,梦里情话说不够。”

“太白湖来水茫茫,大风起兮浪飞扬。湖水无边天作岸,波涌涛汹打船樯”。“渔歌回荡韵无穷,太白艄公唱古风。湖水清清鱼满网,归舟又和晚霞红。”

余世芳先生有《太白渔歌》:“萍叶芦花极望长,歌声缭绕水中央。夜来渔火还归棹,惊起汀洲雁几行”。清代诗人王士禛游览太白湖后写下了著名诗篇《太白湖》:浔阳东北白湖滨,雪汊纵横晓问津;何处云中庐岳影,满堤衰柳送行人。
这里云中庐岳和满堤衰柳则又是一种意境。还是咱们渔歌直接:“阿妹生来恋阿哥,湖面庐峰船底过。哥似游鱼妹似水,鱼水情深不分割”。“生不丢来死不丢,抓坨泥巴做对牛。把牛放在湖边上,牛儿爬上梨(庐)山沟,回来喝水才能丢”。“梦里酒淌香,渔船多富有,渔歌似醉又非醉,丝线染浓知春柳”。

说到男抛网,看着姿势是那么优美,其实撒旋网是一个技术活。旋网半径约三米,圆心处系绳子,网边缘系有小铁坨产生坠力。撒网的时候,左手握绳,右手理网,抓举至肩高,用力向后撒,并随之同时转身。网撒下后,双手握绳慢慢拉起,慢慢收,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因为在船上撒网,船不停摇摆,桩步不稳不行。所以练习打旋网的,先要在陆上站在滚动的石滚上练。

俗语说捕鱼捞虾误了庄稼,太白湖区农人祖祖辈辈大多数是种田为主,兼业水产。所以只是一小部分人蓄船置业,以船为生。各家各户渔具倒是都很齐备,如旋网、赶网、挺网、系网、罾等。作业方式也很多,如在船上“打镣”、卡钩、走钩、抢风滩等,还有装笼、摸脚迹、捉团鱼、捉黄鳝等。
现在时代不同了,以上所写的场景均已成为历史。太白湖水面现在都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湖区建立了黄冈地区太白湖渔场,杨柳湖养殖场,万丈湖农场,太白湖周边的湖角湖汊也都成为农田,水域缩小了许多。

在五十年代,一部分人蓄船置业者带船入社,成为交通部门所属运输公司一员。而那些以种田为主兼业水产的大多数渔民,则成为完全的农民。黄冈地区太白湖渔场有巡逻艇在湖面上巡逻,发现有用“业实”捕鱼的,一是收缴渔具渔获,让你空手而归。

二是抓人到场审讯,送武穴看守所拘留,后来直接设立了武穴公安局太白湖水上派出所进行管理。千百年来生产生活于太白湖水面的渔船、渔民自此退岀历史舞台。自此,歌声缭绕水中央,惊起汀洲雁几行,“倾倒太白听渔歌”之美景再也没有了。

太白渔歌是黄梅戏的源头之一,是在起源于太白湖区的“太白渔歌”等民歌小调基础上,逐步形成起来,流行在鄂、皖、赣三省的毗邻数县。文曲戏也是起源于太白湖区,明清时期流传至江西和安徽等周边地区。

当时,广济、黄梅称“调儿戏”“曲儿”或“文词调”,江西九江称“清音”,景德镇称“文词戏”,安徽宿松称“文南词”。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38年)广济县志就有“以文曲咏赞太白渔歌”的记载,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太白湖水面上没有了渔船渔民,自然就没有了渔歌,千年乡音、太白渔歌即将要失传了。希望太白湖区的后人,黄梅的文化人能够收集、整理太白渔歌,让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得以传承。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