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茶大礼的背后

 金浦茶馆 2022-09-25 发布于福建

烟茶大礼,这是漳州人的待客之道。见面递上烟、请喝茶,热情诚恳,不管新识旧交,大致总是如此。

为什么把烟茶连在一起、而且烟要排在茶的前面?这里有什么讲究与学问?笔者喜欢刨根问底,久而久之,竟然“刨”出一些心得出来。在功夫茶探源的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功夫茶的源头与中国第一批烟民的源头,原来是相同的,烟茶之间有深厚渊源。

明代,漳州月港是“大明第一港”,闽茶大量从这里出口,外来的物品从这里进口,贸易频繁,经济活跃。从这时起,烟草及玉米、番薯等出现在中国生活

烟草原产于美洲,后传播到全球明代姚露《露书》等史籍记载,烟草原出吕宋。明初,吕宋国曾以烟草入贡我国。月港与西方通商后,烟草、鼻烟等成为新潮的进口物资,受到一些人的追捧。单单从菲律宾采购烟草吸食自然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于是,明万历年间,漳州商人带回了烟草种子,并在闽南土地上栽种,获得成功,烟草便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当然,吕宋-漳州路线只是烟草传入中国最早、最主流的路线。

烟草传播至中国后,漳州出现了中国第一批烟民烟民改良了烟叶的处理方式,将烟叶放置通风处喷酒阴干,之后切成细丝,放到特的烟锅中加热,形成烟草处理方式的一大革新,旱烟就此发明。农村的烟民抽旱烟通常用自家产的烟叶老烟民的烟袋和烟杆随身携带想啥时吃烟就啥时吃烟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最先传入烟草种子闽南,烟草产业相对最成熟。闽地出品的烟丝被认为是上品,劲大过瘾,得名金丝烟。旱烟除了用烟锅吃之外,也可以用薄纸卷起来吃而这便是商业化香烟的前身

南气候潮湿,地表水资源丰富、多沼泽,易孳生蚊虫古人将其归因为瘴气。吸烟时温暖的烟气进入肺部,烟草中的成瘾物质令人愉悦,吸烟后那种温暖的感觉,让不少人产生吸烟阻挡瘴气的错觉可以去除阴邪、补充阳气。于是,烟瘾造成的愉悦感被合理化,烟草从漳州海澄县迅速传播至各县到明末,漳州、泉州、福州、兴化抽旱烟的嗜好已蔚然成风,福建成为烟草传播的中心。

   抽旱烟的农民

烟草成瘾性很强,深得烟民的喜爱,被为除瘴提神、却病的利器。据说一次漳州士兵调到外地作战,时逢瘟疫,漳州士兵因吸烟竟未染疫,加强了烟草的神话。而巨额的利税,商人的运作,也是烟草行业发展的一大原因

但是,吸烟有害健康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种植烟草与粮食争地,因而关于烟草利弊的争论从其登陆中国之初就没有停止。出于各种原因的禁烟史不绝书,妖草屡禁不止1639年,明崇祯皇帝颁布禁烟令,农民不许种烟、商人不许卖烟、百姓不许吸烟,违者与通番同罪,从生产、制造、流通、使用的全流程打击烟草行业。禁烟虽有成效,但黑市贩买猖獗,烟草价格飙升,商人谋取暴利。而且五年后明朝就灭亡了,禁烟令自然成为空文。 

北方的皇太极试图禁烟,然而他的禁烟政策只针对平民,禁止平民种植、贩卖、吸食烟草,但是对于贝勒们不但不禁止,反而将烟草当作奖品赏赐给他们。当贝勒们神气地吞云吐雾,吸烟成彰显身份的奢侈品,烟草的身价提高了,结果就是后金百姓上行下效,越禁越吸。

满清入关后,依旧延续了严苛的禁烟政策,试图禁绝烟草。但结果并不如愿,特别是官员吸烟的风气其实并未得到扼制。雍正时代虽在道德上批判,却在不妨碍正常农业生产前提下予以宽容。

等到乾隆初年,有很多官员意识到,试图彻底禁烟是对社会习俗的挑战,只会引起官民对立情绪。如果强行禁烟,最终还会使烟价大幅提高。于是对烟草的限制集中在种植领域,允许百姓在房前屋后、田种烟草,只要不占用肥沃的土地就可以。但是烟草种在哪里,实际上还是农民做主这种限制等于开放到了乾隆中后期,禁烟运动彻底废弛。吸烟终于与饮酒一样,成为了被承认的社会习俗。

后来为了弥补购买茶叶造成的逆差,英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鸦片将其乔扮成香烟,称为“大烟”,并赠送旱烟锅,搜刮民脂民膏。鸦片成瘾性极强,对染毒者的健康与家庭的经济造成毁灭伤害。再后来,有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有了鸦片战争……

回到文章的开头,烟与茶渊源深厚,一言难尽。笔者见到不少漳州老人,既嗜茶又嗜烟,每天从早到晚,常一壶壶泡茶、一杯杯喝茶、一根根抽烟,乐此不疲。抽烟随时随地,喝茶要请客到家中。己之所爱分享他人,分享烟比分享茶更直接方便。作为人际交往的大礼,烟的使用频率更高。所以,这应该是把烟排在茶前面的内在含意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