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BS 案例百年 | 实战经验

 飞虎兔 2022-09-2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但总体而言,各种观点之间的相似性更为突出。我们的受访者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力量,能让学员和教师参与和深化主动学习。我们围绕以下主题研究了教师对六个关键问题的回答。

选择案例教学的原因

我们首先请受访者描述其在案例教学方面的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开始在教学中引入案例的。大多数受访者在学生时代就有案例学习经验,并指出他们非常喜欢案例以及案例学习的体验。

例如,Ryan Buell 副教授提到,在他开始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就意识到案例可以多么引人入胜、多么具有变革性。专业讲师Meredith Burnett 在开始教学工作之后,意识到了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因为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分析与其当前或未来的职业相关的问题,也能帮助她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给组织带来的挑战。Joshua Margolis 教授提到,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参加过MBA 课程,那时一位专家级案例教学教师主持讨论,真正让案例鲜活了起来。

在强调案例教学法的机构中,受访者的案例经验与其在项目中的教学时间较为相关。然而,有时使用案例是出于实用主义,正如Leon Prieto 副教授在他回答中所说的:因为这样,他的学生会觉得他的课程更有意义。

案例教学的优势

对于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即受访者认为案例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大家的回答主要围绕两大主题。第一个主题强调案例能让概念更生动。第二个主题强调案例教学能促进同伴学习。

第一个主题强调了案例的以下功能:让抽象概念更生动,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到概念与自身实际的相关性,并帮助学生应用概念。Simone Phipps 和Karin Schnarr副教授都提到了这一点。Schnarr 谈论了心理安全的价值以及信息不完善时做决策的挑战,这与本系列前文讨论过的主题相呼应。此外,William Kerr 教授指出,案例教导学生如何应对需要做决策的情况。

Bora Ozkan 副教授和 Ting Zhang 助理教授主要关注案例讨论的社交层面。Ozkan 指出了案例教学如何促进同伴学习。Zhang 表示,站在案例主角的立场思考不仅能让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具体,还可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向同侪学习。

案例教学的挑战

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在案例教学法中,你认为教学和学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这个问题收获了各种各样的回答。

Amy Edmondson 教授强调,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和学员,都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案例讨论才能取得成功。

Willy Shih 教授强调了案例教学一开始会遇到的挑战,即让学生适应案例讨论,并提供了一些克服该挑战的方法。很多学生对更依赖于讲座形式的课程已经习以为常,因此这一挑战很正常。

Kerr 教授指出,案例讨论还面临另一个更普遍的挑战,即在课堂上激发并维持大家的热情。即使学生愿意进行案例讨论,他们也可能会觉得有些案例不太吸引人。因此,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深挖”案例,找到其中的财富,这点至关重要。

Kerr教授的第二点观察也与“深挖”案例相关,即教师需要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抽象程度。学生必须了解某个特定案例的微妙之处;决策者必须知道所有细节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但案例讨论也必须引入更广泛适用的原则。有时候可能很难实现这种平衡。

Srikant Datar 院长强调了案例教学中的另一个挑战,即知识、技能和品格 (knowing, doing and being) 之间的差距。获得 Kerr 指出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很重要,但若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学习如何将这些见解付诸行动并有计划地发展个人优势同样必不可少。案例教学未来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可能是:寻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这类技能。

此外,案例讨论无法提前确定课堂的内容架构,这一特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Tsedal Neeley 教授观察到,案例教学的一个挑战是,可能无法像讲座式课堂的老师那样控制对话,以及讨论可能偏离方向。然而,正如 Neeley 所指出的,这种时刻可以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

最后,Buell副教授关于课堂上脆弱性的讨论,强调了案例教学可能给学员和教师带来的心理挑战。他指出,讲座式教学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更舒适的形式,不会带来受访教师强调的挑战。然而,如果在讨论案例时能接受并努力克服这种脆弱性,那么它将会带来独一无二的学习体验,并能与Neeley教授谈到的情况形成互补。

给案例新手的建议

我们的第四个问题“对于第一次使用案例法教学或学习的人,你有什么建议?”也收获了各种不同而互相关联的回应。我们的受访者同时关注学生和教师。

在学生方面,Datar 院长指出了通过参与对话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他建议,对于学生而言,无需强求发表完美的见解,而只需提出“足够好”的评论,参与并投入对话中。Prieto 副教授提出了重视同伴学习的建议,扩展了Datar 院长的见解。学生们在课前共同讨论案例可以创造安全的空间,在其中他们能探索如何实现主动学习。

Jan Rivkin 教授的回答则从学员和教师双方的角度考虑。正如本系列的第三部分所述,对学生的投入可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而 Rivkin 指出,这种投入也使教师在课堂内外均受益良多。

受访教师回应中共同涉及的第二个主题是学习应对讨论期间的思想多样性。Phipps副教授指出,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时,必须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对此,Margolis 教授和助理教授 Zhang 强调了学习耐心和信任学员的价值。Margolis 表示:“需要相信学生来上课时准备充分,充满想法,会互相倾听,相信学生会收获你想引出的关键见解和经验。”在这一点上,Zhang认为,即使是意想不到的时刻也能提供“额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案例教师还应记住,取得课堂上的成功需要时间。Margolis 的建议指出了案例教学法相较于讲座式教学的独特性:“掌握案例教学法需要时间。它与我们作为教师的很多本能反应不同,不仅是传授知识,兴奋地分享我们的某些发现。”

Joseph Fuller 教授亦认为,这些差异的本质集中在案例讨论所涉及的“逆向学习模型”上。换言之,应用案例教学法时,不是采用“上课学习”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而是“要事先做好准备才能学习”。这种模式必然会改变讨论的性质,不再是“学员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汲取智慧”的有序过程。作为讲师,需要让讨论自然发生,并思考如何在对话中继续提出正确的问题。

案例的未来

我们的第五个问题是“案例未来应该如何发展?”[1] 回应普遍表示,案例主角应更加多元化,并增强交互性。我们也收到了一些独特的见解。Shih 教授就提出了独特见解。他提到了一个冲突:即大多数案例公司对于案例积极正面描述公司的期望和通过研究失败和模糊性可以取得的收获之间的冲突。

与许多受访者一样,Rivkin 教授亦提出了未来案例中的主角应更加多元化。Rivkin 认为,体现这种全面的多元化不仅对于少数群体很重要,而且能帮助所有学生意识到人才可以来自任何群体。此外,此类案例能帮助未来的领导者准备好驾驭多元化员工之间可能出现的潜在冲突,同时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

另一个常见回答则表示,未来案例可更具互动性。例如,Margolis 教授指出了丰富案例媒介的可能性,包括“让案例叙事在前来上课的学生眼前徐徐展开”的纯视频案例。

未来案例的强交互性,也可能来自于更沉浸式的体验。专业讲师 Meredith Burnett 强调,可提升案例的游戏性,以增强学生决策体验。在天普大学领导虚拟现实(VR) 案例开发的 Ozkan 副教授指出,VR可以让学员拥有沉浸式的总经理体验。

基于增强交互性的主题,Fuller 教授指出了未来案例可能会改变案例中的时间处理方式。他提议,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让学生获得有关公司收益的相同财务信息流,并让学生“像股票交易员一样对股票进行分析”会怎样?让某些案例“按照实际决策的速度和节奏”进行,并兼具决策者必须解决的所有随之而来的复杂问题,这将极大地帮助学生体验现实的商业世界。

结语:致力发展案例教学

当我们让受访者分享结束感言,很多人在前述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了回答。

Schnarr 副教授的评论谈论了案例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与其他几个回答相呼应。

还有一些见解既涉及一般案例教学,也涉及案例教学在过去不平凡的一年中带给我们的经验。最后,Neeley 教授的提醒让我们深受启发。她指出,案例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在效果最佳时,它能帮助教师“成为让学习变得鲜活生动的媒介。”

我们希望所有读者都能成为这样的媒介,带领所有人走向更好的未来。正如Buell 副教授所说:“为新常态谱写新篇章,需要更多协作型问题解决人才,而这正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我认为,这意味着这种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会在未来变得甚至更加重要。“

我们也很乐意听取你的意见。你都有哪些和案例教学相关的体验?你遭遇了哪些挑战?受到了什么启发?对于未来或已有经验的案例教师,你有什么建议?

注:我们衷心感谢所有参与录制视频、回答采访问题的教职人员。他们慷慨贡献时间和才能,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本文得以成形:Meredith Burnett,美国大学科戈德商学院专业讲师;Ryan W. Buell,哈佛商学院 Finnegan Family 工商管理副教授;Srikant M. Datar,George F. Baker 行政学教授兼哈佛商学院院长;Amy C.Edmondson,哈佛商学院诺华领导力与管理学教授;Joseph Fuller,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William R. Kerr,Dmitri V. D’Arbeloff,1955 届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Joshua D. Margolis,哈佛商学院 James Dinan 和 Elizabeth Miller 工商管理教授;Tsedal Neeley,哈佛商学院 Naylor Fitzhugh 工商管理教授;Bora Ozkan,天普大学福克斯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Simone T. A. Phipps,中乔治亚州立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副研究员;Leon C. Prieto,克莱顿州立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Jan W. Rivkin,哈佛商学院 C. Roland Christensen 工商管理教授;Karin Schnarr,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拉扎里迪斯商业与经济学院政策与法律副教授;Willy C. Shih,哈佛商学院 Robert 和 Jane Cizik 管理实践教授;Ting Zhang,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助理教授。

[1] 本系列的第 5 部分更详细地讨论案例的未来。

哈佛中心(上海) 成立于2010年,由哈佛商学院和哈佛中国基金共同组建和管理,为哈佛大学所有院校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合作,学生交流,以及教学工作提供支持。

网站 Website: shanghaicenter.harvard.ed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