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内胆管结石

 懒散的向上 2022-09-2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一、病理及临床概要
图片
图片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发生率较高,临床诊断有时颇为困难,手术往难以彻底清除,常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使病情复杂和恶化,故应高度重视。

  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混合石,常多发,形状不整,质软易碎,大小及数目不定。有的呈泥沙状,称之为泥沙样石;有的积聚成堆或填满扩张呈柱状、梭状或囊状的胆管内即成为“铸形结石”或“管状结石”。好发部位是左右肝管汇合部或左肝管。梗阻近侧的肝内胆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胆管壁有炎症及及纤维组织增生可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胆汁郁滞和感染,可引起肝组织坏死、脓肿形成和肝叶萎缩。

二、声像图表现
图片
图片

  基本征象仍然是强回声团及其后方声影。具体特点如下:

1.在肝内出现强回声团,其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斑点状、条索状、圆形或边界不规则的片状区域。

图片

肝内结石的回声一般较肝实质明显增强,大约高6dB。但偶见仅较肝实质稍强而不明显者。尤须重视当肝管极度扩张充满大量泥沙样结石时,可以呈现类似软组织肿块的图像,声影较弱,可能导致误诊。

2.在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

图片

3.结石强回声团具有沿左右肝管走向分布的特点。当有淤滞的胆汁充盈肝胆管时,可显示出典型的图像,即在扩张的胆管腔内有结石强回声团,其周围有宽窄不等的液性暗区,胆管前、后壁的亮线清晰。相反,若胆管内无淤滞的胆汁,则结石仅呈现为在肝实质中的强回声团而胆管壁界线显示不清。此时,注意伴行的门脉分支可有助于判断。

4.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的门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亦可呈分叉状;合并感染时可呈囊状,于肝硬化时则扩张不明显。

5.肝内合并胆汁淤积或炎症感染时,肝脏肿大,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粗大不均,或可见多发脓肿。有时可见结石梗阻的叶、段肝胆管以上的肝实质萎缩,而其余肝叶可代偿性增大,整个肝脏变形。

6.肝外胆管可轻度扩张。

三、诊断评价
图片
图片

  由于肝脏本身是良好的“透声窗”,使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显像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一般诊断不困难。然而须重视与肝内其他强回声结构或是病变相鉴别。

1. 正常的肝圆韧带,在横切或斜切时,表现为肝左叶内的强回声团块,后方可伴有声影;然而作纵切面时,显示为自门脉左支矢状部向前下方延伸出肝的强回声带并走向腹壁,故不难鉴别。

2.肝内的钙化灶和肝组织局部坏死后的纤维化斑痕可呈现为与结石相似的强回声团及声影。但一般不引起肝胆管扩张。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提示诊断。

3.肝内软组织肿瘤,如肝血管瘤、原发和转移性肝癌等,均可表现为强回声团,但无声影。这类肿块,一般呈球形,边界清楚,分布于肝实质中而不限于左右肝管范围是其特点。

4.肝胆管积气有时与结石的鉴别较困难,需重视以下特征。

图片

                   肝内胆管积气

肝内胆结石与积气或钙化灶的鉴别要点
图片
图片

临床特点

肝外胆管

肝内胆管

病灶强回声团

声影特征

病灶分布特点

X线平片

肝胆管结石

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史

轻度扩张 (>6 mm)

扩张

形状稳定,边界清楚,填充于肝胆管腔内

干净

常见多发,沿左右肝管分布

阴性或见结石影

肝胆管积气

多见于胆系术后

不扩张

不扩张或扩张不明显

形状不稳定,边界不清楚,紧贴胆管前壁

不干净(有彗星尾征)

常见大量强回声填充于左肝管或二级肝胆管支,左侧位则移向右肝

可见气体影

肝内钙化灶

肝实质炎性或局限性病变史

不扩张 (< 6 mm)

不扩张

形状稳定,边界清楚

干净

常见单发,分布于肝实质任何部位,不限于左右肝管范围

可见钙化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