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史学女神 出新书了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9-26 发布于河南

胡适 吐槽  陈寅恪,,, 


图片
作者: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上教人文 
副标题: 再现历史真相的影像实验
原作名: Slaves on Screen:Film and Historical Vision
译者: 姜进 
出版年: 2022-9-30
页数: 196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上教人文 · 历史之眼

ISBN: 9787572013836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真实”vs“虚构”
★电影提出了怎样的历史问题?
★新文化史旗手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继《马丁·盖尔归来》之后关于电影与历史的力作
★《斯巴达克斯》《燃烧!》《最后的晚餐》《阿米斯特德号》《宠儿》,电影摄制与历史文本的对照
★解读电影诠释历史的方式和策略

***内容简介***
“电影有何潜 力, 能以一种有意义的、精确的方式来诉说过去?”在《电影中的奴隶》一书中,戴维斯进行了电影和史学的交叉研究。她认为,电影是“一个有价值,甚至有原创性的历史洞察的方式”,历史电影是制片人、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关于过往的集体性“思想实验”。书中以五部关于奴隶的历史电影为底本,探讨了电影如何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对于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现代遗产的批判和反思。

***名人及媒体评论***
戴维斯是一位专注于传统权力中心以外的人的历史学家,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电影中奴隶的境遇。她分析了五部电影……每个主题领域,戴维斯在由历史建构的虚构小说和想象间建立了复杂的互动关系,而这些电影都植根坚实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戴维斯强调,电影制片人需对电影中虚构的部分作出声明,以便观影者能够区分历史事实和虚构。
——弗农·福特,美国图书馆协会
从斯巴达克斯到宠儿,[戴维斯]直观地展现了好莱坞是如何表现非裔美国人的历史的以及他们对此想象的变化。
——华盛顿邮报
她的主题总是值得深思……[戴维斯]思考了如何描绘奴隶制以及如何对待奴隶制的历史。她将历史写作(已有2500年历史)与历史故事片制作(已有100年历史)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历史电影应该让过去成为过去。”
——苏珊·索尔特·雷诺兹,洛杉矶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 · · · · ·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专长为欧洲近代早期历史研究,被誉为“当今在历史写作方面最具有创造力的人之一”。先后在布朗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任教,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 席,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荣休历史学教授,同时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兼任历史学与中世纪研究教授、比较文学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马丁·盖尔归来》《档案中的虚构》《电影中的奴隶》等。曾因其杰出的史学成就,荣获霍尔堡国际纪念奖(2010)、最高等级的加拿大勋章(2012)以及美国国家人文奖章(2012)。被誉为“当今在历史写作方面最具有创造力的人之一”。
姜进,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荣获上海市“浦江学者”等称号。

目录  · · · · · ·

序 言 /1
第一章 作为历史叙事的电影 /5
第二章 抵抗与求生:《斯巴达克斯》 /24
第三章 仪式与反叛:《燃烧!》(《奎马达政变》)和《最后的晚餐》 /53
第四章 创伤的见证:《阿米斯特德号》(《勇者无惧》《断锁怒潮》)和《宠儿》 /87
第五章 讲述真相 /148
插图出处 /168
致谢 /170
译名对照表 /173
译后记 /182

作为历史叙事的电影

公元前71年,罗马城外的一个营地。一位伟大的罗马将军面前站着被俘虏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率领奴隶反抗罗马军团整整两年的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就是你,对不对?”斯巴达克斯不说话。“我是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将军说,“我问你话,你必须回答。”斯巴达克斯仍一言不发。将军扇了他一记耳光。斯巴达克斯往将军脸上啐了一口。
19世纪 50 年代,安的列斯群岛的一个岛屿,一个英国人气急败坏地注视着一个被解放的奴隶——曾与他一同参加叛乱,现在却是 他的敌人、被俘的黑人起义领袖。“听着,挑起战争的不是我!”英国人咆哮道,等着对方回答。黑人领袖骄傲地与他对视,一言不发,然后啐了白人一口。

1795 年,古巴的一个甘蔗种植园。在餐桌上,伯爵让最固执的奴隶紧挨着自己就座,如同基督和他的使徒。两人对视着,就像乔托那幅著名画作里耶稣凝视着犹大的脸。“我是谁?”伯爵质 问道,“我是谁?”奴隶怒目而视,一言不发,然后啐了主人一口。影片中的这三幕重演了奴隶制度与反抗奴隶制的漫长历史中三个想象的片段。对此我们当做何想?我们是否满不在乎,当那不过是劳伦斯·奥利弗扮演了罗马将军,柯克·道格拉斯扮演了斯巴达克斯,马龙·白兰度扮演了英国人?我们也许注意到这些场景的相似性——主人寻求对其权威的认可,反叛者沉默、啐口水——好奇后两部电影是否引用了第一部?要知道这可是电影制片人的惯用手法哦。或者,我们可否进一步发问:这些场景是否力图再现奴隶历史中冲突和情感的一种严肃的努力?我们是否可以将制片人、演员和观众看作关于过往的集体性“思想实验”的共同参与者?
初看之下,这些问题似乎很难回答。读者有理由怀疑,如果脱开史学专业所通用的散文体的边界,而改用电影的视像、声音和戏剧性表演,我们还能给出忠实于史料的历史记述吗?

事实上,在远早于斯巴达克斯的古希腊,就已提出了这个关于历史散文与史诗的问题。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撰写历史时就从诗歌转用了散文,这可以说是一个革命。荷马在神启之下吟诵了最终导致特洛伊战事的各种争执;希罗多德有关希波战争的描述却并非来源于女神,而是他自己“从探究(即希腊文'历 史’的本义)获得”;修昔底德亦是通过他本人的“探究”,在比较和辨识各种讲述和证据的基础上,写出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解释道:像荷马这样的诗人是可以用夸张和虚构来取悦并吸引听众的,但是他本人却只书写他亲眼所见或是有可靠来源的事情。

数十年后,亚里士多德以另一种方式区分“诗”与“历史”。他认为韵文与散文之间文体上的差别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和目标的差别。“历史学家关心的是发生过的事,诗人关心的是可能会发生的事……诗处理的是普遍性真理,历史则处理特定的事件。”以史诗和悲剧为例,亚里士多德指出,诗人必须选择一些事件,真实的或虚构的,将它们塑造成一个整体性的故事;历史学家则必须告诉人们在一个特定时段里发生了什么,无论这些事件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
    这些经典的区别在实践中往往变得模糊不清。向来严谨的修昔底德在谈到他史书中所引述的诸多言辞时解释道,他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记住他所听到的或者别人转述于他的内容,“所以我的方法是这样的,一方面尽量保持接近实际上所讲的话的大意,同时使演说者说出我认为每个场合所要求他们说出的话语来”。直到16世纪,欧洲的历史学家们还都遵循着这个惯例,在历史描述中插入编造的、但合乎情理的话语。进一步说,当修昔底德要在对事件互相有冲突的叙述中做出选择时,很有可能不得不诉诸所谓人类行为的普遍“可能性”——换言之,即亚里士多德分配给诗人的任务。

今天的历史学家们仍然在做同样的事。亚里士多德以为史学家只提供某一时段内任何事件的散乱记录,他如此描述历史写作显然是不准确的。史学家们从来就是在众多素材中挑选抉择,古今皆然。历史著作可能没有希腊悲剧式的开始、中间、结尾,但它以前有、现在还是有其完整结构的。诗与历史之间自古就有的对比和跨越预示着历史电影与历史散文之间的对照和跨越。诗不仅被赋予了虚构的自由,而且还带给我们一套独特的讲述技巧:诗体、韵律、高雅修辞以及用语及隐喻中令人惊异的跳跃。诗的这些规范与方法虽可能不利于其传达某种历史信息,但却能更有力地表述有关过往的某些特征。例如,华特·罗德尼用学术性的社会史方法讲述了加勒比地区的奴隶制和劳动人民的故事。同样是描述这段历史,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奥麦罗斯》则赋予其悲戚而伟大的诗性之声。他笔下的西非洲吟游诗人为非洲奴隶的被捕获而悲吟:“我们下到船上,沦为那黑影的颜色/戴着锒铛脚镣,被锁在那如链的海浪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