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初(1910—2000),出生于古宋县泸卫城(今兴文县中城镇)的贫民家庭。1929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的刘复初,受共产党员秦青川和任晋侯的影响,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 1932年春,刘复初参加赤色群众组织的“红军之友社”活动,同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与“红军之友社”社友郭平安、杨泽久等人创建宋兴游击队,在古宋、兴文、江安、长宁等地开展游击活动。1934年冬,江长游击队与宋兴游击队合并成立“南六游击队”后,刘复初兼任政委。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兴文,刘复初找到红军部队首长要求参加长征,被安排留在地方配合红军行动。同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南六游击队被编入纵队,为第三大队——红军川南游击支队,刘复初任政委。此后,刘复初率领部队在川滇黔交界一带浴血奋战,曾经攻入过筠连县城,这也是川南游击纵队攻入的唯一县城。 1936年2月,在红军川南游击纵队遭遇重大挫折后,在兴文县洛柏林召开的中共川南特委扩大会议上,刘复初担任特委书记兼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政委。6月,川南游击纵队与黔西游击纵队会合改编为红军川滇黔抗日先遣队后,刘复初任政委。7月,刘复初任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兼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率领游击纵队在珙县、兴文一带活动,并在珙县大庙取得伏击胜利。同年冬,纵队转战到云南威信,刘复初因伤病寄养在安尾坝农户江正昌家,于12月6日被搜山敌军抓捕,押到泸州监禁。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刘复初坚贞不屈。1937年8月,刘复初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38年4月,刘复初到达延安,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干部队学习,毕业后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并先后担任陕北公学民族部政治教员、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视察团副团长,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春,党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到东北工作。刘复初从延安步行千余里到达哈尔滨,后转赴满州里。194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刘复初担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兼市长,在此期间,他积极支援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刘复初任呼伦贝尔盟党委常委。1953年,刘复初任内蒙古东部区党校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1955年春,刘复初参与创办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任党委常委兼副院长。1958年,刘复初参与创办内蒙古林学院,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为内蒙古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2年,内蒙古第四次党代会上,刘复初被选为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于1984年离休。离休后的刘复初被选为内蒙古干休所党支部书记。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疾病缠身,带领老同志到基层调研,向各级党政提建议。刘复初还重返当年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曾经战斗过的地区,寻找幸存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和当地老人,座谈回忆纵队战斗的重大史实,为编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作出了贡献。 2000年,刘复初去世,享年9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