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双下肢水肿

 wyfx100 2022-09-26 发布于北京

提起水肿啊,相信大家还不是很熟悉,但对于日常生活中,我们被蚊子咬了一下,起了个包,我们就知道“肿”了!哈哈!那就听我慢慢到来,其实啊,水肿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原文:“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它与风水、石水、水胀、涌水、积水、鼓胀、溢饮、水溺涩、水泉不止统称为水病!哈哈,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那我们说一说水肿的原因吧!临床医学认为,其原因如下:1 心源性水肿--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2 肾原性水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3 肝原性水肿--肝硬化、肝坏死;4 营养不良性水肿--贫血、癌症性、烧伤(低蛋白血症);5 药物性水肿--皮质激素等;6 妊娠水肿--妊娠中毒症可引起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7、内分泌疾病--甲减引起的粘液性水肿;8、局限性水肿--常见于炎症、创伤、过敏、压迫等原因,造成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9、特发性水肿(功能性)--无明确原因的水肿,如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等。那我们中医又是怎样认识水肿的呢?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阳水多由外邪侵袭所致,病程较短,浮肿初见于颜面部,逐渐漫及全身,阴水多由劳倦内伤,或久病正虚等所致,浮肿初见足胫、下肢,逐渐漫及全身!好了,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接下来我们以一个案例来阐述这一病证!

此患者是93岁的老爷爷,双下肢水肿10余年,自觉双下肢困重,行走不便,期间曾多次四处求医,均无显著疗效,遂来就诊,经触诊,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皮肤紧绷,光亮,以双踝关节尤甚,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分析,该患者属老年男性,故其气血,肾精多有不足,故针灸取穴,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经为主!取足阳明胃之双气冲穴,脐中四穴,任脉之曲骨穴,足少阴肾之双太溪、复溜四穴,及局部阿是穴。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予红外线照射20余分钟。出针后,用火针点刺双下肢水肿处,如无火针,则可用0.25x25mm毫针代替。

以下是火针操作视频!

通过火针操作,我们可以看出,针出之后,水肿液体沿着针孔处流出!

看,还流个不止呢!

咋看上去都像是在流汗呢?若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图片

看呢,床单都湿啦!

图片

图片

等水肿液体流尽之后,再叫患者起身嘱其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双下肢火针处一天内不要接触水!

总结:肾主水,主骨生髓,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之输血、原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三部九候论之肾气脉决!复溜穴亦属足少阴肾经之经穴,经主喘咳寒热!,足阳明胃经之气冲穴又名气街,全身头、胸、腹、胫之气皆藏于此!任脉总督一身之阴,与督脉及冲脉皆起与胞中,同出而异行!曲骨穴有利小便之功效,“利小便以实大便”!旨在讲水肿之液体从小便出之意!脐中四穴,即沿脐中上下左右分刺!有固本调中,平衡阴阳!

另外:《黄带内经.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少居阴冷潮湿的环境,可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