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日不落全盛时期的英国是怎样的体验?

 金之桥 2022-09-26 发布于广东

对于英国的上流社会(包括拥有大片土地的世袭高门、在工业革命后发达的银行家、实业家、殖民地总督、帝国政府的高官)来讲,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全英国的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在当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他们服务,光是在伦敦就有十数万仆役为贵族家庭服务。

住在建于 18 世纪的大豪宅。收藏关于中世纪传说的裸女图。弄一个有上万本书的图书室(基本不看)。带着几十条灵缇去树林里打狐狸。在牛津大学读书。和银行家的女儿结婚。在外交部工作。真的是无聊透顶的生活。像丘吉尔那样潇洒有趣的人不多。

那些中产阶级,比如律师、公务员、低级军官、牧师之流来讲,这是一个看得见未来的时代。雇一个女佣,租住在城里,孩子们上文法学校读书。大学可能读伯明汉大学、曼切斯特大学之类在 19 世纪建立的学校。日子过的比上流社会的人拮据得多,但是他们就是帝国的基石。

如果你是当时的下层阶级,如产业工人、佃农、仆欧,那真的是对下层百姓最不友好的时代了。大多数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牙齿就已经掉光了,然后在四五十岁时死于劳累。

1914 年伦敦东区居民的平均寿命是 30 岁,小孩子在学校会被严厉的老师用教鞭狠狠地抽打,在家里还要帮工。因为城市的卫生系统十分糟糕,因此时常爆发霍乱或者鼠疫,每次都会有上千人死亡。

殖民地的原住民的生活也是两极分化的。印度土邦的王公和马来亚的苏丹们们过着穷奢极恶的生活,比如海得拉巴末代王公 Asaf Jah 七世拥有 140 亿美元的财产(相当于现在的 2360 亿美元)。而孟加拉经常一次饥荒就一波带走十万条人命。四分之一的爱尔兰人在大饥荒时饿死。

首先就业率要比我们好得多。

当时英国就业形势有多好?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小孩,七岁时就可以找到工作!

对小孩来说,比较热门的工作地点有两种,煤矿和烟囱。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英国煤矿里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干完一天活儿,七岁的你就可以拿到五便士的工资。

听上去很棒,对吧?

在烟囱里工作的时间要短一些,每天十二个小时。孩子们通常在早晨四点上班,因为要赶在房子生火之前把烟囱扫好。

图片

按道理说,屋主人应该在扫烟囱的小孩来之前,让余火冷透。但是很多屋主人嫌麻烦,于是小孩只好钻进火热的、烟雾弥漫的烟囱里。

被闷死的也不是没有。当屋主人发现烟囱不管用时,或许可以在烟囱里找到一个卡住的死小孩。

当时有一位曼切斯特的扫烟囱工这样描述他训练童工的方式:

“训练小孩时不要对他太温柔,必须狠一点······无数烟囱工死于肺病,而且他们都生活习惯特别龌龊。小孩子通常只有一件衬衣,穿到烂掉为止。”

还有一个诀窍,给小孩子吃的越少,他们越瘦,越容易钻到烟囱里。

因此当时的小孩极端仇视那些有大房子的人,会在门把手上涂抹粪便和尿液,让富人回家时沾一手。

农村的生活也不轻松,农场工人的工资低的骇人。

1849年一位记者访问了一家农舍,他描述的景象包括:

湿漉漉的墙壁像冒着冷汗

房子十分低矮,一进门,人脸就几乎贴在茅草顶。

仅有的家具是一张小桌子,三把旧椅子和摆盘子的柜子。

母亲抱着孩子哭诉,没法清洁,没有鞋子。

晚上弄出几个土豆,加几片面包,就是全家人的一餐饭。

十九世纪早期英国工人平均每周工作96个小时,工资四十便士。三餐吃面包黄油。周日晚上打牙祭,吃半只牛头(10便士),先剥皮,把脑子冲洗掉,煮两个小时。

英国人还很有发财头脑,他们发现卖人是个来钱的好生意。

当时有个工头讲述:

“有一次我有个七八岁的小孩被拐走了,他在街上被一个人抓住胳膊,他把孩子带到一个公寓,用下药的茶把他弄晕。一位警员和我追到赫尔,那个贼说,如果把小孩带上船卖到法国,就能赚十英镑。”

前面说了小孩在煤矿的工作,妇女一样可以下矿。

腰上缠皮带,用铁链拉着煤车,手脚并用地爬。衣服一整天都是湿的。

有位37岁的煤矿妇女说,怀孕的时候更糟,丈夫常常打她,因为没及时准备好洗澡水。

1844年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8到13岁的小孩每天工作不得超过六个半小时。女性禁止在地下做工。

1838年,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描述孤儿奥列佛的悲惨遭遇。

书里反应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救济院,童工,帮派犯罪等等。

著名学者赫尔伯特斯宾塞,研究了工人和英国社会,认为那些虚弱无法劳作的工人死掉对国家有好处。

有人戏称,之所以英国人野心勃勃地去往全世界,是因为当时英国本土实在不适宜人类生存。

图片

于是,有个人说: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