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又出“钱学森”,美国为了获得他手中的“玻璃”,不仅暗中限制人

 张立品vnf7h6ps 2022-09-26 发布于广东
我国又出“钱学森”,美国为了获得他手中的“玻璃”,不仅暗中限制人身自由,而且还怂恿众多知名企业开出百万年薪,只为留住他!

1996年,年轻的潘锦功怀着一腔求学热情被推荐到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深造。得到这个学习和科研的机会后,潘锦功一头扎进实验室。

潘锦功深知当时中国在发电领域仍然存在利用率低,成本高,区域局限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潘锦功一手创建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研究中。

他在实验室与团队花费6年的时间,终于研发出一种发电玻璃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让特制的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解决发电问题。而这一玻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添加了一种叫碲化镉的材料。

碲化镉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很强,制造材料消耗较少,并且这一材料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当美国方面得知他研发的这一材料后,对他极为重视。他们先是将潘锦功的这一发明写入教科书,给了他名誉。而后美国的很多知名企业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以百万年薪聘请他留在美国工作,给了他利益。

面对美国方面的名利诱惑,潘锦功不改初心,坚持回国。面对这一人才,美国不肯就此放弃,他们开始玩“阴”的。

他们以各种理由阻拦潘锦功的回国手续,甚至不惜限制其人身自由,对他进行多方监视。

潘锦功早就看透了美国的狼子野心,他铁了心,就是要回国。

被监视期间,潘锦功利用多种途径与国家联系,热切表达回国希望。在得知潘锦功面临的困境后,国家当即出面,与美协商。

终于,在多次交涉过后,美国同意放潘锦功回国。眼看着接自己回家的飞机就在眼前,变故突生。

就在这时,潘锦功在美国的一帮同事突然出现,将他团团围住。一群人七嘴八舌地不断劝告他,并且簇拥着他,要带他离开。

这是美国打的一张感情牌,企图在最后时刻让他回心转意。但是,好不容易得来的回国机会,潘锦功怎么会轻易放弃。

他大声地呼喊,不断挣扎,挣脱一群人的桎梏。在大庭广众之下,那群人只好悻悻而归。潘锦功终于回到了祖国。

然而,他回国后没多久,印度方面又开始作妖,他们表示能源环保问题是属于人类生存问题。既然有更高利用率更环保的材料,那为了人类生存,潘锦功应该将这一技术共享。

印度提出这一说法后,遭到了群嘲。而后他们又改口称愿意花1亿购买潘锦功的这一发明专利。

潘锦功对此直接拒绝。随后,潘锦功在成都开始创业。虽然材料成本不高,但是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购入的机器设备,投入科研经费。

7年的时间,他经历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举步维艰。从资金链断裂到得力手下被高价挖走,他经历了很多打击,也在不断爬起。

终于在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下,2017年他生产出全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潘锦功生产的这块“发电玻璃”面积为1.92平方米,而制造它仅需要55秒的时间。

而这一块仅1.92平方米的“发电玻璃”,一年就可发电260-270度。大胆预测一下,若是我国有40亿平方米的建筑使用“发电玻璃”进行改造,其年发电量至少相当于是3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当潘锦功接受采访时,他感慨,国家给了自己报国的机会,时代给了自己创业创新的机会。

一块小小的玻璃,经过他的改造成为真正的“中国智造”,他的坚持创业,为国家的光电事业添砖加瓦。

面对美国的名利诱惑,潘锦功能够不为所动。面对威胁控制,他也能不改初心,克服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怀抱,让人振奋,更值得敬佩。

对于潘锦功曲折的回国之路和艰难的创业经历,你有什么感想呢?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