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伦贝尔之行第六天

 hsgzlgg 2022-09-26 发布于山东

满洲里--在中国最东北端的小城,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06年还被CCTV评为中国魅力城市。

满洲里与海拉尔一样是早上三点一刻日出,我五点就毫无目的的闲逛。街面非常安静。

北湖公园

湖边有叶剑英元帅的雕像。

叶帅1928年曾经这里赴苏联学习,1960年满州里视察时,在北湖公园赋诗一首:“满州里是草原城,国际交往有送迎;莫道边城无跃进,人工湖水与云平。”

距酒店不远,有一座“红军烈士公园”。

原为满洲里公园,始建于1915年。194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园内修建了一座高17.19米的纪念塔和四组用铜板覆盖的烈士墓,并更名为“红军烈士公园”。

每年反法西斯纪念日,俄罗斯及市内各界团体便有组织的来到这里,向纪念塔和烈士墓献花,缅怀长眠在此的英烈。这里也成为了中俄人民友谊的见证。

铜雕《凯旋》

信步走到一个不知名的广场。有一些不锈钢雕塑,“快乐的音符”

铜雕,《收获》。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满洲里体育馆

俄罗斯风格的生态酒店。

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广场规划面积54万平方米,主题广场面积6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是一个高30米的大套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主体套娃内部为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 面向我们的套娃代表的是中国。

东面的图案代表的是俄罗斯。

西面的图案代表的是蒙古,充分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地缘特色。

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

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这些小套娃,她们是按大洲的顺序所排列,套娃上的彩绘图案主要是以民族服饰、名人画像、建筑物等为主,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


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彩蛋的来历是和耶酥有关的,蛋壳里面是黑暗的,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黑暗的,蛋壳破了,获得新生命,象征“耶稣复活、走出石墓”,因而俄罗斯东正教教徒把彩蛋比喻为“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彩蛋是复活节的象征性物品,是表达友谊、关爱和祝愿的方式。

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我属狗。

这个老鼠做得很神气!

站在俄罗斯艺术馆台阶上看广场全景。

蒙古包的外形,分别绘有梅、兰、竹、菊。

四大名花(牡丹、梅花、月季、荷花)。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西施、赵飞燕、明妃)

俄罗斯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

另外一个方向。

俄罗斯风格的雕塑。

俄文的馆名。

它是内蒙古第一个以展览俄罗斯艺术品为主的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中,室内的感觉有点像教堂,高耸的穹顶透着一种肃穆,里面格外的凉爽。墙面的周围全部是画在墙上的壁画,屋顶上也不例外,据说是请俄罗斯画家来画的,聚集了俄罗斯许多的名画,金碧辉煌中演绎着俄罗斯的艺术之风范。

整个展馆最有特色的就是室内墙壁上全部都是俄罗斯和欧洲风格的大型壁画。

展馆通过俄罗斯和欧洲风格的室内大型彩绘和2000余件俄罗斯不同时期的艺术珍品。

伟人雕像

前苏联陆、海、空三军佩剑

俄罗斯琥珀画

俄罗斯宗教

俄罗斯雕塑

俄罗斯音乐

俄罗斯树皮画。

纪念币

据说这些俄罗斯文物与艺术珍品,大部分是民间捐赠的,有些文物和艺术品现已存世不多,也算弥足珍贵了。

油画

前往国门。进入满洲里公路口岸。

雄伟壮观的国门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也是边城人民的骄傲。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来到满洲里不来国门看一看,也会成为您的一大遗憾。这里没有故宫博物院的磅礴气势,也没有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您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庄严神圣的美。尤为重要的是,2005年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被列入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门景区的魅力不仅存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满洲里建市百年的发展进程,她在默默诉说的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国门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包括41号界碑、国门、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浮雕、红色旅游展厅、火车头广场等景点。    

2005年初,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就将停用的原会晤室改为红色旅游展厅。它以详实的资料和实物展现了中共早期领导人历经磨难、寻求真理的恢弘历史画卷。

火车头广场建成于2004年6月。陈列在这里的是一台1940年日本制造的“亚细亚”型蒸汽机车,机车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型铁轨,这台机车在中华大地上奔驰了半个多世纪,演绎了生命里程的“三部曲”,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建国初毛泽东主席就是乘坐这台机车牵引的火车出访苏联的。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上的编号是“1861”。 “18”代表的是满洲里到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的距离,即18里。“61”是代表毛主席在满洲里期间曾对驾驶这辆火车头的司机长说过的六句话:一定要与苏联同志搞好友邻关系,一定要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相互团结,一定要保障军用列车的安全,一定要多学文化,一定要克服天气寒冷带来的困难,一定要注意身体。毛主席回国后,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号召。    从1950年到1965年,这台机车欢快地驰骋在祖国建设的钢铁运输线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满洲里人民又命名它为“满洲里号”。 

战斗机广场建成于2004年6月。广场上停放着一架由沈阳军区捐赠的标有“满洲里号”字样的战斗机,是为纪念当年满洲里人民为抗美援朝募捐的“满洲里号”飞机而设,表达了满洲里人民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代国门,建成于1989年6月25日,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外表用2000多块青灰色花岗石板镶嵌,门中间上方的国徽直径1.8米,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

站在国门的了望台,穿越两国国门的铁路就是一百年前修建的东清铁路,一条为宽轨,另一条是准轨,宽轨和准轨的轨距相差85毫米,也就是一个拳头的距离,也正是这条铁路将欧亚大陆紧紧的联接在一起,它记载了中苏、中俄关系的几经波折,从当初的对峙冷战到今天的中俄人民携手共谋发展的百年历程,同时也见证了满洲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到今天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历史进程。由于这条宽轨的存在,便出现了换装和换轮的壮观景象,所谓的换装是指俄罗斯的货车来到满洲里,要在满洲里货场进行换装,也就是将宽轨火车上的货物换到准轨的火车上,然后再运往祖国各地;所谓的换轮是指国际旅客列车到俄罗斯,要在后贝加尔斯克换轮,也就是将准轨火车上的车轮换上宽轨火车上的车轮,然后再前往俄罗斯的各个城市。沿着铁轨往前能看到一个水泥制成的拱形门,这是一种检测设备,我们称之为钴60,它主要是用来检查货运量的,同时还可以检测出车上是否携带一些违禁品,比如放射性物品等。右手边看到的这片耕地一样的地带是防火带。    不时有列车穿梭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我留意了一下,从中国开往俄国的货车一多半的车厢都是空的,从俄国开往中国境内的列车大多是满载而归,且大多数都是装满了原木和原油。

向西看,是俄罗斯境内的一个小镇后贝加尔斯克,低矮的国门,狭窄的马路,零乱的楼房,一点也没有印象中沙俄帝国的霸气与辉煌,倒有些像破落的庄园。

向东看,一个崭新的满洲里正在崛起:新建幢幢的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造型各异,颇具异国风情;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一直伸向天边,来来往往的小汽车穿梭其间,一片繁荣忙碌的景象;一列满载油气的火车正从我们脚底穿过,慢慢地驶向俄罗斯。

对于俄罗斯,我一直神往着。俄罗斯民歌的质朴悠扬,学校排演的俄罗斯舞蹈喀秋莎,节奏明快,神采飞扬;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夜色依依,月光迷离,曾经那么让情窦初开的年青人向往;一望无际的冰河上,《三套车》的马夫在唱着浑厚低沉的歌;还记得《伏尔加河纤夫》那幅油画,乌云密布的天空,波涛汹涌的河流,低首前行的纤夫,我们似乎听到了号子,看到了力量,震撼!还有托尔斯泰,还有“天鹅湖”,那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度,那是一个有着白桦林的神秘地方。可眼前的这一切,多少让我有些失望。  前方我们看到的标有中国国徽、刻有中国、41、1993字样的水泥制品,它就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界碑,它的设立标志着中俄两国在满洲里一带两国国界的最终划定。1993年以前41号界碑这个位置就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和口岸过货量的增加,两国政府协商移址并新建了国际公路口岸,于是在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这个第41号界碑。该界碑高1.2米、宽0.4米、厚0.25米,四周以铁柱铁链围绕,虽然是钢筋水泥制品,却是祖国尊严的象征,是国家领土主权的标志,是不可越其一寸的。在41 号界碑的正前方有一个红绿相间的界碑,在俄罗斯称之为界桩。在铁轨的左侧也有两块界碑分别为38号和39 号,也就说双号界碑38号、40 号是属于俄罗斯的,而单号界碑39 号、41 号是属于中国的。

前方的这个绿墙、红顶的俄式小岗屋是俄罗斯的边防哨所,与我国的边防哨所呈直线分布。

与我国国门相对的是俄罗斯国家国门,上面俄文字母Рассия就是俄罗斯的意思,主体建筑由白、蓝、红三种颜色组成,与俄罗斯国家国旗的颜色相对应。

第一代国门,清末,据满洲里车站20公里处,有俄方所立双头鹰,旁边竖立一木桩,木桩上写的是俄文'拜喀尔省铁路交界’字样,是俄国单方面设立的,国徽和木桩所处中俄边界,故称其为“国门”。

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距现在中俄边境线约300米,位于后贝加尔斯克车站对面,苏方边防站院内,为木制拱形,面对中国方向用汉字书写着“中苏门”3个大字,面向苏联方向书写着俄文。满洲里人称此国门所在地为“十八里”。原因就是,这个国门距满洲里市区只有18里(注:俄里)地。现在,驻守在这里的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十八里哨所”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

第三代国门修建于1968年。这个国门,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国门为铁木结构,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时中苏两国关系较为紧张,满洲里多年处于“备战”状态。

第四代国门开始兴建于1988年6月15日。国门上方中间悬挂着国徽,国门顶端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国门下面有宽轨、准轨铁路各一条通过。国门北侧是原公路口岸,满洲里新公路口岸建成后原公路口岸停止使用。

一座许许多多革命先驱者用生命铸就的桥梁,这就是1920年到1937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进行联系的重要通道——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迹位于满洲里国门景区,在景区内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条弯弯曲曲、时隐时现的土路通向俄罗斯的边境。岁月和时光逝去了革命先驱者们留在土路上的脚印,我们却依稀可见他们那风尘仆仆、来去匆匆的身影。他们,为了红色信仰英勇前行;他们,为了民族解放舍生忘死;他们,是将自由光明的火种播向祖国大地的神圣使者;他们,是伟大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1900年,东清铁路铺入我国,随着铁路的开通,满洲里便成为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要塞。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当时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薄弱,距苏联较近,交通比较便利的优势,沿中东铁路开辟了这条通往苏联的秘密交通线。

这条交通线早在1920年就已建立,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帮助中国筹建共产党,共产国际派马林和维经斯基来中国,就是在这条交通线的掩护下进出中苏国境的。

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前去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代表都是从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前往的,他们是:周恩来、张国焘、瞿秋白、李立三、邓颖超、蔡畅、罗章龙、唐宏经、邓中夏、苏兆征等。

小小杂货铺,秘密联络站。1931年11月,中共北满特委为加强满洲里交通站的工作,派纪中发、李芳假扮夫妻在满洲里以开“晋丰泰”杂货铺为掩护,建立了满洲里秘密交通站。这是在满洲里建立最早的一个交通站,主要任务是护送去苏联和回国的同志。满洲里交通站与国内的联系方法是:革命人士通过联络暗号与交通员联系,每次联络暗号不同,如:牙膏多少钱一袋?有时革命人士拿出九根火柴交给对方,交通员就会把这九根火柴一起折断;满洲里交通站与苏联的联系方法是与苏联国家保安部联系,他们常派一个苏联交通员把来人接走,这个交通员以铁路扳道工身份为掩护,带革命者或乘马车或徒步穿越国境。据资料统计,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共安全护送中共早期著名革命人士70多人进出中苏国境。

1932年,日本关东军准备进攻苏联,共产国际在东北建立了许多的情报组织,满洲里的二卡和扎赉诺尔就是其中重要的站点,先后掩护40多名苏联革命人士进出中苏国境,获取日本关东军的情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交通站被破坏,至此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共历经18个春秋,是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所以说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如同红色桥梁,为中国革命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通了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和平之门广场: 2002年7月28日建成,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和汉字“门”相象,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拼音、俄文、英文书写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圆球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与世界相联,代表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友好交流与交往。

在和平之门周围有7组历史浮雕,展现了满洲里的漫长历史画卷和对满洲里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一幅为灿烂古老的文明。传说满洲里这个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一位驱水女神来到凡间吹起嘹亮的海螺,把海水引向了东方,从此这个地方水肥草美。早在一万多年前,扎赉诺尔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13世纪蒙古部落兴起后,中原政权虽经数次更迭,这里却一直是蒙古人生活的地方。

第二幅是关口上的一代商城。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边防哨所,19世纪50年代布里亚特人迁徙到这里,把这里称为霍尔金布拉格,意思为旺盛的清泉。1902年东清铁路建成,沙皇俄国将进入中国的第一站称为满洲站,俄译发音为满洲里亚,当转译成中文时,末尾亚的发音便去掉了,从此满洲里便取代了原先的名称霍尔金布拉格,随之民众麋集,商埠开通,一时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当时这些商埠主要集中在南区埠城街一带。至今我们还可以在南区看到一些商埠遗址。

第三幅为苦难中的英勇抗争。随着商埠的开通,满洲里本应成为一代商都,然而边陲孤城,苦厄深重,胪膑陷落,鼠疫流行,东清铁路战火蔓延,关东军铁蹄践踏。满扎两地饱受炮火的摧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苦难中,满洲里人不屈不挠,艰苦抗争。苏炳文实施海满抗战,名垂青史,给日本侵略者以沉痛的打击,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 

这就是第四幅浮雕的主题,在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到“晋丰泰”杂货店,就是满洲里秘密交通站,中苏携手光复边城,人民政权屹立北疆。1946年满洲里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第五幅为抗美援朝中的无私奉献。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铁路口岸,在缺少动力机械的情况下,手拉肩扛承担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朝鲜战场大部分物资的换装与转运工作,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六幅为开放的国门。1992年满洲里被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由此满洲里人推开国门笑迎四海宾客。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综合市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满洲里人民坚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好,所以我们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刻在了第七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楼房、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代表文明与进步的满洲里大学、悬浮列车等。

这座黄颜色的平房就是红色旅游展厅,它的前身是满洲里边境地区中苏会谈会晤室,建于1974年。

2005年初,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就将停用的原会晤室改为红色旅游展厅。它以详实的资料和实物展现了中共早期领导人历经磨难、寻求真理的恢弘历史画卷。

国门附近有俄罗斯马车群。

铁路北侧的是国门主题公园,实际上只是一片人工草坪上点缀着几座洋派十足的亭子和欧洲风格的雕塑。

离国门不远处就是中俄互市贸易区,里边有不少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往返穿梭,商品具有浓郁的俄罗斯特色。

油画

古钟

白桦皮画

娃娃

烟斗

雕塑

老板

新的满洲里公路口岸。

许多俄罗斯人是自己开车过来的。

车顶上堆满了。完全没有老大哥的气派了!

国门之旅使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前往呼伦湖。

呼伦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象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呼伦湖也称呼伦池、达赉湖,是中国四大湖淡水湖之一,是中国第五大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
《美丽的呼伦湖》编进了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

美丽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湖泊。它就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春天到了,呼伦湖畔水草丰美,遍地是美丽的野花,牧民们赶着牛羊来这儿放牧;夏天的湖面上,鱼儿跳跃,鸟儿低飞,白帆点点,渔民们高兴地撒开了鱼网;秋天,蔚蓝的湖水和蓝天连成一体,朵朵白云在水面上悠悠飘荡;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冰雪,宁静,美丽,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呼伦湖,多么迷人!

路过成吉思汗拴马桩。位于呼伦湖北岸,主要景观处于三面环水的峭壁。南临一湖碧水,石壁嶙峋峭拔,光滑如刀削;北、东面呈陡坡,下临湖湾,只有西部为缓坡与湖岸相连,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凉亭,山崖东方20余米的湖边,有一座高20米左右,周长20余米左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规则形,上细下粗,石纹条条,纵横交错,石缝间筑有鸟巢,时有水鸟飞出,盘旋湖上。这就是著名成吉思汗栓马桩。想下车看个究竟。司机说:“别下去,蚊子特别厉害!”,我们远远拍拍照,就离开了。

我们也是带着对她美好的憧憬而来的。

真正看见呼伦湖金海岸,被彻底惊呆了。荒芜的碎石河滩数百米远。

警示牌成了笑柄。当年的艇区也成了碎石滩!远处的小亭,过去要乘艇才能到达,如今只要涉盖过脚背的水,走十几步就到!

沿着一道长长的人工木桥走进去约有一公里远,走到尽头,还没到湖边!桥下仍是一滩泥沙!

湖水浑浊,凌乱着很多杂草。  

上帝呀,这就是我梦里的呼伦湖?!?几只海鸥掠顶而过,唤起了本能的兴奋,赶忙拍照。海鸥飞向湖水深处。留下几声悲鸣。似乎在同呼伦湖做着道别。

湖岸的一家餐馆占去湖岸上千平方米草地,最令人惊讶的是,这家餐馆排出的污水,全部沿着一条已变黑且散发着熏人臭气的小沟,排进了呼伦湖。

废弃的马车表明景区衰落多时。

广告牌诉说当年的辉煌。

号称“金海岸”,变成乱石滩!

原来计划在呼伦湖待大半天,现在1小时都没待够。哎,真败兴!继续前往新巴尔虎右旗。

古代巴尔虎就是突厥语部族。他们与后世的土耳其、维吾尔、哈萨克更亲近。两千年前,他们都属于漠北的丁零。大漠南北,西到乌拉尔山,东到白令海峡,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分三个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中国现代民族中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都是突厥语民族,蒙古、达斡尔、土族等是蒙古语族,满族、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属于通古斯语族。巴尔虎融入蒙古民族后,大量吸收蒙古语成分,向蒙古语靠拢,最终成为蒙古语方言中的一支。

千百年的历史更迭中,众多北方游牧民族从这里走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消失,唯有巴尔虎人始终辗转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可以说巴尔虎蒙古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浓缩,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瑰宝。巴尔虎三旗,是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右旗。

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位于中国地图的“鸡冠”上,地处三界之交,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毗邻。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有人形象地用“鸡鸣三国”来形容它。意思是雄鸡报晓能够叫醒三个国家的人民。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来到美丽的新右旗后亲笔题写了“鸡鸣三国,牧歌故乡”。

呼伦贝尔旅游的重头戏是看草原,最好的草原在巴尔虎三旗。老舍先生一九六零年来过这里,看过草原,他惊叹,“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阿拉坦额莫勒镇(简称阿镇)是新巴尔虎右旗中心镇,位于新右旗中心地带,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没想到草原上的小镇建筑如此大气!

铜雕“吉祥草原”。    

巴尔虎博物馆的外部造型以一个宏伟的基座托起庄严典雅的主体楼房,以方正为主,配以顶部一个圆形玻璃穹顶,符合我国的传统建筑理论-四平八稳和天圆地方之说。博物馆的视觉中心是玻璃幕墙和穹顶构成的蒙古包造型,它代表的是欣欣向荣的巴尔虎蒙古族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永远奋发、崛起、向上升腾。此馆馆名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亲笔题写的。

在主墙和下面连接墙与基座的是起到支撑和装饰作用的14根吉祥柱。这14根吉祥柱的寓意为“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产业发达。”每根立柱都高大庄严,与楼房色调一致融为一体。在两边的各五根廊柱上分别镶嵌的吉祥柱头为“牛、马、羊、山羊、骆驼”等五畜,也代表新巴尔虎右旗九个苏木和一镇。

博物馆有27级台阶,每一级台阶代表10年,27级台阶代表着繁荣的新巴尔虎自建制到今天走过了270年的风雨历程。在台阶上有两条民俗雕刻装饰带,在装饰带上分别雕刻着代表着新巴尔虎右旗的一个镇和九个苏木的内容。在台阶的最两端是两条平滑的残疾人通道,供推儿童车的观众,以及乘坐轮椅的人使用。

博物馆门前正前方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青铜雕像。他与呼伦贝尔有着解不开的缘,他的母亲与妻子出生在新巴尔虎右旗,而且早在十三世纪初,他就把以呼伦湖为中心的巴尔虎草原当做自己的军事基地,每逢军事不利或年岁荒欠的时候,便退居在此地,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巴尔虎草原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战马牛羊及无数赳赳骑士。壮大了他的军事力量,为日后的攻金灭夏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正面玻璃幕墙的两侧是两组外墙浮雕:雕塑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向我们展示了巴尔虎人迁徙至呼伦贝尔的故事,由于历史上的巴尔虎部落不断迁徙,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分迁移至喀尔喀蒙古,也就是现在的蒙古国,成为它的属部,当时喀尔喀蒙古已经是喇嘛教信徒而巴尔虎蒙古却还在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因尔被看作异教徒受到迫害,于是巴尔虎部首领挑选出以达木丁为首的六名优秀的巴尔虎勇士,派他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寻找可以居住的土地,由于路途遥远勇士们每人骑着一批马另外还牵着一匹备马,就这样6个人12匹马经过艰辛万苦的跋涉来到现在的宝格德乌拉山脚下,看到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水草丰美、资源丰富是居住生息的绝佳之地,顿时欣喜若狂,立即日夜兼程回到喀尔喀蒙古,组织巴尔虎部两千多名巴尔虎人迁移至呼伦贝尔,开始在宝格德乌拉山脚下乌尔逊河两岸游牧居住。

博物馆外面有许多马车等展品。

可惜我们到博物馆时,刚刚关闭。没能目睹里面的精彩内容。

造型似马鞍的建筑。

在这里,我们吃了地地道道的奶茶。

锅里是牛肉干、炒粟米、奶皮等。

另将茶水加鲜奶煮开后,倒在锅内再煮。

奶茶做好了,非常香!

荞麦冷面

饱食一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