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可以这样学——发散:一题多思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发散是一种思维模式,称为发散思维,这里所说的发散性思维是指与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例如7+4=11,这就是聚合思维,而如果问还有哪些数相加也为11呢?这就有多种结论,这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呢?一题多解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解决手段。

例如:学校舞蹈队已经选拔了30名女生和8名男生,再选拔多少名男生,才能使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40%?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进行分析:

从不同思考方向分析:

一、从问题出发

根据选拔几名男生后,男生的人数就是总人数的40%,可以得到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60%,又知女生人数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求出增加男生后的总人数为30÷60%=50(人),那么增加的男生人数就是50-38=12(人)。

二、从条件出发


女生人数

与总人数关系

男生人数

与总人数关系

选拔男生前

30


8


选拔男生后

30

60%


40%

从表中便可以直观看出,30人对应着总人数的60%便可以顺利求出总人数,继而得出选拔后的男生人数,使问题得解。

从不同思考角度分析:

一、从分数的角度去思考

由于男生人数增加后就占总人数的2/5,则女生人数就占总人数的3/5,而女生人数没有改变仍是30人。所以,可以求出增加男生后的总人数为30÷3/5=50(人),增加后的男生人数为50×2/5=20(人),则增加的男生人数就是20-8=12(人)。

二、从份数角度去思考

由于男生人数增加后就占总人数的2/5,也就是说总人数为5份,男生人数占2份,则女生人数就占3份。所以有30÷3=10(人),即每份是10人。这样增加后的男生就是2×10=20(人),则增加的男生人数就是20-8=12(人)。

三、从比的角度去思考

由于男生人数增加后就占总人数的2/5,也就是说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2:5,那么女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就是3:5,又知道女生人数为30人,所以有3:5=30:50。便得到总人数为50人,男生人数就为50-30=20人,则增加的男生人数就是20-8=12(人)。

当然,也可以利用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进行分析,男生人数增加后就占总人数的2/5,便可以得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为3:2,根据女生有30人,得3:2=30:20,这样增加后的男生就有20人,也就增加了20-8=12人。

四、从方程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设增加的男生人数为a人,那么总人数就是(38+x)人,于是得到方程:8+x=2/538+x),便可以解出x=12

因此,解决问题时的一题多思,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分析的能力培养思维的宽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起到发展发散性思维品质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