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可以这样学——开放:一题多问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学生提出问题多么重要,只有当学生自己学会了提出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并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借助一题多问,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途径。

例如:下图是某商场两种电器全年的销售情况,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这两种电器销售量最高分别在几月份?销售量最低呢?最高比最低多销售多少台?两种电器销量差别最大或最小在几月份?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有:两种电器全年的平均销量分别是多少台?哪种电器的销量较好?为什么?

在以上常规问题提完后,进行引导:从两条折线统计图的走势情况来分析,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们已有所悟:这两种电器可能分别是什么电器?我说,这就是一个好问题。如果给出是电冰箱和空调两种电器,你会判断A、B分别是什么电器吗?顿时兴趣高涨起来。

经历这样一个开放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行程类问题,因为其情况复杂多样,所以一直是孩子们学习的难点,而借助一题多问就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

如:AB两地相距225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果同时出发,几小时相遇?”“出发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米?”“乙车出发1.5小时后,甲车才从A地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遇?”等。这些问题都是经过学生自己分析后而提出的,所以他们能够给出解答的方法,自然对行程问题类型的探索也十分感兴趣。

但他们提出的问题类型毕竟有限,因此适时的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两车相遇后继续往前走,将会怎样?”学生们开始议论起来:“谁先到达终点?”“甲到达B地时,乙距离A地还有多少千米?”“要想让两车同时到达A、B两地,那么乙车应先走几小时?”等。

从以上探索过程可以看出,提问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一旦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便可以实现问题由难转易、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思维由一维到多维,自然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