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房母猪采用智能饲喂值得推广

 养猪业 2022-09-26 发布于河南

近年来,智能化在养猪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包括使用无线连接、功能更强大的移动设备和传感器。同时会生成大量的数据,通过适当的分析应用非常有助于优化我们的生产管理。

本文重点介绍使用电子饲喂器,以更好地了解每头哺乳母猪的需求,提高其繁殖性能。这种精确的饲喂方法可以使母猪达到理想的体重和分娩状态,减少了喂料所需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检测出可能出现疾病的母猪。

早在30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哺乳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仔猪断奶体重降低、断奶至首次配种间隔增高,并减少产仔数和断奶重。哺乳母猪采食量主要的表现形式:

图1不同种类的采食量变化图

图1. 哺乳母猪的采食类型归类。

A)采食量快速增长;

B)采食量大幅度下降;

C)采食量小幅下降;

D)整个泌乳期消耗低;

E)哺乳第一周的采食量低,其余哺乳期间不断增加;

F)采食量逐渐增加。

根据不同的采食方式可以进行分类,并观察偏离理想喂养方式对泌乳母猪生殖和生产参数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采食量大幅度下降的母猪(图1B)和整个泌乳期采食量低的母猪(图1D)断奶间隔更长。其余的模式由于发情问题也被淘汰。此外采食量量显着下降的母猪断奶时的窝重也较低。

如今,使用电子饲喂器可以实现精确饲喂。每天记录采食量数据可以使我们“实时”检测哺乳母猪的异常行为,从而可以预测母猪的生殖问题。图2显示了通过使用电子饲喂器获得的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变化。

母猪采食量曲线图

图2.通过使用电子饲喂器获得的泌乳母猪采食量的图形表示。

A)正常消费模式;

B)大幅下降;

C)整个泌乳期的消耗量小幅下降。

绿色区域表示该特定母猪的理想采食量,黄色区域警告该采食量正在减少,红色区域表示与正常的消费模式有很大偏差,并且将来有较高的不良繁殖性能风险。

在规模化猪场中使用电子饲喂器,以及检测饲料消耗中的异常行为,使我们能够知道每头母猪的进食量和采食方式,从而防止了饲料浪费。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与常规喂养相比,使用电子饲喂器可以在哺乳期间增加采食量、减少饲料浪费、并显着减少水浪费。母猪在精心设计的饲喂器的陪伴下,断奶时仔猪和产仔数明显增加,仔猪增重所需的饲料消耗也显著减少。与此同时还发现,具有异常摄食行为的母猪有较高的概率不发情。

图3.规模化猪场的分娩单元中的电子饲喂器。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哺乳母猪的采食模式与正常母猪的采食模式之间的偏差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电子饲喂站及数据使我们能够立即意识到这些偏差,以便我们可以预测对随后的繁殖影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改善有关猪场生产成绩。

在实际生产中,智能饲喂器往往只被用在妊娠期,对母猪的个性化料量、膘情、免疫、专栏都能进行很好的管理。但是在哺乳母猪中我们很少有人用智能饲喂系统。而产房阶段却是母猪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影响经济指标的关键环节。一些责任心强的饲养员可以根据采食量的变化来预知母猪的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一些责任心不够、或者技术水平不足的饲养员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往往等母猪绝食了才发现问题,这个时候再治疗就晚了。

智能饲喂系统应用到产房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推广的技术应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