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孩子》12集短剧,3起案件,对管教孩子有了新认识

 追剧美学 2022-09-26 发布于河北
爱就像水,不宜过多;多了是洪涝,少了是干旱。
今天凌晨2点钟,我刷完了《消失的孩子》全集。
不是烂剧,但也不能说是绝佳好剧,总之我认为:它可以再短点。
全剧一共三起案件,围绕孩子丢失前一周,和前四个月的某一天的事情,讲述故事。
采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插叙、倒叙、正序混合播放。
每集一个人,以个人的视角讲述故事,结构新颖,但缺点是出现过多重复画面,且画面中的细节过少,所以它的豆瓣评分只有7.4分,不低,也不算高。


01
消失的孩子
父母总是期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希望孩子能做到。
这是不是有点太勉强孩子了呢?

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杨莫,书包一点都不比高中生的轻;放学之后还要学习各种兴趣班。
妈妈在家就逼他写作业,或者学习各种课外知识,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爸爸想要对他放松点,都会受到妈妈的指责。
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家里养的小狗要送给别人;答应周日去的溪田山舍也食言了,孩子终于逆反心理爆发,想要逃跑,逃离这个家。
不料楼下小姐姐家的302号房,别有蹊跷,杨莫跑进了302号房,差点丢了性命。

这起案件过后,杨莫的父母把他的兴趣班取消了,认识到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喜好,不要凭借"我是为了你好"的理由,随意剥夺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没有一路的"用心安排",他们也能过好此生,父母应该成为守在孩子身后的人。


02
藏尸案
袁午是一个从小品性兼优的人,高考645分,数学满分,头脑聪明,可惜最后用错了地方。
名牌大学毕业,是街坊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结果却混的不如一个乞丐。
因为他从小就被父母呵护长大,做什么事情,他的妈妈总会事先教他,给他彩排。

就连相亲,台词都反复练习了好几遍。
温室里的花朵,离开了温室,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摧残了他。
误入歧途,迷上赌博,最后妻离子散,母亲病逝,父亲陪他搬到了城市。
当父亲走了的时候,袁午没有拨打120,而是把父亲尸体藏起来,以求继续得到父亲每月到账的退休金。
在爱的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固然是幸福的,可是任何事情父母都亲力亲为,不让孩子动手,是不是会让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呢?
我认为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爱,也需要父母的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03
独居女性迷奸案
林楚萍作为一名独居女性,夜里被人进入卧室,施行强暴,我们对罪犯痛心疾首,更何况这是由真实案件改编的。
这起案件,从被害人的角度,告诉我们要对人有防范心理,教育孩子不要那么轻易相信别人,可能恶魔就在你身边。
从犯罪者的角度,告诉我们要对孩子多给予关心和爱。
缺爱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心里扭曲。只有给他们足够的爱,他们才能学会爱别人。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在孩子未出生前,绝大多数家长就只想保佑孩子身体健康就好了,怎么出生后就变了呢?
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