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一半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这5点做不对,血糖难控制!

 快乐英平 2022-09-27 发布于安徽

本文专家:纪立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Image作为糖尿病第一大国,中国有约1.4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仅有约半数接受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注射胰岛素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控糖手段,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胰岛素注射的过程中,由于对胰岛素和胰岛素笔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影响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从而导致血糖发生波动。【整理摘编:时英平】

这5点做不对,血糖难控制

以下5个注射胰岛素的要点如果做不对,血糖很难控制。

1、按时注射,不能漏

遗漏注射是造成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多国调查显示,1/3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一个月中至少有一天遗漏胰岛素注射,平均每月有3.3天未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注射

最常见的原因是忘记注射,还有一些患者是不按时注射,例如外出吃饭不好意思打,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打胰岛素,于是就没有按时打。老年人忘记注射胰岛素的情况比较常见。

假如记不住是不是打过一针,纪立农教授的建议是先不要补打。万一记错了,再补一次,出现低血糖的危险就非常高。

遗漏注射给胰岛素治疗达标埋下隐患,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给糖尿病长期管理带来挑战。此外,医生无法确认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因为治疗方案的问题,还是遗漏注射的问题,难以制定精准的治疗决策。

2、动态调整剂量

纪立农教授指出,胰岛素治疗是需要动态进行剂量调整的,这是最关键的。使用再好的胰岛素,如果不进行动态的剂量调整,剂量不够,血糖高了,剂量偏多,就会出现低血糖。因此,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都需要动态调整,并根据个体的血糖水平,升高或降低注射的剂量,或者更换治疗方案。

3、轮换部位注射

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有些会出现皮下硬结、皮下增生。如果患者不会轮换部位注射,每次都在相对方便操作的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出现胰岛素不能吸收的问题。

胰岛素可注射在大臂、大腿前面和侧面、臀部和腹部(肚脐周围5厘米范围内除外)的皮下组织,轮换注射部位对于防止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缩是很重要的。

推荐在一个区域内轮换,例如在腹部对称的轮换注射,而不是每次注射轮转到不同区域。

4、密切关注血糖

血糖需要每天关注,这样才能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对于血糖控制得比较稳定的患者,也要根据过去三天血糖变化的情况调整剂量。

如果患者住院,医生可以密切地进行血糖监测,有些医院甚至一天要测7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再加一次睡前,甚至还会在半夜再测一次。

在详细地了解血糖的情况后,就可以更好地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在住院期间,可以每天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注射的时间也是根据医生的医嘱,护士来精确地执行。

5、记录胰岛素用药情况

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用量应详细记录,但是在院外,手动记录胰岛素用药情况,不仅繁琐、耗时,患者很难长期坚持,且不便于医生查看。

借助于现代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我们把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主动记录上报给医生,血糖监测也会上传给医生,这样形成一个闭环,良性的互动。这种技术虽然现在并不是那么无缝连接、顺畅,但至少可以支持在医院之外的医疗服务。

控制好血糖,按时规范用药是关键

纪立农教授表示:“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作为医生,我们经常提醒患者只有按时、规范注射胰岛素和动态调整胰岛素剂量才能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遗漏注射时常发生。我们希望患者能够掌握必要的自我管理技能,同时可以借助一些数字化管理工具,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和剂量调整等关键环节提升依从性和治疗的精准性,更好地从治疗中获益,改善疾病的预后。”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与现有的糖尿病诊疗方案不断结合,帮助医生和患者通过数字化手段,更轻松、从容地打好与糖尿病的“持久战”。作为诺和诺德数字化创新的又一里程碑,近日上市的诺和笔®6可通过精准记忆和智能连接,将胰岛素注射行为“数字化”,减少患者的“记忆之惑”。

纪立农教授指出,这样的智能胰岛素笔将成为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诺和笔®6能自动帮患者记录胰岛素注射时间和剂量,赋能自我疾病管理。另一方面,患者可以把这些数据展示给医生,使医生能够了解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有的放矢地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和疾病管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对胰岛素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的准确记录可以让医师对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更精准,把血糖控制得更好。


参考资料:

①IDF Diabetes Atlas 2021, 10th edition. https:///atlas/tenth-edition/   ②Wang L, et al. JAMA. 2021, 326(24):2498-2506.

③Peyrot M, et al. Diabet Med. 2012; 29(5):682-9.

④Adolfsson P,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20; 22(10):709-7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