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来北京旅游,同学们攒了个局,给他和师娘接风。毕业十几年,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小老头还是跟以前一样健谈。虽然退休了,但作为教育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的优秀教师,老头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教育。 ![]() 席间静文一直拉着老师请教,青春期孩子要怎么管。静文家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成绩还不错,被点招进了重点中学。但开学这一个月,孩子发现周围的孩子都是学霸,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导致每天回家负能量很大。 甚至放狠话“不学了”,短短一个月,以前那个积极向上的孩子突然性格大变,与父母沟通也都靠吼。静文甚至表示,有些后悔让孩子去了重点高中,现在她在想要不要给她转到相对轻松一些的私立学校。 小老头听了后,立马皱起了眉头说:你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不要一有问题就想着给孩子找捷径,这种压力对孩子而言,未尝不是件好事!读书没有捷径,你现在给她换个轻松的环境,以后呢? 孩子没本事,大部分是父母造成的小老头说完静文后,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都是自己考出来的,才从小县城来到北京工作、生活,应该知道学习对一个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我发现,你们这代人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课题不分”,总喜欢把孩子的“课题”揽到自己身上来。不仅弄得自己很忙,更是剥夺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 小老头分析了静文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这届家长,过于担心孩子会遇到挫折,有点风吹草动,就恨不得八百里加急帮孩子解决麻烦。但这样的后果,不仅会让孩子越来越失能,还会影响孩子的抗逆力。 从来没靠自己解决过问题的孩子,碰到困难后第一反应一定是逃避,这些孩子长大后大多不具备解决问题的素养。 小老头说带过的学生,但凡是家里恨不得包办所有事的,长大后大部分都是“没本事”的。即便有人在校时成绩还不错,但进入社会由于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也逐步平庸。 ![]() 他建议静文,完全可以利用孩子不适应新环境的这个时期,给孩子来一场挫折教育。他说挫折教育真正的核心,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陪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聚会后,反思了小老头说的问题,深以为然!何止静文,我不也是如此?身边有太多的父母,恨不得替子女扛下所有的困难,但谁又能知道这些苦难对孩子而言,会不会是另一种机遇呢? 每一个“没本事”的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个事事包办的父母看到朋友圈一位叔叔吐槽,985毕业的儿子,每天在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出去找工作碰了几次壁,就缩在家里好逸恶劳。一边理所应当地啃着老,一边抱怨大环境不给年轻人机会。 ![]() 后来去考公务员,成绩出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又找借口说:这年代所有人都来考公, 竞争压力太大。 父母急得找关系,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份银行的实习工作,他却嫌弃像个导购,没有技术含量。 几番折腾后,老两口也终于明白,这儿子大抵是养废了!叔叔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他说自己最大的败笔,就是对儿子事事包办。 当年,儿子小升初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托关系进的重点中学。中学跟不上,又托关系给找补课老师,钱没少花,成绩勉强才跟上。 后来大学毕业,就算是银行实习生的名额,也是凭着自己的老脸托人办的。现在那些包办已经开始反噬!
![]() 那些有远见的父母,多少都带着点狠心。他们不会在孩子想要偷懒的时候,出面包办,反而会温柔坚定地拒绝,逼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直属领导的闺女,高中时也在北京重点中学,刚进去孩子也跟不上,每天很痛苦,甚至扬言要辍学去韩国当练习生。但领导没有任何斥责,而是找女儿深入地谈了一次话。 他告诉女儿:每天很痛苦,是因为在进步。上山的路不好走,那是因为在往上爬。爸爸不可能让你辍学去追求梦想,但我会跟你一起学,这样你有不会的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 从那以后,每天不管下班多晚,我领导都会翻开高中的课本跟娃一起学。你能想到40多岁的人,每天刷高中各科题目的场景吗?他的办公桌上,除了计算机的专业书,就是高中各科辅导书。在爸爸的影响下,女儿很快就迎头赶上,在今年也考出了620多的好成绩。 所以你看,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态度坚定而要求严格的家长。他们不会为了孩子突破底线,更不会将孩子的“课题”揽到自己身上,只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这样既给了孩子尊重,又能让孩子学会直面问题。 新学期,家长们还是要适当“狠心”
习惯的培养本就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毕竟好习惯或多或少都需要自律,而自律则意味着要对抗惰性。所以,作为引导者、陪伴者,家长必然要学会“狠心”。 ![]() 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先别急着去行动,不妨先观察一下。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超越自己的需求,这会引导孩子们以最快的方式适应环境,寻找机遇。 而在这期间,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多给孩子一点信任,适当的狠心。所以,从今天起,和我一起试着相信孩子,并坚定自己的内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