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作家】张瑞清:故乡的野菜(散文4篇)

 百姓文学社 2022-09-27 发布于云南

 NO.1 

《百姓文学》2022年第三期目录

昔日,穷人吃野菜,那是粮食不够吃以菜补粮。而今,富人吃野菜,那是粮菜充余换换口味,品尝一下独有的美味佳肴,领悟其特殊的魅力所在!

记得儿时那个年用,我和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家境不宽裕,吃不饱吃不好是难免之事,粗茶淡饭常常相伴。因此,春季放学周末,我们乐呵呵拎着篮子,漫山遍野寻找刚刚出土不久的鱼腥草、爬上树采摘柔嫩嫩的春芽、寻觅灰旱菜......来弥补粮食不足。时常凉拌一碗鱼腥草,不一会儿便吃个精光,有时候在学校晚上饿得慌,就以野菜充饥,补充能量,不然一夜都睡不着。

那时,为寻找野菜,我们一群孩子弄得满身是泥,满脸是灰尘,别人见了,称我们是一群“野孩子”。尽管如此,我们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因为饥饿的生活又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又能以菜当饭美美的饱用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烟。那个年月,那个时代虽然匆匆而去,一去不复返了,但今天细细回想起来,我真是还要深谢那个年月的野菜。尚不然,我们要么黄皮寡瘦、要么饥饿常拌。的确,倘若没有大量野菜补充,那么众口之家难以度日,若是没有野菜充当粮食,那么我们有时候就会饿肚子。

那个时代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在,然而,我却永远不能忘记曾经养育过我的野菜。我常常怀念野菜、追忆野菜、眷恋野菜......

今天,在镇巴,在汉中,如果能吃到山野菜,那真是一种福气!在镇巴山城,凡有贵客进家,必有镇巴出产的山野菜上桌,好酒好肉款待,花椒芽、椿芽、蔸苔......品种繁多,色味各异的山野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颇为感慨,赞不绝口,大饱眼福,口福!

城里人吃山野菜就宛如食山珍海味,又像吃西餐,津津有味,乐在心里。每到逢年过节,拌上几盘山野菜,那可是下酒的好菜。如果有朋友到了镇巴,辞别时,朋友自然而然会给你送上美味可口的山野菜,让你喜上眉梢。

而今,我已告别了那个吃山野菜的年代,置身到了城市的行列,但偶而

吃上一顿野菜,还真有一种亲切感、怀旧感、鲜奇感,颇感稀罕兴奋。

   然而,谁能料到,多年后,当我徒步山城农贸市场之时,只见一个又一个山里孩子蹲在那里推销山野菜,他们是趁星期天进城卖野菜的。此情此景,不由自主地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让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遥远的童年......

   我常常回起我的童年,我也常常想起家乡漫山遍野的野菜,我更牵挂星期天在山城卖山野菜的农家孩子......

                      瓤肘子

  到了镇巴,如果不品尝品尝美味佳肴瓤(rang)肘子,等于没有到镇巴,这是镇巴人的原话。可想而知,瓤肘子在镇巴人心中的价值与份量,只因它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瓤肘子,在镇巴人的饮食文化中占居着及其重要的地位。瓤肘子俗名:肉挨肉。在镇巴百姓家中,瓤肘子是逢年过节的美味佳肴,也是招待宾客的招牌菜。凡尝过之人莫不叫好,其满口余香,回味绵长也让人难以忘怀。瓤肘子,这是镇巴地道的地方特产、地方风味。瓤肘子吃后醇郁久荡、回味无穷。

  瓤肘子,肉皮做底,瘦肉作肉馅,二者完全分离,而成品的菜肴肉馅却镶嵌于肉皮之上,紧密结合。品其味,肥肉粘而不腻,瘦肉香且有味;看其形,整体呈碗状,个体呈方形;观其色,色泽绛黄,黄绿相间,肉厚汁浓;闻其味,香气扑鼻,垂涎欲滴。食材选料是关键,首先,肉皮要选择弹性良好,胶原蛋白丰富的上等材料;其次瘦肉一定要选取色泽红润的新鲜瘦肉。

  瓤肘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如果手艺不到家,做出来的瓤肘子味道不美,而且“两张皮”,瘦肉、肥瘦各是各,不粘连。

  今天,热情好客的镇巴人,不仅美美地品尝着家乡的稀世珍品瓤肘子,而且还深情厚谊地招待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宾客。

树花菜

    树花菜炖土鸡,是镇巴一道名菜。

  树花菜树是镇巴县特有的一种野生常绿灌木,人们采其鲜叶及花蕊加工成树花菜。树花菜属纯天然绿色食品,粗蛋白含量24.4%,口感嫩爽,煮、炒、凉拌、茶饮皆可,常食用能降血脂,对冠心病及妇女产后瘀血不净疗效显著,止干咳、益肝补肾、防癌健身,其花叶浆汁是润泽皮肤、美容保健之奇品。该树花菜外观很不中看,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用该产品炖鲜猪肘、鸡肉或烧鱼汤等油而不腻,尤其是树花菜炖蛇肉,汤香味美,深受天下“食客”欢迎,继而镇巴树花菜成为抢手之货,使其价格倍增,同时也广受好评与赞誉。

                           红豆腐

 川陕一带,如果你到农家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端上香喷喷的红豆腐,让你在聚餐时享用。吃罢,你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红豆腐,川陕等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当地乡村老百姓几乎家家都会制作,在冬天,制作红豆腐时,先将榨干的鲜豆腐切成小方块,以不挨着的间距,平摆在稻杆上,放到温暖的容器中,过些天,豆腐表面长满了毛霉以后,取出在白酒中浸一下,在食盐、辣椒粉中滚一圈,然后放入坛中,撒少许生姜颗粒,坛口用泥土密封好,可以用大香、草果、良姜等香料煮水冷却后浸泡,几周后,坛中的东西,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了酒精,乳酸,以及芳香的酯类,这就构成了红豆腐特有的香味,因所拌辣椒粉为红色故名红豆腐。又因豆腐是长过霉的,部分地方也称之为"霉豆腐"。而今,川陕一带的农村,城里许多人都喜欢吃红豆腐,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作者简介:

张瑞清,相继在陕西《汉中日报》社、汉中电视台、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公开出版《爱的序曲》(2000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足迹》(2001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等4部文学专著,其中两部文学专著荣获全国银奖和优秀奖;700余篇文学作品相继在《陕西日报》《海南诗刊》《诗刊》》《首都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日报》等中省市报刊杂志社网络发表,63件文学作品获奖,其中散文《忆母亲》和《三亚行》均获全国金奖、诗歌《神州大地神采飞扬》荣获全国特等奖、小说《姐妹》荣获全国银奖、报告文学《李元福和五位孤残老人》荣获全国二等奖,散文《苗乡“拦门酒”》被陕西咸阳师范学院、江西省部分中学定为语文阅读范文、散文《远去的背影》被西安高新一中定为初中生语文作文考试试卷,另有86件新闻作品在中省市获奖;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在2005年8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9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百佳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 

NEW TER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